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华
摘要:在幼儿园中,幼儿在进行区域游戏的同时,也向我们透露着他们对游戏活动的参与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信息,而此时,老师的身份也是根据孩子们显现出来的这些信息所灵活变动着的,我们可以激发、支持和拓展幼儿的学习,也可以降低自己的角色定位帮助幼儿提高游戏的自主性。我在本文中阐述了自己对于教师指导策略的一些粗浅的认知:从教到指导,从指导到引导,从引导到放手,从放手到学习,最终目的仅希望能教会幼儿如何自主。
关键词:自主性游戏;自主性;教师角色;指导策略
自主性:指人在活动当中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它表现为个体自由地、独立地支配自己言行的一种状态。幼儿园中的自主性游戏不仅要让幼儿有独立、自由选择活动的权利和可能,还要培养幼儿利用这种权利所应具备的能力,如拥有明确的目标、自主决策和选择的能力与机会。
幼儿的自主性最主要体现为他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自由的选择。在幼儿园中,幼儿在进行区域游戏的同时,也向我们透露着他们对游戏活动的参与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信息,而此时,老师的身份也是根据孩子们显现出来的这些信息所灵活变动着的,我们应该为提高孩子游戏的自主性而不停地转换自己的角色。
(一)做一个装潢者,给孩子营造自主的氛围。
中国古代曾有人用“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来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意大利教育专家蒙台梭利也指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和知觉行动性的特点,而作为具体形象的活动区域环境就能引起幼儿的关注和兴趣,还能帮助幼儿理解每个区域游戏的角色及规则,更能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小班建构区域中,教师在建构区旁的墙壁上贴上一些积木构建图,为孩子营造一个建构的氛围,把孩子带入一个创造的世界;在每个娃娃家的墙上为他们贴好“全家福”,做好门牌号,剪好窗帘,这样整个的感觉就不同了,等于说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小家;在“理发店”和“小吃店”的“门口”为他们挂上招牌,安上“广告灯”,打上服务项目的“广告语”。
在我们精心装潢的小世界里,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的选择自己想要充当的角色,自由的选择自己想要玩的区域游戏。因为我们知道,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给孩子主动选择的权利,也就是为他们以后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提前做好了准备。
(二)做一个演员,让孩子发现游戏的乐趣。
孩子天生喜欢探索新事物,即使躺在摇篮里,探索新世界就已经开始了。他们的眼睛盯住某一样事物,随着事物的移动而转动小眼珠,我们并不能得知他们在想些什么,但是可以通过他们眼球的转向来看出能引起他们兴趣的事物是什么。对于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我们就是一个演员甚至可以是一个小丑,将一些要教给他们的游戏演绎出来,从而来吸引他们探索的欲望。
我们常说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不会玩了,记得我们小时候要玩娃娃家时,自己用砖头搭好小灶,然后拿些瓦片、蚌壳充当小锅小碗,至于蔬菜、水果,都是一些野花野果。而现在的孩子,有现成的娃娃家迷你灶具,有现成的迷你碗筷,有老师做的仿真蔬果……但是,提供了这些,由于年龄与经验的关系,孩子们还是不完全明白游戏规则,这就需要老师充当示范者来演绎了。让孩子亲自参与区域游戏的前一个星期,甚至是前一个月,老师都是充当着解说员,充当着演员……而老师们所做的这一切,无非是让孩子们养成一些譬如:及时整理玩具、相互谦让、礼貌用语等的良好习惯,为以后孩子们的自由自主活动,创造了必不可少的内在条件。
(三)做一个观众,放手让孩子自由创造。
创造是自主性的最高层次的表现。孩子的创造性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幼儿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建构主义认为对儿童而言学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经验而不是知识,儿童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有着各自丰富的经验和背景,我们要尊重儿童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背景,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对年龄尚小的儿童教育的任务不应该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学习,而应是多种感官参与下获得的丰富的生活体验。
在《可爱的福娃》主题中,班里的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福娃机器人,用牛皮筋作为关节的机器人“活动自如”,可以点头、仰头、举手、伸手、踢腿、劈叉……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老师,我们来给福娃机器人做早操啦!”耀耀扯着他的大嗓门跟我说“看,它会飞呢!”我给他做了一个小声的手势后:“恩,福娃会做操,但是宝宝的声音太大的话,福娃就会不开心的哦!”耀耀看着我不好意思的坐了下去。
“踢踢腿,弯弯腰,蹦蹦跳!”不知道是哪个小朋友听了耀耀的话后起了一个头,其他小朋友就都跟着一起玩弄起手中的福娃机器人来:“踢踢腿,弯弯腰,蹦蹦跳!”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福娃飞起来咯!”又有一个小朋友站起来了,瞧,他将福娃的头朝上抬着,两只手朝前平举,腿伸直,托着福娃的身体做飞行的姿势,其他小朋友也纷纷效仿……
在自由的时间中,孩子们收获了很多,我想这比老师规定他们怎么玩好多了。给他们玩具,让他们自己想出各种玩法,老师只是在旁边当一个观众,让孩子们尽情的把各种“古怪”的念头附加在手中的玩具身上,让玩具“活”了起来。
(四)做一个指导员,给孩子小小的提示。
海上的航标,稍微放出一点光亮就可以引领着一艘大船回到港湾。作为老师,我们的身份有时也起着指引的作用,在某些自主性游戏中幼儿都是一艘艘正慢慢驶进港湾的小船,他们有的动手能力比较差,有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强,但是这时只要有老师的一点小小提示,他们的自主性、积极性就完全被调动起来了。
记得有一天早上,来园早的小朋友已经自发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玩具,三三两两地玩了起来。乐乐却是一会儿拿雪花片,一会儿又拿积木。整个晨间活动中他都不能从玩具中发现自己的需求,看到别人玩的很带劲就想要玩,不理解也发现不了别人为什么会玩的那么好。看到这些,我想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我选了平常孩子们玩得最多的串珠,带他一起玩。其实玩法很简单,只要一个接一个地串起来,就可以串成彩色的项链。从扶着他的手把同一种颜色的珠子串成长长的一条项链开始,我和他一起发现项链的连接方法,比如用不同的排列组合,这样就可以串很多不同的漂亮项链。
(五)做一回刁难者,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在幼儿园,我们经常面临的问题是:一个老师同时被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孩子包围,如果所有的孩子都向你发出求救信号,那该怎么办?
記得自己在校期间,班主任也给我们看了他去日本访问时拍到的一些当地幼儿园的一日常规活动:(1)课间。他们的老师任意的让孩子们在泥堆里钻、爬、滚,而且还鼓励他们用水和着泥玩;在教室里活动的宝宝,也是小大人似的,一个人抱起一张桌子放到自己想要去的地方,然后从老师的抽屉中拿出一叠的纸,在纸上任意的涂鸦(这期间,活动室里是没有老师的),其中就有一个小孩看上去个头比别的小朋友高,但是动作却比其他小孩缓慢,画的线条也是断断续续,后来才得知他是个弱智儿(日本人给特殊儿童提供了正常的生活环境,并让他自己去慢慢适应周围的环境,而不是单独的挑出来放入特殊学校或一些疗养机构)。(2)上课了。他们上的是手工课,但材料并不是现成的,他们的材料就是树枝、锯子、锤子和钉子。先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学校附近的树林里捡一些自己需要的木块、枝条到工作室(一条长廊里),然后,孩子们都很熟练的拉开阵式,用锯子锯的锯,用锤子敲的敲,用钉子钉的钉。突然,有一个小朋友的手指头被锯子锯了一条口子,他把手指伸入口中含了含,从旁边的工具箱中拿出一个疮口贴一贴就又继续工作了……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学龄前儿童虽然年龄尚小,但只要认真关注小班孩子的任何一个自主性的活动,并能及时以合适的身份引导游戏,再小的孩子也能学会怎样去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