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应关注学生常态生活

2019-09-16 02:43徐佩佩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方法指导习作教学

徐佩佩

摘  要:学生缺少的不是生活,而是对自己生活充分觉知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自己的常态生活,聚焦具体事件,提供观察方法的指导;聚焦思维训练,提供习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擦亮”自己的常态生活,提升写作能力。

关键词: 常态生活  觉知能力  习作教学 方法指导

一线习作教学常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学生说:“教师,上周春游我有内容可写,但这周什么特别的事都没有发生,因此我无话可写。”乍一听,感觉说得挺有道理,对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问题很多时候家长、学生甚至教师都会把其归结于现在的学生没有“生活”,每天学校、家庭两点一线,重复着单调的常态生活,确实难以调动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的欲望。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学生们口中所指的“六一活动、春游、运动会等”是特殊的,并非每天都有的非常态生活,他们口中所谓的缺乏生活,其实就是指缺乏这类的非常态生活。而这样的非常态生活只是学生生活的一小部分,并非是生活的全部。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何不把更多的经历放在激发、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常态生活上呢?不是学生缺少生活,而是他们没能充分觉知到自己的生活。那么,如何“擦亮”学生的常态生活,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常态生活,妙笔生花呢?

写作的过程与学生大脑活动息息相关,朱晓斌在《写作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写出文章至少需要使用以下四种知识:某领域知识(在文章中表达的基础知识)、语言知识(文章中包含语法规则和词汇术语)、实用知识(有利于写作者适应读者的内容要求,如文章的语言形式)、程序性知识(为了使用前三种知识并有策略地运用它们。)”因此学生在关注自己常态生活时,教师可以从聚焦具体事件,提供观察方法指导;聚焦思维训练,提供习作方法指导。

一、聚焦具体事件,提供观察方法指导

(一)聚焦具体事件

聚焦具体事件是指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向常态生活中的某一事件。本来从未仔细注意过的生活,从这一刻起,你开始关注了,并且集中注意力去感知,这时,这件事就真正成为你的生活。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每天的常态生活分成不同的小事件,其次再指导学生把目光和关注点集中在其中的某一个事件上。

笔者和学生们一起把自己每天的生活分成无数个小事件,从早到晚依次有: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上学、早读、上课、课间游戏、午餐、放学、写作业、吃晚餐、洗澡、睡觉等。在分解的过程中,学生说了一句话:“教师,这些有什么好写的,我用一句话就可以把上面所有的事件串起来。”这是学生的真心话、实在话,但也间接反映出了学生缺少用心感知自己生活的能力,这是学生们真实的写作“情绪”。赞科夫曾指出,“教学法不仅可以依靠和利用学生的情绪,而且可以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情绪生活。”笔者借着学生“怀疑”的这股情绪“东风”,很好地进行了激趣,让学生对接下来的教学充满了期待。接着笔者带领学生聚焦到某一具体环节,如“洗澡”,学生们普遍对自己就“洗澡”这个主题能写出400字的文章表示不可能,这个时候要吊足学生的胃口,笔者告诉他们只要用了笔者的“灵丹妙药”就一定行,他们带着半信半疑、有点期待的心情走进课堂,这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在笔者的引导下一个平时不爱、不会写作文的学生写出了这样的文字:

我最喜欢洗澡了,洗澡間就是我的快乐王国,一关上门,爸爸妈妈就管不了我了,我就彻底解放,可以自由玩耍啦,呦呵!

我先拿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加一点沐浴露,用手指快速地搅拌一下,然后举起手来往墙壁上一靠,水就像瀑布一样流了下来。

接着,我把喷头向上调,再打开水龙头,一座美丽的喷泉就出现了,我尽情地在喷泉里玩耍。

玩累了,我就往自己身上抹沐浴露,然后拼命地用手搓,不一会儿,我身上就长满了泡沫,我深深吹一口气,一吹吹出了一个大泡泡,真是有趣极了,乐得我哈哈大笑。

正玩得尽兴时,妈妈突然在门外问:“小宝,你洗好了没有啊?”我这才意识到,呀,我只想着玩了,把洗澡这件正事忘得一干二净了。于是我赶快用温水把身上的泡沫冲干净,用时不到一分钟,麻利地穿上睡衣,拉开浴室的门。

洗澡真是一件刺激、有趣地事啊!

(二)提供观察方法指导

语言是思维的外化体现,学生写不出作文是因为缺少充分地觉知,只有静下心来,细心观察,开展思维活动,才能有所发现,有了发现就有了写作的内容。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动笔写作前,指导学生观察是关键。

1.自主实践,放慢动作

同样是“洗澡”,在没有用心观察自主实践前,学生用几句话就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概括,“我来到浴室,脱下衣服,打开水龙头,冲了一会,涂了沐浴露,再冲一冲,就洗完了。”笔者先让学生回去把洗澡的每一个动作放慢,如可以做一个动作,嘴里念念有词地说一说你正在做的事情,关注每一个细节。洗完澡后,立刻进行记录,大脑快速回忆起刚刚的每一个动作。

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有意识地对常态生活中的某一事件进行聚焦,通过放慢动作,加深他们对动作的记忆,促使他们关注到一些平时容易忽略的细节,从而发现洗澡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了丰富的素材,就攻克了动笔的第一道难关。

2.设计拟真情境,唤醒自我感知

每个学生洗澡的流程都是不同的,让学生演一演自己洗澡的流程,其他同学观察,刺激他们对自我的感知和对洗澡这一事件的再回忆。记忆、表演为写作过程提供了资源、素材,学生在拟真情境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特定感受,这也是一种体验。拟真情境的设计能唤醒学生的自我感知,让学生的习作视野更加宽广,可写的内容也更加丰富。

3.独特视角,在对比中获得觉知

同一事件观察的角度不同,觉知到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因此,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对比,从独特视角获得觉知,如可以从一家人的比较中去觉知洗澡;可以从不同心情的对比中去觉知洗澡;可以从洗澡、不洗澡自身感受的对比中去觉知洗澡……

多角度的对比,打开了学生觉知生活的思维,开拓了视野,让写作的内容源源不断地从脑海中喷发。

二、聚焦思维训练,提供习作方法指导

学生觉知自己的生活后,在进行习作素材选择时头脑中的材料是断断续续、模糊不清的,他们需要对这些材料进行有效地选择和规整,而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把这些模糊的印象材料逐渐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进行习作思维的转化和训练。其次,学生选好素材后会在头脑中进行构思和表达,此时往往使用的是“内部”语言,即自己习惯的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但“内部”语言的特点是不连贯、不准确的,因此在落实到纸笔上时,还需要完成从“内部”语言到“外部”语言即书面语言的转化。

(一)抓住动作

一个简单的常态生活事件,其实是有很多不同的动作组成的,抓住这些动作,写作的内容就会更加充实、直观、生动。如觉知“吃饭”这一事件,在梳理动作时,学生们集思广益,一下子列出了“拿、打、翻、盛、端、放、坐、夹、咬、嚼、啃、吞、咽、喝、吸、发、碰、笑、扔、抓”20个动词,列出动词后进行扩词、想象场景和画面,这样一来,每一个动词就是一幅画面,20个动词就是20幅画面。学生掌握了这一方法,就能做到举一反三,日后再写其他常态生活事件时,可以很好地进行写作迁移。

(二)关注声音

做任何一件事都会发出声音,在指导学生觉知自己的生活时,关注声音是一个很好的渠道,它能一下子把学生拉进某一场景,进行回忆。如觉知“吃饭”这件事,有学生关注到了爸爸吃饭“吧唧吧唧”的声音,妈妈敲碗筷的声音,骨头在嘴里发出的咯嘣咯嘣脆的声音……刻意细心观察时,除了听到这些聲音,仿佛周围一切都安静下来了,饭桌俨然成了一个音乐剧场。关注声音,让学生觉知到的事件更有画面感,更能身临其境。

(三)感受细节

用心观察某一事件时,总会有一些细微之处,让你格外留心,也格外打动人心,如一个学生在觉知“洗澡”的文章中写到,“穿好衣服之后还有一件事要做——在镜子上画一个大大的爱心,再画一个笑脸。”小作者关注到了洗完澡后镜子上都是水汽这一细节,具有独特的画面感,俏皮的形象跃然纸上,给读者带来独特的感受。

学生缺少的不是生活,而是对自己生活充分觉知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关注自身的常态生活,去细心观察发现自己的世界具有鲜明的形象、色彩、声响,这样学生内心也会有很多具体的感受,他们才能看到更多,听到更多,感受到更多,如此一来学生有了充分觉知自我生活的能力,他们便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聚焦习作思维的训练,进行必要的习作方法的指导,学生的习作能力才能有真实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晓斌.写作教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王崧舟.作文教学三问[J].小学语文教学,2016.(06).

猜你喜欢
方法指导习作教学
善用微练笔 叩启习作之门
论学校工作中顶层设计的重要性
童心写童言,童真映童趣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如何指导小学生学好文言文
浅谈如何指导初中学生写书面表达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