摘 要:本文对问题导学法的优势进行分析,通过将问题进行个性化设计、提高问题质量、创建良好气氛、生活式问题导学等几方面对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具体应用进行深入探究,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高中数学;个性化设计
一、 引言
在教育改革的大環境下,原有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数学教师应该不断的改善其原有的教学模式,对问题导学法此种新型教育形式的不断应用,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点,最终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以提升。
二、 问题导学法的优势
(一)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课堂上的中心永远是老师,学生通常是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地位,在课堂上需要借助老师的引导才能明确数学知识点的重点和方向。此现象造成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弱化,并长时间的处于被动局面之下,学生慢慢的失去对于数学问题思考的主动性,降低学生散射性思维的开发程度。由于对数学学习主动性的降低就更加加剧老师领着学生学的现象,从而会造成一定的恶性循环,这种教育不能够带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成绩的参差不齐,甚至会引起成绩较低的学生对于数学会产生较强的疲惫心理和抵触心理。但是问题导学法的实施有助于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打破原有的学习观念,通过将问题引入到教学的方式,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有利于提升数学的趣味性,实现从整体上提高班级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使学生可以充分的锻炼自身的思维延展能力,加强对于数学的学习力度。
(二) 开放教学模式
问题导学法当中采用了多种新先进的新型教学理念,包含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对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丰富,不仅能够为其添加更多的现代化教学理念还能帮助课堂授课的效率获得提升。由于此种教学方法具备一定的延展性思维,所以会帮助学生增加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并帮助学生通过主动的学习,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能力。老师可以借助问题的提问帮助学生了解新的数学知识,因为问题的提出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强化学生对数学思维的开发,还能够提升学生对新内容的理解程度,方便老师指导学生全面的掌握知识点,并有效的将新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数学解题中。
(三) 对主体的明确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对于课堂上的主体也逐渐明确,新型教育模式帮助学生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在数学课堂上的教育过程中,对于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可以不断的丰富和健全原有的教学体系,并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学生的主动意识不断提到提升,思维的活跃程度也在得到加强,所以在对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过程中,会将老师摆在和学生同样地位的情况之下,并使得两者能够更好地交流和探讨,从而促使最后的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提升。充分的解决原有教育模式中老师和学生之中的地位差距,解除两者的隔阂,帮助学生更加理解教与学两者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找到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有助于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四) 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原先的教育模式中,通常老师是课堂中的主导者,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总是不够积极,缺少活力和主动性,并且由于老师在课堂上有一定的说话主导权,导致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从而降低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主动性思考。一旦学生没有足够的动力进行学习,随着时间的递增,学生就会降低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学习成绩的下滑。但是借助问题导学法此种问题就可以相应的得到改善,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针对新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提问,通过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进行互动的形式,逐渐的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说话主导权,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间接的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的不断的跟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激发学生散射性思维的活跃程度,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
三、 高中数学教学中对问题导学法的具体应用
(一) 将问题进行个性化设计
传授学生有延展性的思维逻辑有助于学生对数学解题能力的全面提升,在进行数学教育中,教师授课的最终目标不是仅限于传授学生数学知识,而是要将具体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技巧教授给学生,不断的激发学生理解数学方面的认知体系,并逐渐为更多的知识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数学的教学课堂中,通常情况下,最能帮助学生进行思维延展的就是提升问题的质量,老师要将问题进行改造,然后再将问题抛向学生,此项工作就需要教师要将问题的改造设计列入到重点的课堂教育规划之中,依照课程的进度和内容,对数学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所以老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应该首要的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和方向性,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抓到实质上的要点。例如,在学生学习数学概率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应将问题依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向学生依次的抛出,并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高效的让学生参加到对问题的解答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的在课堂上发言,并引导学生进行举一反三式的思维延展。教师在向学生提问题的时候们可以尝试性的提出“概率是什么?”“生活中那些事情是根据概率而进行的?”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二) 提高问题质量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引进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对问题导学法的综合性运用可以帮助数学教学质量的总体性提升,并实现问题导学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到其最大的价值。由于问题导学法的实施跟老师具体的课堂提问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需要教师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化的不同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老师可以将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设计和考察,并且要保证问题能够在学生所能接受的范围内,这样不仅能够全面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参加到课堂的提问中。所以,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中,老师应该慢慢对自身的教育方式进行优化,不断地增加教学形式,利用问题导学法不断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学生学习三角函数的课程中,教师通常会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具体的函数关系,并带领学生对三角函数中的关系进行探讨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新知识点的理解相应的提出一些三角函数的问题,此种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还能使学生将已经学到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并围绕着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当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三角函数的过程中,也可以尝试将一些游戏的提问方式融到对数学的探究中,并以游戏为引导教学的切入点,帮助学生进行对三角函数的分析,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游戏活动,将问题和活动生动的相融合,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理解到三角函数内部的联系,从而进行全面的思考,不仅能够体会到探索问题的快乐,还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 创建良好气氛
在高中数学的教育中适当的引用问题导学法,还能够帮助教师打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能够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兴趣,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保持着枯燥的学习方式,起到减少学生学习压力的作用。问题导学法有利于改善传统教学中枯燥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下对数学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思考的有效性,间接的提高课堂上的教学质量。另外,应该以实际的教学内容为主要核心,例如,可以将一些问题带入到一定的情境之下,适当的增加前提,并逐渐引导学生进入到老师假定的情景当中,借助问题的抛出从而加深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核心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借助情境的分析可以增强老师对于班级学生的掌控能力,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保证老师进行知识的传授。
(四) 生活式问题导学
数学知识不同于其他学科,在日常的生活中,对于数学的应用和实际的思维运用较为频繁,由于数学和生活有较大的联系,导致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较为常见,所以生活为强化数学知识和锻炼逻辑思维有着很好的帮助。所以,在数学的教育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一系列的巩固,首要的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开始入手,帮助学生在日常的探索当中对已经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进行丰富和探究。因为高中的数学课程较难,并且不太具象,就更加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識点的理解难度,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就会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程度,从而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引用不精准,随着时间的增加就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可能会引起抵触心理的滋生。但是如果老师有效的对实际生活加以运用,以生活中的问题为核心点,或者设计有关生活中的问题,将问题抛向学生,并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索答案,就会间接的提升数学在学生思维中出现的频率,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能力,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质量。
(五)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除了以上对方法的探讨,对于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还能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当教师把问题抛向学生的时候就会相应的以学生为主导核心,教师利用对于问题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锻炼学生进行思维的延展。在此过程中,教师仅仅充当了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例如,三角函数在数学中,不仅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同时还是一项难学的内容,老师可以在讲解三角函数的难点时,利用多媒体增强学生的空间意识,并带领学生分析三角函数的特点,积极的向学生提出问题,等学生发言之后,老师再针对知识点进行梳理。通过此种方式的应用能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提升,有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加强对于新内容的理解和探索。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在进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问题导学法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情境的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只有不断的改进教育模式,才能全面助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赣华.问题导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9):98.
[2]刘佳.关于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运用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9(7):51-52.
[3]吴奇芳.借助问题导学法 促进高中数学教学[J].当代教研论丛,2019(3):69.
作者简介:胡婷婷,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市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