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思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2019-09-10 07:22万晓锦
高考·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历史学科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万晓锦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体现在历史教学中,便是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由之前的三维目标,转变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原有目标基础上使学生得到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比如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的养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等。因此,新形势下的历史教学,教师应结合历史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并立足于这一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以完成对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知识体系和思想品格的构建。

关键词:教学设计;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

一、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在物质高度发展、精神生活日趋丰富的今天,传统文化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开始日渐复苏,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热播,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逐渐重视的重要体现。作为中学生,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简单的记忆知识点和概念,已难以满足当今时代对学生總体素质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中的历史教学,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前提下,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应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注重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与多方面的提高。思路的转变引发了教学方法设计的变化,教学设计由之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被动吸收,转变为主动的、深入的探究,并在探究中主动的学习、思考,这无疑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的养成,个人素质、思想品德的提升以及价值观的构建等均具有正面的、积极的意义。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意义上的教学设计原则

(一)教学设计要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学生具有指导性的教学活动,是教师针对某一次或某阶段的教学过程所进行的整体预设和系统安排。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是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比如,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课程时,不仅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掌握历史事件的意义,也要让学生理解天平天国运动涉及的朝廷与农民之间的价值观的冲突,可以通过对《曾国藩家书》、《李秀成自述》等书籍的阅读,在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中,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客观处理问题。这样学生们不仅站在历史学科的角度,也能站在处世哲学的角度,形成价值判断,构建自己的价值观,彰显历史教学的立德育人功能。

(二)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自身发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建设者。能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是评判教学活动与手段是否设计合理的重要依据。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及所利用的教学资源等,都需围绕学生的主体性展开。落实好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方能最大化的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但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有些教师忽略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习特点,而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和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上也相对盲目。这样的教学无疑使教师成为了课堂意识的主导,违背了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所以,教师所做的教学设计,应在研究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同时使学生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

(三)教学设计要彰显学科特色

历史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史实、史料的呈现。由于历史教科书在编辑过程中有诸多的限制因素,对历史事件的记述常见有概念化的倾向,更倾向于知识点的罗列,而缺少连贯性。这不利于学生在完整的历史背景下对整个历史事件的认识和分析,阻碍了学生以史为镜观人、观己的历史观的形成。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充分开发教学资源,例如用书、影、音相结合的方法,将更丰富、更多元的史实、史料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将史实与现实相结合,提升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性认知,让历史最终落脚于现实。同时,教师也应增强史料意识,在运用史料的基础上开展和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下获得知识,完成对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

(四)教学设计要留有可发挥的“空间”

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会追求完美,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还是学生活动的组织,都力争水滴不漏。但教学设计只是教师根据自己对课标、教材的理解以所做的初步预设。而课堂教学中所面对的学生,是一个有思想活力和思维张力的群体,即使是经过周密设计的教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也必然会出现不可预知的变数。所以,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给学生留出了充分的发挥空间,激发学生们的思想活力,完成课堂上的知识点、重难点、疑问点的探索与解答,并形成对本次教学设计由点到面的填充。教学设计有可发挥的“空间”,既遵循了教学规律,也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对学生历史学科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十分重要,对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有意义重大,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宗旨的体现。

三、结论

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时代思潮的引领中,当下的学校教育更注重学生们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历史也应转变为注重学生核心素质培养的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教学方法的探究。教学设计则是教师积极响应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对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进行合理安排,最终形成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师思想高度、认知水平、教学理念等均会在教学设计上有所体现,从而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在历史学科的教学设计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注重程度,是课堂教学能否落实新课标要求至关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任鹏杰:《服务人生: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从根本上追问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年第3期.

[2]郑林.历史学科素养在“做历史”的过程中落地[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7(6):9-11.

[3]折晓博.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初探[J].社会科学.《学周刊》,2019年,11期.

猜你喜欢
历史学科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研究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