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批注式阅读的应用分析

2019-12-04 04:05王媛
考试周刊 2019年77期
关键词:名著应用分析阅读

摘 要:弘扬传统文化,不忘教师初心。中学阶段,让学生更多地阅读名著,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手段。由于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不足,领悟不够,学生所阅读的名著,并没有真正起到传播文化的先锋官作用。巧用批注,读活名著,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名著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名著;批注;阅读;应用分析

批注式阅读教学,源于古人的有效阅读方式,并非新课改下诞生的模式。当前,批注式阅读教学,以它独有的教学魅力,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的推崇。所谓批注式阅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老师对课文的主题构思、写作手法,抒发情感等内容进行画线批注,这样勾勒出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抓住文章的思路结构,把握学习的主动权。不仅课文可以批注,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身为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批注,让学生快速掌握名著的灵魂,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 让批注成为阅读方式的新的传承

如果让批注式阅读与课堂教学对碰,二者产生的最美丽的火花,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把对名著的探索和寻觅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自觉进行思考。通过这种阅读方式的转变,让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提升文化修养的修炼场。同时,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通过对名著的批注式讲解,让阅读成为增进师生关系的柔顺剂和润滑油,真正让文学名著在学生的求学生涯里生根发言,开花结果。

(一) 巧用批注,学生进步神速

生花妙笔写感悟,只言片语表忠心。在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身为教育工作者,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时候,巧用批注,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快的进步。在名著的篇首段尾,字里行间,老师所作的批注,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提炼的名著的浓缩精华,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名著的海洋中劈波斩浪,汲取营养。看似简单的批注,倾注了老师太多的心血,对于名著本身而言,更是超越了文本的智慧,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超然物外,爱上阅读。

潜移默化中,批注式阅读已经成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演绎。作为读书方式的一种传承,当批注式阅读搬到课堂上的时候,传递的信号,不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而是在教育学生更好地面对名著,通过探索和阅读,对优秀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能够结合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在写作的时候,能够用一支支生花妙笔,通过自己的感悟,书写最美的篇章。这个学习的过程,不只是对文学著作的一种驾驭,更多的时候,在对阅读的向往和感悟。

学习本身是快乐的,阅读也不例外。再经典的文学著作,如果学生提不起兴趣,就算老师有通天的本领,也没有方法灌输给学生。身为教育工作者,天职就是教育教学教书育人,指引学生在求学的道路上走正道,走对道。批注式阅读作为传统阅读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手段,不只是阅读与理解的完美融合,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有效辐射。这种辐射,既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缩影,又是学生自主阅读的理念转变。这个学习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却能够让老师和学生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笔者认为,课改的成功与否,最关键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任何一种教学改革或者教学实验,都要经受得起时间的检验。尤其是教育工作,更要通过现象看本质,自觉从自身做起,引导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学计划的安排。学生作为学习的载体,更是学习成果的最明显的检验者。身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明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像批注式阅读教学,就是更好地让学生在批注的进程中体会到读书的真谛和学习的快乐。

(二) 读活名著,走向成功之路

有的放矢,才能收获成功。就像批注,并不是在名著上信马由缰地涂鸦,也不是标注一堆华而不实的符号,而是通过批解注释,让学生能够快速入门,明白自己为什么要阅读,通过阅读能收获什么,以后如何在写作中呈现出来。批注教学,需要滴水穿石,更需要掷地有声。就像阅读名著,不是蜻蜓点水的浅尝辄止,更不是虚与委蛇地应付差事,而是扑下身子,放下架子,拿出诚意,在名著里淘金。虽然过程是辛苦的,但是阅读后的收获是欣慰的。读活了名著,就等于踏上了成功之路。

批注,如同四两拨千斤。看似不经意的惊鸿一瞥,实则已经润物无声。身为教育工作者,在批注的同时,一定要找准切入点,帮助学生高效阅读,快速掌握。对于文学名著本身而言,批注,因为阅读变得更加精彩;阅读,因为批注显得更有深度。批注,本身就是读书思想的一种升华,当我们脱离了固有的模式,就会跳出原先的圈子,发现圈子以外,更是别有洞天。老师不但要引导学生作为优秀文化的学习者,更要引导学生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不但要自己进步,更要带动身边的人参与进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邃的文化修养。

身为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时候,应该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关系的柔顺剂。身为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领路人,教师更多的时候,应该关注学生的思想。就连教学,不只是彼此应付差事,不应该背负功利的色彩,原本就是轻松愉快的事情,没有必要让学习变得苦大仇深。学习本来就是快乐的源泉,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放下假情感,主动割舍假阅读,怀着轻松惬意的心情,畅游知识的海洋,汲取营养,快乐成长。

文学名著读得多,作文高唱大风歌。对于学生而言,在日常的学习中,尤其是语文学习,如果涉猎了太多的文学名著,就会增添了一项技能,不但可以让阅读过的名著转化为生活的启迪者和践行者,更能在写作中如鱼得水。对于学生而言,写得一手漂亮的文章,的确是无上的荣耀。但是,好文章不只是借鸡下蛋,更多的是通过阅读的积累和提炼,才能在生花的妙笔中娓娓道來。文章写得漂亮,不但拥有了文化素养,更多的是对文化自信的一种提升。真正取得了这样的成就,批注式阅读功不可没。

二、 正确批注,让预习和阅读完美融合

对于学生而言,课前预习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学习技巧。身为教育工作者,更要引导学生端正态度,采用正确的方法合理地进行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效地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综合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通过对文学名著的正确批注,让预习和阅读完美融合,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产生良好的阅读效果。

(一)  引导学生自主批注

在对名著进行批注阅读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自主批注。身为教育工作者,可以鼓励学生在批注的时候,标出文章的段落和中心思想,在了解文章整体框架的同时,引导学生在名著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悟和疑惑。当批注进行到一定程度,或者演变成学生的日常阅读习惯的时候,学生在无形之中,已经对这本名著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这个需要积累,更需要沉淀。前期比较辛苦,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就能收获到意外的成效。

在批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阅读现代文,还是阅读古文,通过合理的批注,都可以让学生能够对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圆满完成对名著阅读的预习工作。在课上学习的时候,由于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思想主题,只有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了文章的主题,才能最快掌握文章的内部结构框架和想要描述的中心思想。在学生阅读名著的时候,身为教育工作者,不但要强调批注的重要性,更要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主题批注,借此有效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总结能力。

在教育学生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刚开始,学生可能感觉这只是一篇小说,随着批注的增加和阅读理解的加深,在明白作者构思布局的时候,学生会主动进行思考:为什么,刚开始,一家人都盼望着于勒早日归来,但是,当家人在船上相遇的时候,迅速改变了想法,开始想方设法

地躲着于勒,文章的最后,结果出人意料,发人深省。这是对市侩嘴脸的有力鞭笞,更是对功利心态的无情嘲讽。

从菲利普一家人对于勒态度变化,不难发现,他们是嫌贫爱富的,更是刻薄寡恩的。教育工作者在引导学生进行批注的时候,还要教学学生学习质疑批注。所谓质疑,就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进行思考,进而对文章提出疑问:为什么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会出现这种难堪的局面?带着这种疑惑,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一旦通过现象看到了本质,就会让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小说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这么有深度的社会现象。

(二) 多样化的批注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成功的道路很多,批注阅读就是最明显的一个。身为教育工作者,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名著的立意和内涵进行批注,还可以对遇到的生僻字进行标注。虽然是课本以外的东西,但是通过学生的标注,主动翻阅字典,了解生僻字的名称和释义,进而转化为学习中的一种额外的财富。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批注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对名著里的经典片段进行勾勒,大家可以仿写,也可以分享,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独特视角的展示,更好地享受批注教学的益处。

除了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也能对批注加深理解。身为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对文章讲解结束以后,还可以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感悟进行批注。自我总结的过程,也是自我完善的过程,也会让学生对文章有更加深层的理解。无论是中国名著,还是外国名著,在自我批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感悟能力有所提升,对名著本身也会有全新的见解。此外,身为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名著的基础上进行续写仿写,通过个性化的批注,进而引发浓厚的创作兴趣,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古人读书的时候,经常使用圈点批注的方式。通过批注,可以在阅读的时候凝神静气,提高注意力,更好地掌握书中的内涵和思想。现代学生阅读也不例外,在进行批注阅读的时候,可以有效地了解到名著里面的知识点,通过身临其境的探索,提出自己的观点,不但对内容有把全新的把握,同时让更多的人感同身受。批注式阅读,不只是一种教学改革模式,更多的是沉甸甸思想的自我升华。

当然,与传统的课外实践活动相比,阅读名著有自己独到的作用。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更多地掌握传统文化知识,还能通过批注、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的理解。青春期,是学生成长的叛逆期,也是学生成才的定型期。身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通过优秀的文化传承,不断加强对学生思想品格的塑造,让学生通过阅读名著,找到榜样,找到方法,更好地点亮成功的道路。

三、 让国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国学一直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作为优秀文化价值观的核心体现,国学一直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数千年来,国学浓缩了国人的严谨的思维,正确的行为,优质的生活,映射着中华儿女赤诚的血液和刚正的灵魂。从长远角度考虑,身为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在推广名著阅读的同时,让国学经典渗入进来,帮助青少年更好的成长。

(一)  选对名著,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中学阶段,教育以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教学重点。身为教育工作,在引导学生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尤其是幅较长的经典作品,通过有效的引导,可以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品鉴能力,让前人的经验和古老智慧为自己所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并可以有效提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抗压能力。

选对名著,可以有效增強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在给学生推荐名著阅读的时候,可以把更多的国学经典推荐给学生。毕竟,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国学是最正统的经典,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修养,还能铸造学生的拼字。国学大师孙双金说过:“要读就读经典,经典具有种子的力量!”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应当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学生从中汲取自律修身、知耻明理的养料。

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时候,应该以诵读为先,只有做到快乐诵读,才能有效地温润推进。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最好的诵读是清晨读、中午诵、晚间咏。通过这种模式,不但有益于学生高效学习效率,更有助于国学在学生心里扎根、发芽、开花、结果。如果发现学生在学习时兴趣出现下降,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谈起,引导学生对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恶展开辩论,通过引经据典抒发观点,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引发学生开展哲理思考,通过耳濡目染,加深对国学的营养吸收。

(二)  注重知识的原始积累

每一段精炼文章的背后,都是对文学名著的睿智解读。在批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身为教育工作者,还要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原始积累,构建语文积累的全新理念,从阅读名著寻找中国文化传承的精神和源泉。语文知识的积累,不单单是背几首故事,了解基本文学名著这么简单,而是对文化火种的一种弘扬和传承,更是对民族信念的理解和领悟。

一文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一篇名著,都有自己独有的魅力和精华,都浓缩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当我们静下心来,走进名著的世界,就会发现,作家的心灵世界,原来是那么的浩瀚无边。读懂了庄子,就读懂了大道无形的无边智慧;了解了苏轼,就了解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的豁达通透。每一种精奥绝妙的思想,都蕴含在文学名著当中,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探索和涉猎。

陈寅恪曾说:“凡中国之韵文,诗赋词曲韵无论矣,即美术性之散文,亦必有适当之声调,若读者不能分平仄,则不能完全欣赏与了解,竟与不读相去无几,遑论仿作与转译。”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探寻发展,不难发现,通过语言的积累,厚重的文化可以口口相传,也可以心心相传,可以代代相传,也可以世世相传。当智慧被赋予了超越时空的力量,就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图腾。

不可否认,在强调文传统文化薪火传承的同时,老师更应该引导学生不断自我批判、自我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这种别具一格的主流文化,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文化的鉴赏精神。我们崇尚名著,尊重名著,学习名著,但我们不会迷信名著,更不会死记硬背名著。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点拨,通过自己的体会,对名著有了全新的了解、全新的感受、全新的体验,就会和学习生活进行完美融合,从而达到阅读名著的真正目的。

四、 结束语

在批注阅读的过程中,身为教育工作者,更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不能半途而废,更不能急功近利,要循序渐进,有的放矢。教学是一件良心工程,更是一件民心工程。教育工作在砥砺前行的过程中,陪伴、理解才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中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弘扬传统文化的关键阶段,更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关键时期,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文学名著,可以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国学渗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和担当,将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献:

[1]吕福泉.中学语文教学浅谈[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08(9).

[2]罗会英.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学习心得体会[M/OL].

[3]刘玉泉.中学语文教学中实现作文教学生活化的体会[J].基础教育,2013(4).

作者简介:王媛,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名著应用分析阅读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