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芳
摘 要:园本课程是一个“以园为本”的课程,是一个自主探索、自主发展、不断完善、不断成熟的过程,本园是以每月制定的主题活动来实施各科的教学内容,通过主题的环境创设、区域活动、教育活动来体现出来,艺术活动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教育活动。艺术教育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园本课程 美术教育 创造性思维
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孩子们自发地用线条、色彩来表达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泄自己的情感,想象和创造自己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受时间和空间之间关系的约束,也不受客观事物的约束。他们可以自由自在的流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美术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美术活动不仅是孩子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赋予了孩子主动学习和发展创造能力的机会。
一、宽松的语言和绘画环境诱发儿童创造性思维
愉快、轻松的情绪,有利于充分发挥儿童绘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巨大的学习潜力,设计具有艺术氛围的活动空间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第一步。因此,我们注重教室的布局和墙壁的美化。想象夸张,画面生动,色彩明快和谐,符合儿童的兴趣。因为孩子们的美感,他们对新事物的兴趣往往是基于非常直接的视觉图像。如《白石老人与画》这节课中,通过有趣生动的动画片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孩子们了解了这部动画片与其他动画片在颜色与构图上的不同,以及动画片中小动物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在欣赏了大师作品后,激发孩子作画的愿望,并尝试体验作画,绘画出各自不同的作品,如:樱桃、葡萄、辣椒等,他们都表现出自己的独创性。在区角活动中,它为儿童随意涂抹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区域。让孩子们在花园里和假期里充分展示他们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们不仅可以随时随地观察和欣赏美,而且可以随意、及时地表达美,创造美,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生活经验的积累激发了思维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人类大脑中可以产生尚未被感知的事物的想象,但它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它必须从被感知的事物的大量图像中提取相关内容,并且可以通过特殊的思维方式如胶合和夸张来形成。在此基础上,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孩子多看、多听、多练,让他们尽可能地接触到多彩的世界,让他们用各种感官去理解周围的一切,获得深刻细致的生活感受,引导他们用笔画加深印象。如《秋天来了》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亲身体验捡树叶,观察树叶,粘贴树叶,直到画各种不同形状的树叶,利用树叶进行创作性粘贴等等。它不仅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充满了孩子们的乐趣。如在“冬天来了”的主题中,抓住下雪天的机会,让孩子在雪中尽情玩耍,并观察雪中的景色以及人物的动作,回班后组织幼儿通过已有经验画雪中的景色,幼儿的创作激情都很高,画出的作品琳琅满目,一派熱闹景象。每个孩子的画都有不同的景色,画完后,他也非常感兴趣地介绍了他的作品。孩子们的好奇心和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们丰富的生活经验不仅增加了他们在绘画活动中的知识和热情,而且促进了孩子们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的发展,激发了他们思考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三、在观察中学习,观察中发现来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美术教育中,老师要不要教孩子?老师不教干什么?笔者认为,必要的技能还是要教的,如:认识颜色、折纸等,但绝不是教的是一个一个具体的图像的画法,众所周知历史是发展的,是不断更新的,没有一种图像是永恒不变的。所以我们要教会孩子观察,我们的每一节教育活动恰恰都是在观察中学习、观察中发现并进行创造性的绘画、制作等。如:写生画“我的老师”“我的好朋友”要观察人物的外貌特点、服饰、表情、动作等。制作“环保购物袋”观察各种购物袋的外形、颜色、图案等,通过观察发展孩子想象、创造和主动性。
四、丰富的联想提高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丰富的联想是在引导孩子感知事物的基础上,通过回忆一件事物,将一件事物与另一件事物联系起来的一种方式。运用丰富的联想可以激发和引导儿童积极交往,从而拓展儿童与形象的关系,发展儿童的发散思维,不断丰富作品内容,使儿童的小说思想和创作得以萌芽和发展。如在画《设计先进的武器》时,在先进的多媒体运用当中,有个幼儿把武器上面安上了电脑,变成了智能大炮,但画得很单一,整个画面较空。于是笔者说:“哎呀,你的智能大炮设计得太完美了,可是它太孤单了,缺少使用它的人。”然后,他添加了一些背景,如人、草原等,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使画面更加生动。《智能大炮》这幅趣味很深的作品产生了。通过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联系起来,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儿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只要老师有用意,就能成为孩子交往的触发因素,从而培养孩子的交往兴趣和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作品评价的合理性激发孩子创新的积极性
评论是教师和儿童之间交流的桥梁。它可以起到推广、分析和改进的作用。它不仅是艺术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儿童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评价儿童作品时,我们应该从理解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心来看待作品,而不是以“形象”“不光彩”“对错”作为评价儿童作品的标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让孩子们互相检查、交流和表达他们的意见,并说“你在画什么?”你为什么这样画画?你觉得你的画在哪里好?……通过观察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他人的长处和弱点,从中了解真相,并在今后的绘画中加以改进。教师应倾听孩子们对作品的看法,给予每个孩子展示作品的机会和权力,注意发现作品的独创性,以维护和肯定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当孩子们进步不大时,我们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加倍他们的信心,激发创新的主动性。
在未来的教育中,让我们给每个孩子充分发挥作用的机会和权力。让他们在美术活动中,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他们在装点自己图画的同时也装点了自己的心灵,细致、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人小心不小的志向,走出自己快乐的、自信的每一步,让幼儿在探索中解疑。让美术活动成为每个幼儿开启智慧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