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现状研究

2019-09-10 13:35周雯雯,王春燕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角色游戏

周雯雯,王春燕

【摘要】本研究随机选择H市3所公办幼儿园中的23个班级进行角色游戏观察,共选取95名幼儿作为观察对象。分析所收集的数据,结果表明角色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总体处于中等略偏下水平,表现为“身体自发性”与“明显愉悦性”呈中等水平,“社会自发性”与“认知自发性”表现不突出,“幽默感”表现低下;总体游戏性表现存在年龄差异,不存在性别差异;社会生活类游戏主题中幼儿游戏性表现水平最佳;游戏质量与幼儿游戏性呈显著的弱相关性。

【关键词】角色游戏;游戏性表现;观察评价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9)12-0031-07

【作者简介】周雯雯(1990- ),女,浙江宁波人,宁波市古林职业高级中学二级教师,硕士;王春燕(1965- ),女,太原人,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教授,博士。

一、问题的提出

角色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幼儿以扮演角色,通过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1]。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按照自我意愿进行角色表征與模仿、游戏情节构思与发展、游戏规则生成与调整,自由穿梭在虚构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当下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更关注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组织指导等层面问题,却很少着力关注游戏中幼儿个体需要与意愿的满足以及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的专注投入、积极主动、自信愉悦、创造性等品质。辛格(Singer)曾指出,当过度关注于游戏所带来的教育上的价值时,往往会丢失游戏最重要的本质:幼儿的愉悦性[2]。

游戏性,也称“玩兴或玩性”,是幼儿投入游戏活动中的积极状态以及自发表现的较为稳定的个性特点[3]。游戏性是通过游戏活动而发展起来的优良个性品质,贯穿于人的一生发展之中,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积极心理品质。游戏性越强的幼儿交往主动性和交往技能水平则越强,游戏性强的幼儿情绪积极愉快,言语能力较强[4]。

基于此,本研究对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游戏性表现现状进行观察分析。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择H市3所公办幼儿园中的23个班级进行角色游戏观察,共选取95名幼儿作为观察对象。包括33名小班幼儿,其中男幼儿17名,女幼儿16名;32名中班幼儿,男幼儿16名,女幼儿16名;30名大班幼儿,男幼儿14名,女幼儿16名。三个年龄段男、女幼儿人数比例尽量保持为1∶1。

主题是角色游戏基本结构的核心要素。本研究将采集的23个角色游戏视频进一步划分为三类角色游戏主题,分别是5个家庭生活类游戏主题,指围绕家庭生活开展的游戏主题,例如“娃娃家”等;9个社会生活类游戏主题,指围绕社会生活开展的游戏主题,例如“小吃店”“烧烤店”“美食街”等;9个社会关系类游戏主题,主要围绕社会关系并更倾向于社会服务关系类,例如“警察局”“医院”等。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两个研究工具,分别是《角色游戏中幼儿游戏性量表》(以下简称《游戏性量表》)以及《中国托幼教育质量评价量表(第三版)》(以下简称《质量量表》)中子量表五《游戏与活动》。

《游戏性量表》修订始于《儿童游戏性量表》(The Childrens Playfulness Scale,以下简称CPS),由巴尼特(Barnett)研发与编制。CPS共五个项目维度,分别是身体自发性、社会自发性、认知自发性、明显的愉悦性、幽默感,由23个评价指标构成,采用李克特5点式量表进行评分,其中3分等级为中等水平,并以此为等级评分的分界点。国外相关研究已证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内部一致性为0.84~0.89,构成游戏性五个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63~0.71之间,因素分析显示五个因素解释总变异的87%[5]。鉴于CPS作为国外文化和教育情境的产物,倡导的教育实践以及背后的文化价值导向与我国有所差异。因此,基于CPS的理论框架和测量学特性,本研究结合我国幼儿园角色游戏实践,推敲调整每一个评价项目并细化具体评价指标,最终形成《游戏性量表》(见表1)。为保障研究工具的严谨性与科学性,本研究中两位观察者利用《游戏性量表》对91名幼儿进行试测,分析发现整个量表Cronbachs α系数达0.94,五个项目维度之间相关系数在0.51~0.70之间,评分者完全一致评分比例为71.72%,显示出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以及较高的评分者间一致性。

《质量量表》由李克建、胡碧颖等编制,整个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8,八个子量表的α系数均大于0.83,每个子量表可相对独立使用[6]。其中,子量表五《游戏与活动》包含10个项目:角色/戏剧游戏、建构游戏、精细操作活动、语言、数学、自然/科学、音乐/律动、美术、沙/水、音像设备和电脑。已有测量数据表明该子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0,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主要评估班级游戏活动的环境创设与实施状况[7]。

(三)实施过程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法对幼儿角色游戏进行直接观察并拍摄视频录像,运用《游戏性量表》逐一对每名幼儿游戏性表现进行测查;运用子量表五《游戏与活动》对幼儿所在班级游戏活动环境质量进行观察评估,所得数据使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角色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总体情况

研究统计分析了95名幼儿在五个项目上的平均得分,结果如表2所示:总平均分为2.65,表明角色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总体处于中等略偏下水平。 “身体自发性”平均得分最高,为3.14,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而“幽默感”平均得分最低,为1.66,处于较低水平。“社会自发性”“认知自发性”“明显愉悦性”平均得分分别为2.80、2.75、2.90,均处于中等略偏下水平。

(二)角色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性别差异

由表3可知,男幼儿的游戏性表现平均得分为2.62,女幼儿的游戏性表现平均得分为2.68。男、女幼儿的游戏性表现水平处于相当水平,均为中等略偏下水平。进一步分析男、女幼儿在五个项目上平均得分,从表4可知,男幼儿仅在“幽默感”项目上平均得分高于女幼儿。

对男、女幼儿游戏性表现总体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双侧显著性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p=0.352、p>0.05,男、女幼儿在游戏性总得分上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三)角色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年龄差异

由表6可知,小班幼儿游戏性平均得分为2.37,中班幼儿游戏性平均得分为2.68,大班幼儿游戏性平均得分为2.91,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结合表7进一步分析,除了在“幽默感”项目上中班幼儿平均得分最高,其他四个项目上,大班幼儿平均得分均高于其他年龄班幼儿。

对不同年龄班幼儿游戏性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年龄主效应极其显著(F=41.930、p<0.01),如表8所示;接下来进行LSD检验,统计结果如表9(见下页)所示, p=0.000、p<0.01,差异极其显著,即小、中、大班幼儿在游戏性表现上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

(四)角色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游戏主题差异

通过三类不同游戏主题比较,探究角色游戏主题的不同对幼儿游戏性表现水平影响。如表10(见下页)统计结果显示,p=0.000、p<0.01,即三种角色游戏主题在游戏性表现上主效应极其显著。进一步进行LSD检验分析,统计结果如表11所示,三种游戏主题两两比较,差异极其显著(p<0.01),即三种游戏主题在幼儿游戏性表现上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并且社会生活类主题要显著强于家庭生活类主题和社会关系类主题。

(五)角色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与班级游戏质量的关系

采用《质量量表》中子量表五《游戏与活动》对观察幼儿所在班级游戏质量进行评估,以探讨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与班级游戏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23个班级游戏质量平均得分为5.98,处于良好偏下的等级水平。“材料与空间”项目得分相对较高,为6.43,其次,“机会与时间”与“活动设计与指导”两个项目得分分别为5.83、5.80。

进一步将班级游戏质量与幼儿游戏性表现进行相关分析,由表12可知,两者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296。结果表明,班级游戏质量与幼儿的游戏性表现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程度上属于弱相关。某种程度上,《质量量表》中子量表五《游戏与活动》中“材料与空间”“机会与时间”“活动设计与指导”三个项目所涉及的过程性质量或结构性质量变量可能会影响幼儿游戏性表现水平。

四、分析与讨论

(一)角色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总体处于中等略偏下水平

1.“身体自发性”“明显愉悦性”呈中等水平

发展适宜性实践中指出,儿童的身体发展主要通过游戏来培养,大肌肉运动技能和精细动作运动技能都在游戏中得到练习[8]。幼儿在“身体自发性”项目上表现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身体动作能很好协调”“精细动作能力好”以及“在游戏中行为很活跃”三个项目指标得分较为均衡。这一方面,很大程度上与角色游戏所需要的游戏材料特性有关。因角色游戏主题需要会投放相应的游戏材料,如医院的医疗用具(注射器、听诊器等)、餐厅的厨房用具(煎锅、叉勺、搅拌器等)、理发店的工具(吹风机、卷发棒、发夹等)等。这些游戏材料大多存在一些共性,即指向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激发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另一方面,角色游戏通常会包含许多社会化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桌面的静态材料操作,往往会出现一些适当的身体移动,如来回走动等,甚至有时候根据角色游戏情境需要,会出现一些频繁进出活动区现象。

游戏是令人愉快的,是儿童自发的和自我驱动的互动活动[9],愉悦性通常被作为游戏定义的一个核心要素。杜威曾说,只要观察真正在做游戏的儿童的面部表情,就可以注意到,他们的态度是认真的聚精会神的态度[10]。“明显愉悦性”表现水平次于“身体自发性”,处于中等略偏下水平。

由此推断,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的愉悦性体验一般,无论是从外在的神情状态(如表情、眼神等),还是情绪表达、参与状态表现都并不活跃。

2.“社会自发性”“认知自发性”表现不突出

角色的扮演、角色的人际交往、角色语言交流、角色的坚持性以及角色游戏材料创造性使用等是角色游戏构成的核心元素,也是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游戏因素。但是,在角色游戏场域中发现,幼儿的“社会自发性”与“认知自发性”表现却并不突出。例如,在“游戏中幼儿能与他人合作”项目指标中,研究发现合作能力发展不平衡,合作水平总体偏低,缺乏丰富的合作技能,大多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合作行为,较难发现幼儿能在合作中表现出明确的合作目标,能彼此进行角色配合、协商游戏主题或角色任务等游戏行为。

“认知自发性”表现水平仅次于“社会性自發性”水平,总体表现也不突出。其中,“创造性地运用游戏材料”“自主选择并担任角色,很好地理解并表现角色”项目指标表现相对较好,但也只是处于中等水平。据观察,幼儿大多能理解游戏材料的基本玩法,角色意识普遍较强,基本能明确自我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但是扮演角色的水平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游戏能力弱的幼儿能选择并担任角色,但对角色的理解比较浅,大多是对角色的简单模仿,重复、简单地操作一些角色代表性强的游戏材料,如角色的工作服饰、工具等,但是对角色的语言、动作以及角色之间的分工等不太明确,没有真正融入角色中。相比而言,游戏能力强的幼儿对角色的理解比较细腻,能明确角色之间关系,进行复杂的角色间分工与合作。不得不引发深思,幼儿简单、重复地游戏一定程度上是否可能与角色游戏中游戏材料投放问题以及游戏经验缺乏有关。幼儿不愿顺应新的信息和想法,却停滞在空洞的、尚未完成的角色游戏水平上。如果没有充足的生活经验和直接经验为依托,角色游戏很容易表面化、形式化,造成情节单一,动作重复,使幼儿失去游戏的兴趣,也使角色游戏失去其本身的价值和魅力[11]。

3.“幽默感”表現低下

幽默感指个体在感知、理解、欣赏滑稽可笑等幽默刺激以及在使用和创造幽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12]。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的幽默感表现总体处于低下水平。

研究发现,幼儿的幽默反应多于幽默表现,即一般幼儿更多是幽默的回应者,主动发起、创造幽默的表现较少。同时,他们在角色游戏中幽默表现是多样化的,如幼儿会用特别的声音、好笑的笑话、趣味事件等语言方式,也会用打闹、扮演小丑、模仿同伴滑稽的动作等方式。研究发现,幼儿身上会存在“自我幽默”现象,幼儿自己发现一些有趣的事件会一个人发笑。

研究推测,角色游戏中幼儿的幽默感总体低下可能与幼儿同伴关系有关,观察发现良好的同伴关系会营造宽松融洽的游戏氛围,为幼儿幽默感表现提供适宜的精神环境,同伴之间对彼此幽默理解和回应表现频率更多。幼儿自身特质也可能对幼儿幽默感表现产生影响。在角色游戏中发现,乐观开朗、主动活泼的幼儿所出现幽默感表现的频率会较高,性格内向的幼儿较少主动表现或回应幽默。此外,教师对幽默缺乏理解与支持也可能会影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幽默感表现。

(二)角色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存在年龄差异,不存在性别差异

角色游戏中幼儿游戏性总体表现上存在年龄差异。大班幼儿游戏性表现水平相对最高,而小班幼儿游戏性表现水平较低。同时,研究发现在“明显愉悦性”项目上中班幼儿表现水平略高于大班幼儿,或许和年龄小的幼儿情感情绪不稳定有关,年龄小的幼儿更容易体验到游戏的愉悦性。同时,相应地佐证了以往研究发现,即游戏性发展并非完全呈直线上升趋势,总体上游戏性与年龄存在正相关[13]。个体成熟因素对于游戏性水平发展具有较大程度的影响,游戏性在幼儿个体上表现出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变化发展,呈非线性发展趋势。研究推测,可能与环境以及幼儿个体发展等因素交互作用影响有关,因此构成游戏性五个项目在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速率是不同步的。

角色游戏中幼儿游戏性总体表现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社会自发性”“幽默感”两个项目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性。在“社会自发性”项目上,女幼儿的“社会自发性”表现水平高于男幼儿,可能与男、女幼儿在社会性发展存在差异性有关,女幼儿在社会性发展上一般好于男幼儿,掌握更多的社会技能,更愿意在角色游戏中主动发起游戏行为等。在“幽默感”项目上,男幼儿“幽默感”表现水平高于女幼儿。据观察,角色游戏中男幼儿更能主动创造、发起与回应幽默,而女幼儿大多是幽默的回应者,不太主动发起幽默。该结果与国外关于幼儿幽默感研究相符,有学者指出关于幽默感,男孩似乎能表现更多玩笑、逗弄以及取笑,而女孩更多表现为倾听者,而非主动运用幽默感[14]。

(三)社会生活类游戏主题中幼儿游戏性表现水平最佳

游戏主题是角色游戏的一个重要特点,正是“主题”决定着角色游戏的“社会性”。本研究将角色游戏主题主要划分为家庭生活类主题、社会生活类主题、社会关系类主题三大类。分析发现,幼儿游戏性表现在不同角色游戏主题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幼儿在社会生活类游戏主题中的游戏性表现水平最佳。一方面,一个适宜的游戏主题背后必然有幼儿相关的生活经验作支撑,社会生活类游戏主题可能更符合幼儿的发展经验,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另一方面,幼儿游戏性表现水平可能与社会生活类游戏主题的材料投放相关,研究发现,社会生活类游戏主题中教师对游戏材料的投放中材料数量相对比较充足、种类较为丰富。

(四)游戏质量与幼儿游戏性表现呈显著的弱相关性

将幼儿游戏性表现与其所在班级游戏质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游戏质量与幼儿游戏性表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但是相关程度上属于弱相关。Moon曾指出游戏性表现是个人特质与外在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既是一种特质,亦是一种状态,游戏性是具有稳定特性的人格特质,但又会随着某些外在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变化[15]。

由此推测,幼儿游戏性表现可能还受到游戏材料、时间、空间、指导设计等游戏活动环境与实施等因素影响。某种程度上揭示幼儿园班级游戏质量与幼儿游戏性表现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也为游戏性与环境之间相关研究提供实证性依据。虽然两者相关相对较低,但深思结果其实并不意外。首先,游戏性是一个结构交织的综合体,具有内部的稳定性,外部环境因素对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其次,影响幼儿游戏性表现因素是多元化的,环境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而班级游戏质量只是微观环境中较小一部分。但是,环境因素影响幼儿游戏性表现的相关研究较有意义,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五、反思与展望

通过对角色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现状研究发现,幼儿游戏性水平高低除了与个性和基本的心理结构(如幼儿气质类型、个体发展阶段特征等)相互关联,可能也与游戏环境、游戏经验、教师引导等因素相关。

游戏性概念被提出至今, 在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方面均取得相应研究成果,但是其未来的研究空间仍需深化和完善。如进一步探究幼儿园其他类型(如表演游戏、建构游戏等)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形成系统性幼儿游戏性表现研究;探索幼儿游戏性与幼儿发展、成人、同伴等相关关系(如教师游戏性、同伴互动、父母教养方式等);尝试并开发适用于我国幼儿游戏性的评估工具等。

【参考文献】

[1] 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53.

[2] Elly Singer.Play and playfulness, basic features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J].Europe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2013(21):172.

[3] 乌阿茹娜,许双双,李丹.游戏性:促进幼儿发展的积极心理品质[J].学前教育研究,2019(06):25.

[4] 何梦焱,刘焱.面向21世纪培养儿童的游戏性[J].学前教育研究,1999(01).

[5] Trevlas,E. Grammatikopoulos,V. Tsigilis,N.& Zachopoulou,E. Evaluating Playfulness: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Childrens Playfulness Scale[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2003(31):33-39.

[6] 李克建,胡碧颖.中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量表(试用版),2014.

[7] 陈佳艺,李克建.幼儿园区角活动质量与幼儿发展的相关性探索[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5(Z3):8.

[8][9] [美]卡罗尔·格斯特维奇.发展适宜性实践:早期教育课程与发展(第3版)[M].霍力岩,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1:36,47.

[10] [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21.

[11] 于渊莘.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78.

[12] 程晨,李姗泽.儿童幽默感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J].学前教育研究,2015(09):53.

[13] 李國景.4-6岁儿童游戏性及儿童游戏性与母亲人格特质关系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14] William A.Cunningham,Peter Decks.Humor appreciation and latency of comprehension[J].Humor,2005,18(04):389.

[15] 曹立文.在游戏情境以沉浸静安探讨玩兴对创造力的影响[D].高雄:台湾中山大学,2004.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2016年度项目“幼儿园游戏中儿童‘游戏性表现研究”(项目编号:16YJA880042)的阶段性成果。

通讯作者:周雯雯,364646952@qq.com

(责任编辑 张付庆)

猜你喜欢
角色游戏
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
幼儿园角色游戏组织优化的实践研究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角色游戏中发挥幼儿自主性研究
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主题活动融入角色游戏探究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角色游戏中发挥幼儿自主性研究
试论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