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的研究

2019-09-10 12:03吴红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情境

【摘要】幼儿园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的研究是依据情境学习理论,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探究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范式,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教师既是活动的设计者、实践者,更是设计和实践的完善者。通过开发和实施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来激发幼儿运动兴趣,提高自主运动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诊断方案、调整策略,逐步推进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的高效实施,进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情境;体育区域活动;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9)12-0038-04

【作者简介】吴红(1975-)女,江苏江阴人,江阴市云亭中心幼儿园副园长,幼儿园一级教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体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个性品质,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1]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健全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2] 体育活动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体育区域活动兼具游戏和学习的功能,注重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能满足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的需求,丰富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其社交能力的发展,因而加强对体育区域活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开展体育区域活动的过程中,过于强调区域的教育功能,过分突出区域的课程延伸和拓展作用,忽略了体育区域活动的游戏性,情境性和趣味性,致使幼儿对一成不变的区域游戏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和热情。如何保持幼儿对体育区域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如何提高体育区域活动的愉悦性和趣味性?如何提高体育区域活动的效果?为此,我们开展了“幼儿园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的研究”。

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范式,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教师既是活动的设计者、实践者,更是设计和实践的完善者。在研究中针对活动实施情况进行观察和反思,并通过课题理论学习、活动方案设计评析、活动组织评价等活动,检验研究成果,调整研究重点和方向。

一、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研究

情境性体育区域环境具有开放性、趣味性、挑战性等特点,目的是让幼儿能共享丰富的运动环境和信息资源。为此,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生活化、动态化、宽松化的活动区环境,以实现活动效果最优化,教育价值最大化。

(一)全面规划与挖掘环境资源

在开展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之前,我园根据实际情况,充分挖掘现有的园所环境资源,对不同的活动场地和空间进行全面规划。比如,大二、大三班之间的隔廊比较宽阔,便因地制宜安装了绳梯、攀爬网,铺设厚海绵垫,设置成室内攀爬区;三楼连廊的顶比较高,便安装了可升降的布幔,设置成纵跳区;一楼连廊两边都是矮墙,通过设计安装各种木质攀爬架,使之成为攀爬区;内操场大型滑梯和玩沙池相结合,设置成综合区;内庭院是个景观带,场地不规则,就放置了斜坡、木桥、交通标记牌,设置成车类区;在教学楼南面的彩砖路和旁边的小土坡上添置了球门、各种投篮架等,玩水池变身门球场,设置成球类区;西操场北面到门厅门口的场地相对较长,便设计成迷你马路,再与门厅外平台相连,使之成了车类区;西操场南面的车位撤除后铺上地毯就成了迷你篮球场、足球场;花坛边竖杆拉网设置成了投掷区;西操场南设置成多功能运动区。

(二)合理创设与优化运动区域

为确保幼儿在活动区能更好地锻炼和游戏,根据园内不同场地的特性和各类体育器材的功能,我们对各运动区进行了合理创设,确保活动区域的多样化。比如,按基本动作分区,设置了平衡区、投掷区、钻爬区、攀爬区、跑跳区等;按活动器具分区,设置了综合区、球类区、建构区、车类区等。区域的设置还根据活动性质进行合理搭配,比如,有运动量大的拓展区,也有运动量小的沙水区;有发展幼儿上肢力量的投掷区,也有发展下肢力量的走跑区;有练习基本动作的平衡区,也有发展身体综合素质的攀爬区等。此外,考虑到室内外活动区的互补性,我们在创设户外活动区的同时,也设置了一些室内活动区,如一楼隔廊攀爬区、三楼连廊纵跳区等。为方便幼儿自主选区,各个活动区都有相应的区域牌,呈现区域名称、材料图片及相应的活动情境内容。

在创设的同时,还不断对区域进行优化,一是避免不同活动内容区域的互相干扰,如避免车类区和球类区放在相邻区域,以免皮球的滚动影响车类区的活动。二是为了便于幼儿创新活动,将有联系的区域相对集中设置,如大型攀爬器械与草地上的陶瓷缸平衡区相邻,幼儿可以在两个区域之间进行组合性运动等。

(三)科学投放与开发活动材料

丰富而有层次的活动器材能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产生积极的活动行为,并创造出更多新玩法。因此,环境的创设与器材的投放是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的基础,它关乎着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及活动的质量。

1. 巧手自制,增强趣味。本着“立足生活、拓宽渠道、艺术创新”的宗旨,聚焦生活中的自然物、廢旧物等,携手家长、教师、幼儿共同制作具有多用性、可变性以及趣味性的体育器械。旧轮胎、饼干盒、铁皮油桶、涂料桶、纸箱、泡沫板、pvc管、旧报纸、木工板等成了我们创新自制各种运动器械与相关辅助材料的原材料,如木制小跷跷板、纸盒障碍物、涂料桶滚车、纸球,等等,这些具有趣味性的自制器械不仅丰富了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的内容,也大大激发了幼儿自主创造新玩法的欲望。此外,为了增强材料的趣味性,提升幼儿的活动兴趣,我们还对许多器械进行了拟人化、趣味化的“处理”,如彩绘轮胎和油桶、迷彩“地雷”、怪兽“投掷靶子”,等等。通过小小的变化使得这些器械成了幼儿爱不释手的“玩物”。

2. 体现层次,合理搭配。不同年龄阶段和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间都存在差异,因此,我们遵循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原则,使得幼儿既能依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材料和活动方式,也有机会尝试具有挑战性的器械和活动方式,从而收获成功,增强自信。如平衡区投放的平衡木种类繁多:有不同高矮的,有不同宽窄的,有不同材质(原木、软包)的,还有高低脚倾斜式的;车类区,有独轮推车、二轮拉车和滑板车、三轮脚踏车等不同型号的车;球类区有篮球、足球、门球等大小不同的球,等等。

另外,大型器械位置相对固定、玩法单一,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而各类小型器械搬运方便,组合灵活,玩法多变,能让幼儿的活动兴趣更为持久。因此,我们在开发、利用和管理小型体育器械上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比如在各区都放置了2~3层的器材架,器材架的横裆侧面都张贴了该区主材和辅材的圖片标记,相应的器材归类放置在层架上,幼儿可自由取放,自由组合使用。

二、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内容的研究

(一)梳理各年龄段幼儿动作发展基本经验,建构目标体系

幼儿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追求的是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其前提是活动内容必须能引发幼儿充分活动的兴趣,以达到“快乐运动,健康身心”的目的。因此,梳理幼儿动作发展的核心经验以及预设符合幼儿当前兴趣的内容成了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研究的基础。

开展实践研究的初期,在查阅和研读诸多有关幼儿体育运动的书籍的基础上,通过多渠道搜集研究资料,梳理出有关3~6岁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经验,包括幼儿走步、跑步、跳跃、投掷、平衡、钻爬等的基本形式、锻炼价值以及各年龄段活动目标,不断丰富幼儿运动资源库,为科学研究提供支持。目前,我园已经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各年龄阶段幼儿动作发展的目标体系。

(二)开发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方案,组建运动资源库

一方面,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结合季节特征、社会热点(奥运、消防、抗震)、重大节日(植树节、六一节)、活动主题、热门儿童影视(喜羊羊等)等创设体现游戏性、趣味性、时效性的情境内容。比如,结合季节开展的体育区域活动内容有“我们去郊游”“水果丰收”等;结合主题活动开展的体育区域活动内容有“送信”“勤劳的小蜜蜂”“送小动物回家”“蚂蚁搬家”等;结合文学作品欣赏开展的体育区域活动内容有“贪吃的长颈鹿”“小刺猬摘果子”“小鸡捉虫”“小兔采蘑菇”等;结合幼儿的热点话题开展的体育区域活动内容有“愤怒的小鸟”“智救美羊羊”等;结合节日开展的体育区域活动内容有“看升旗”“送月饼”等;结合社会热点开展的体育区域活动内容有“小小消防员” (消防安全月)“抢救伤员”“快递员”(双十一)等;结合参观军营开展的体育区域活动内容有“我是小解放军”“我是小勇士”“闯关王” 等。

另一方面,我们根据园内固定的大型器械和场地特征设置了相应的区域情境和活动内容。如结合大型拓展器械创设极限挑战、藏宝记等情境内容;利用内庭院创设云幼驾校的情境内容;利用大型综合玩具创设森林探险情境内容;利用沙池创设翻大山、沙漠寻宝等情境内容;利用大型爬笼创设勇者无敌、彩带飘飘、彩旗小分队等情境内容;利用中型综合玩具创设夺宝奇兵、朵拉冒险岛等情境内容;利用玩水池创设打门球情境内容,等等。通过两年多的实践与研究,我园已形成了相对比较成熟的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内容体系。

三、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组织模式和指导策略的研究

(一)创新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的科学组织模式

1. 拓展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的实施途径。一是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情境性体育活动。我们将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与户外活动进行有机整合,利用每天上午的晨间锻炼和下午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组织幼儿进行活动。选取器材——设置场地——自由结伴——自我探索——整理器械,在井然有序的活动中,让幼儿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

二是融入亲子活动的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每年的上半年我园都会以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的形式组织亲子趣味运动会,由家长带着孩子自主选择活动区,亲子合作完成各项挑战。此外,我们还分年级组织亲子野外拓展活动,将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的开展拓展至园外进行。

2. 探索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的组织模式。幼儿园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的组织模式依据场地条件、班级数和幼儿人数及不同实施阶段而定,相对比较灵活。在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开展的初级阶段,由于幼儿对各活动区的场地和器材不太熟悉,还没形成区域活动的常规,我们通常采用班级活动的方式,各班依次轮换进入各区开展活动,重点帮助幼儿初步建立各区的活动常规。当幼儿已经熟悉了区域规则和玩法后,我们开始打破班级界限,采用同年级共同活动的方式,由于该活动方式可供幼儿选择的活动区、器材、玩伴会更多,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二)形成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的有效指导策略

开放性是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的一大特点,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由、自主必须建立在规则基础之上,因此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设立图示,熟悉玩法。由于我园的体育区域场地空间跨度较大,因此我们借助各区域的提示牌来帮助幼儿熟悉各活动区的材料、玩法与规则。各区的提示牌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内容包括运动区名称、主材与辅材、游戏规则、游戏场景及安全提示,图文并茂的形式可以满足幼儿自我学习的需要,尽快熟悉游戏玩法。

2. 分层指导,提升经验。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性的活动,因此,活动前的材料建构也是体现幼儿自主性的重要方面。首先,我们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帮助幼儿理解材料组合的技巧。如跑跳区的单元筒和单元棒有多种组合方式,教师可通过现场展示不同的组合方式,引导幼儿关注材料数量的递增与组合图形变化的关系,并有意识引导幼儿关注材料颜色的选用规律,从中帮助幼儿积累材料的建构经验;其次,在活动前,我们用下发任务卡的方式为幼儿建构材料提供帮助。任务卡上以图标方式呈现材料建构的要求,浅显易懂,能帮助幼儿较顺利地完成自主建构任务。自主建构完成后,我们就鼓励幼儿自主探索玩法。如小泡沫垫搭成人字形,间隔排列形成连绵起伏的“小山坡”,幼儿自主探索出多种玩法:有的绕过山坡跑、有的跳过小山坡跑,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思维与运动方式是开放的、多元的。而对于一些技能相对较复杂或者需要合作完成的活动,我们就巧妙借助图卡帮助幼儿在模仿中习得经验。如跳圈游戏,我们提供的简笔画图卡有1人2圈、2人3圈、3人4圈,幼儿看着图卡领材料、找玩伴就能自主完成跳圈游戏。

3. 细心观察,随机引导。有目的的观察是为了帮助教师解读幼儿的活动情况与发展现状,并作出积极的回应,促使幼儿的运动水平、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比如,幼儿在原木平衡组合区玩“送月饼”的游戏,教师观察发现幼儿从油桶上下来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直接跳下来,有的坐在搁板上滑下来,还有的抱着搁板趴着滑下来。于是,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并引导幼儿不断玩出新花样。教师的观察和积极回应,使得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思维和运动方式有了大胆的创新,探究的欲望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恰当地使用各种指导策略,能使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的功效得到最大的发挥,有效提高幼儿参加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体验到运动带来的成功与乐趣的同时,获得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评价的研究

体育区域活动的评价是检验活动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为此,在研究中我们一直在思考:评价的对象是谁?评价内容是什么?有哪些评价工具?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评价?怎样让评价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在不同的情景活动中采用什么评价方法才合适?在查阅与评价有关的资料的基础上,经课题组充分讨论,最终决定从幼儿和教师两方面进行评价

(一)完善幼儿活动评价细则

我们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从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的特点及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的学习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对幼儿的动作发展、体能状况、学习态度、社会性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经过反复实践和论证,现已形成《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中对幼儿的评价方案》,此方案包括阶段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对阶段性评价我们采用分值式评价方式,对过程性评价我们采用等第式评价。评价方法则有参与性评价、评语式评价、奖励贴花评价等,并采取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等的方式。

(二)科学建立教师评价体系

在不断完善幼儿活动评价细则的同时,课题研究评价组还重点开展了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中对教师的评价工作,逐步形成了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教师评价体系。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教师评价体系由活动目标、活动条件、活动的指导与调控、幼儿活动情况、活动氛围、活动效果、活动亮点等诸多方面构成。评价的方式主要采用自評、互评和园评的方式进行,以有效分析和反思活动中教师作用的发挥,促进活动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2] 陈鹤琴.陈鹤琴全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117

本文系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幼儿园情境性体育区域活动的研究”(课题编号:A/ D/2011/028)的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吴红,798851543@qq.com

(助理编辑 姬小园)

猜你喜欢
情境
给课堂一个“情境” 给教学赢得“高效”
巧设情境 提升课堂效率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以主题情境统领单元复习
蹊跷的洪水——从高考试题的“真情境、真问题”谈起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我是小导游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