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

2017-01-11 22:27华海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12期
关键词:规则意识角色游戏方法

华海

【摘 要】3~6岁的孩子正处在规则意识萌芽期,是非观念仍很模糊,自我中心的思维特征明显,因此这一年龄段是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与此同时,角色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意愿来进行活动,给幼儿提供的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活动环境和氛围,在不受外显规则约束的角色游戏中,幼儿之间就会产生互相干扰,游戏活动也就无法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角色游戏中实际问题,以尊重幼儿为原则,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引发幼儿进行思考讨论,确立游戏规则,从而增强规则意识。3~6岁是幼儿角色游戏的黄金时期,幼儿在自主选择、自主活动的角色游戏中,如果没有教师的细心管理和善意的帮助,没有规则的约束,对于还处在规则意识萌芽期和是非观念较模糊的孩子来说,就很难使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游戏也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角色游戏中帮助孩子增强规则意识。

【关键词】角色游戏;规则意识;方法

维果茨基说:“规则是游戏本质的特征。”规则是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是协调人们之间关系和行为冲突的社会标准,游戏具有规则性。在幼儿游戏中,如果没有幼儿的规则行为,就没有游戏可言。游戏规则是幼儿顺利进行游戏活动,实现游戏性体验的前提。3~6岁的孩子正处在规则意识萌芽期,是非观念仍很模糊,自我中心的思维特征明显,因此这一年龄段是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与此同时,角色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意愿来进行活动,给幼儿提供的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活动环境和氛围,在不受外显规则约束的角色游戏中,幼儿之间就会产生互相干扰,游戏活动也就无法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角色游戏中实际问题,以尊重幼儿为原则,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引发幼儿进行思考讨论,确立游戏规则,从而增强规则意识。

一、概念的提出

1.角色游戏:是幼儿运用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2.规则:是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是协调人们之间关系和行为冲突的社会标准。

3.游戏规则:是幼儿顺利进行游戏活动、实现游戏性体验的前提。幼儿遵守规则的情况直接影响游戏的质量。良好的规则意识可以使幼儿掌握正确的社会交往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二、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1.游戏中的规则,是游戏者或制定游戏的人经过深思熟虑而制定的,是为了游戏顺利进行、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达到预期的游戏效果而制定的。所以,它需要智慧、需要计划、需要统观全局。幼儿是发展中的个体,在成人的指导下,幼儿的“可能发展水平”能够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指向“未来发展水平”。

2.在游戏中,规则的呈现正是幼儿创造性发挥的前提。有了规则意识,游戏环境就会呈现有序性,在良好的游戏环境保证,幼儿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和想象;另一方面,规则性的游戏也蕴藏了创造的契机,规则的不同,决定了游戏的“玩法”不同,决定了游戏的多样性,游戏多样性的形成时期便是幼儿创造性得以发挥的过程。

3.幼儿游戏活动的种种反馈信息,不仅对幼儿游戏方式有改进和调节作用,而且还能激起幼儿再学习的愿望和需要。在反馈评价中,通过讨论和分析可以让幼儿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以及同伴遵守规则的情况,知道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进一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规则意识。

三、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规则意识的方法

3~6岁是幼儿角色游戏的黄金时期,幼儿在自主选择、自主活动的角色游戏中,如果没有教师的细心管理和善意的帮助,没有规则的约束,对于还处在规则意识萌芽期和是非观念较模糊的孩子来说,就很难使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游戏也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角色游戏中帮助孩子增强规则意识。

(一)自定规则法

引导幼儿积极尝试解决游戏、生活以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幼儿年龄小,虽不能完全脱离成人的指导,却可以通过民主的方式增强幼儿的自主性,发展幼儿的自主意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大胆放手,以尊重为原则,以引导为手段,允许幼儿自己去思考规则和要求,探索规则和要求的合理性。记得娃娃医院刚开始时,医院的病人很多,他们都围在医生的面前,医生和护士非常忙碌,于是有的病人进到医院里直接去打针。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请幼儿参观医务室,回忆自己的看病经历,共同讨论看病规则,有的幼儿说:“病人应该排队”,有的幼儿说:“妈妈带我去看病,要先挂号,看病后拿药”。我们针对孩子们的讨论,制定出了“看病须知”和看病的流程图,病人进医院要保持安静,人多要排队。看病时要遵循“挂号→看病→交费,取药→打针”的流程。有一段时间,孩子们因为喜欢给病人打针,所以医生和护士都抢着给病人打针。针对这种情况,我请幼儿讨论:“医生应该干什么,病人应该干什么?”幼儿七嘴八舌地说个不停,纷纷说出自己的经验,最后师生总结出:医生为病人看病要先询问病情,然后检查,最后开处方、治病。护士则负责打针,护理病人等。因为规则是和幼儿共同制定的,班上的幼儿在活动中能主动地认同规则,并且通过相互监督,心甘情愿地遵守规则。幼儿在游戏中自觉相互协商,分配角色,能根据角色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增进了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游戏环境暗示法

《纲要》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教师要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用图画表达心声,是幼儿较为常见的表达方式。把需要遵守的规则制作成标记,贴在相应的位置,既简单明了又有积极的暗示作用。它可以直观、有效地提醒幼儿,加深、巩固对规则的认识。如:娃娃医院的角色游戏中,我们和孩子共同讨论规则后,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了医院工作人员的相关规则:1.先洗手,然后穿工作服;2.摆好医务用品;3.使用礼貌用语;4.轻轻地打针;5.下班前,整理好医务用品。为了帮助幼儿掌握科学的看病常识,我们还利用墙饰布置了“怎样预防感冒?烫伤了怎么办?”等医疗卫生宣传图片。医生正在看病,一个幼儿抱着娃娃来看病,她着急地说:“医生,我的孩子烫伤了!”医生想了想,看了看墙面上的宣传图片,说:“别着急,咱们先用冷水冷却一下。”墙面上的图片对医生的行为起到了很好的暗示作用。我们还注重把幼儿在游戏中所使用的材料与幼儿的真实生活相结合。

(三)游戏评价分享法

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可以帮助幼儿整理、提升游戏经验,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激发幼儿进一步开展游戏的愿望。如:我请“病人”在活动区评价时评选优秀的医院工作人员,要求“病人”说出理由。有的幼儿说:“陈峰易这个大夫好,他很有礼貌,给我检查身体很细心。”有的幼儿说:“林艺童这个护士好,轻轻地打针。”教师及时地肯定和表扬医院中认真负责的工作人员,从而调动其他幼儿的积极性,在医院里热情主动地为病人服务。有时在游戏中,两个小朋友都想当大夫,教师引导幼儿:“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幼儿有的说猜拳,有的说轮流担任,结果他们用猜拳决定出一名大夫,过一会,再轮流担任,很快大家就愉快地投入了游戏。有一段时间,幼儿在娃娃医院把医疗器械随手摆放,教师就以医院院长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到医院检查工作,提醒医院的工作人员:“医院这么乱,病人该提意见了,工作人员下班前要整理好医务用品。”

(四)随机调整规则法

角色游戏中的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情节的发展,引导幼儿在游戏时产生新的规则,支持幼儿的游戏向纵深发展。如:有一次,教师发现,医院挂号处的工作人员无所事事,教师便以病人的身份到药房拿药,并故意提出要买感冒糖浆,而感冒糖浆药房里并没有,这时大夫连忙说:“我用色水制作感冒糖浆,您等一会儿。那好吧,我一会来取药。”挂号处从此也多了一个新规则,工作人员要整理和制作药品。病人去医院看病需要钱,为了让孩子们懂得钱需要靠劳动去挣,我们请幼儿通过在班级做事情来挣钱,可是,有一段时间,娃娃医院一下病人少了很多,甚至有时一个病人都没有,我问幼儿:“为什么不去娃娃医院看病?”幼儿有的说:“我挣钱不容易,我舍不得花。”有的说:“医院看病收费太贵。所以不愿意去。”于是我请幼儿讨论:“有病不看会怎么样?医院怎样吸引病人来看病?”通过讨论,我们通过降低医院的收费,鼓励医生为病人上门服务,可以增设医疗项目,如:开设牙科等吸引幼儿来医院看病,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

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从幼儿时期抓起。我们从热爱孩子,尊重孩子出发,点点滴滴,持之以恒。重视角色游戏中规则意识的培养,从而使幼儿在游戏中能够相互协商,分配角色,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往,体验角色间的关系,有序地开展活动,整齐地收放材料,同时也在积极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和快乐。

【参考文献】

[1]邓玉萍.角色游戏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学文摘》期刊,2014.0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01

[3]谷传华.儿童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06

猜你喜欢
规则意识角色游戏方法
略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初中体育中规则意识培养途径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