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2016-09-22 10:24郑敏燕
成才之路 2016年24期
关键词:游戏精神角色游戏课程游戏化

郑敏燕

摘 要:从游戏的过往场景再现,准备好的游戏不是孩子的游戏;游戏的第一次改革,把游戏交还给孩子;游戏的第二次蜕变,孩子随心所欲玩游戏三方面,探讨游戏精神引领下角色游戏的改革,从而让幼儿真正在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氛围中游戏。

关键词:幼儿;课程游戏化;游戏精神;角色游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4-0067-02

在幼儿教育领域,游戏有着特殊的地位,可以说,有幼儿的地方,就有幼儿的游戏活动的开展。游戏以浓缩的形式包含了所有发展的趋势,如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个性的形成、创造能力的发展、良好品质的形成等。用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再看曾经的游戏,教师的指导、幼儿的游戏状态都存在着和游戏本意大相径庭的差异。

一、游戏的过往场景再现,准备好的游戏不是孩子的游戏

1. 准备好的游戏,幼儿“为游戏”而游戏

场景一:小吃店里佩戴迎宾条的服务员手拿菜单,见到有客人,先鞠个躬,然后说欢迎光临,请。客人走的时候说欢迎下次再来,再见。整个50分钟的游戏孩子都在原地重复这样的事。场景二:小舞台的孩子们按照节目单的节目一个一个表演着,有个孩子将草裙戴在了头上,教师说:不可以这样的,这是裙子。孩子们在反复单调的表演中累了,教师说:怎么不跳了,跳啊!看似在维持游戏的开展,实则打消了他们游戏的热情。场景三:在客人游戏中,教师扮演客人,来到超市买东西说我没带钱、来到娃娃家嫌弃家里脏乱、得了急病一边装着很痛苦的样子,一边怪孩子没有按照正常的流程操作,你怎么不给我挂号的,你怎么不收钱就给我看病的……这时,游戏中的孩子会怎样看你?孩子们游戏的激情、兴趣、热情在教师准备好的规则、材料、介入中不断地破坏、减弱,他们的游戏成了一种规范操作、重复劳动。

2. “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的落差

教师现存状态:“游戏”与“学习”无本质区别,只是内容的变动,“学习”与“游戏”的规则一致,均由教师制定或形式上与幼儿商讨,在教师的心中有一些规则成为了根深蒂固的准则。幼儿现存状态:接受现有“游戏”的状态,觉得应该是这样,不再思考我可以怎么样。幼儿在现有的游戏情境中并没有自主的权力,角色间缺乏交流,无法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迁移运用,谈不上“游戏能力”。

二、游戏的第一次改革,把游戏交还给孩子

1. “清货架、撕标签”尝试改变

(1)游戏主题生成权让给幼儿。在开展游戏前,会让幼儿说说想玩什么主题的游戏,然后制订主题游戏计划书。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教师以前给幼儿创设的鲜花店、大舞台、宠物店、干洗店、农场,都不是幼儿的首选。幼儿开发的主题有:娃娃家、医院、理发店、水果店、幼儿园……幼儿根据自己的直接经验规划自己熟悉的游戏主题,会驾轻就熟、水到渠成。(2)游戏角色分配权归还幼儿。在游戏前,幼儿自由结伴,共同商量产生主题,一个主题游戏产生后,由幼儿互相推选出主要负责人,再由主要负责人分配任务,同伴同意后再开展游戏活动。幼儿自主选择的角色、乐于接受的游戏任务,会让游戏的行进是一个舒展和流动的过程,规则成为内在的东西,不需要外部的强制和约束。(3)游戏区域开辟权交给幼儿。本来琳琅满目的游戏走廊被清理了,取下装饰精美的游戏主题标牌、操作规范的游戏流程图,收起小桌子、小椅子、桌布、帷幔,把“留白”的空间给幼儿。(4)游戏材料选择权还给幼儿。游戏材料分为空间设置游戏材料和情境游戏材料,空间设置材料多为低结构材料,如管子、罐子、纸砖、地垫、盒子、箱子等,另外还提供了一些方便幼儿搬动的柜子、桌子。情境游戏材料一部分是创设本区域必需的,还有就是能通过幼儿想象成为替代品的低结构材料。

2. “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发展

在中大班试行“清货架、撕标签、去装饰、空场地、自选主题、自由结伴”的改革,游戏区域不再固定,游戏材料不再设置好。场景一:小x一组准备开一家医院,三个人手拉手在过道里走来走去,最终确定在楼梯的拐角进行游戏。接着,三个人一起来到材料区,小x拖着箱子,其他两个幼儿将需要的材料放进去,然后一起去布置医院,来来回回搬运了4次,用时20分钟。一块泡沫板就是病床,没有操作台,没有挂号区,没有取药区,一个“医生”站在椅子上举着盐水瓶,另一个“医生”在用针筒给“病人”戳针,把针固定好后,又是听心跳又是打针,很认真地忙碌,“病人”也很配合,这个情节整整玩了10分钟。场景二:小j一组三人在教室里规划比较慢,等他们出来的时候,其他游戏区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今天他们三人想开娃娃家,可是等他们来到材料区,却没有找到合适的材料,空间规划材料的柜子桌子也被其他区域搬运走了,怎么办?坚持游戏主题的小j说:“要不我们在地上开吧。”于是他们找来一张防潮垫,在墙角边铺开……没有锅碗瓢盆怎么办?他们去向小吃店借:“给我们一个锅吧,给我们两个碗吧。”没有被子怎么办?他们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身上……正当他们的“家”越来越丰富的时候,游戏时间到。就这样,幼儿们怏怏不乐,意犹未尽地把材料一件一件归还到材料区。在这样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虽然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得到了发展,但他们需要花很长时间来思考、规划。一项科学研究表明,幼儿只有专心致志从事一项自主游戏30分钟以上,才会出现复杂游戏,一直这样的话,教师担心他们的游戏是否会一直停留在表面无法推进。因此,怎样在“自主规划、自由游戏”的基础上兼顾其他,是教师的困惑。

三、游戏的第二次蜕变,孩子随心所欲玩游戏

1. “深主题、高层次”再次改变

游戏主题:对于常见主题,如医院、饭店、娃娃家,区域和部分高结构材料在幼儿第一次自主规划后相对固定。随着幼儿年龄的变化、课程实施进展中生成的新主题,幼儿需要再次自主规划。角色选择:将每天角色选择改为2周~3周角色选择,幼儿自由结伴,推选出主要负责人,在人员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不断深化主题。游戏时间:复杂游戏是要在游戏开展30分钟以后才会产生的。为此,将本来连导入、讲评、游戏规划的总共加起来40分钟的游戏调整为65分钟,其中游戏规划时间不占用游戏时间。材料投放:对于没有替代价值的一些高结构材料,游戏结束时整理在一个收纳盒里(小班按主题摆放区域,材料可按主题放进整理箱,方便幼儿取放)。而一些流动的、可替代的低结构材料按属性分类摆放在材料区。游戏规划:一个区一个游戏规划本,由主要负责人带领组员共同完成,在第一次游戏规划后,并不是每次游戏前都要进行游戏规划,而是根据游戏情节的深入,需要再次规划的时候再进行。游戏经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追踪幼儿游戏开展的进度、情节的发展、空间的设置,对游戏的深入提供适宜的帮助,并做好过程性资料的收集(游戏计划书、过程性照片)。一个主题游戏结束后,将通过计划书、过程性的照片展示,让其他幼儿分享到游戏的经验。

2. “真好玩、真开心”孩子的游戏

场景一:娃娃家里很忙碌……爸爸在砌墙:“没有砖头了。”爸爸在材料区转来转去,寻找挑选替代材料,突然找到了两大块U型的纸板,一拿到家妈妈就说:“这可以做宝宝的床。”宝宝说:“这是沙发。”爸爸坚持自己:“这是砖头。”爸爸把砖头围在门口,突然发现鞋子可以放进去,马上说:“这是鞋柜,妈妈快把鞋子都放进来,以后客人来了也把鞋子放进来。”

场景二:小u和小y是一组,小u说:“我们开个水果店吧。”于是手拉手一起去寻找材料,材料区没有现成的水果模型、货架,怎么办呢?于是找来一叠报纸和水果外包装网袋,并找来几个盒子和空柜子,就坐在地上撕报纸、揉报纸、套网袋,做得很认真,不一会儿一箱苹果做好了,一箱梨子做好了。有客人来买东西,他们会回答:“我们的水果店还没有开业,你明天来吧。”当他们将一箱箱水果做好,装进篮子、盒子的时候,说:“太好了,明天水果店就要开业了。”两个人开心地憧憬着明天更好玩的游戏。

四、结束语

课程游戏化让教师重新审视角色游戏,寻找游戏中的薄弱点,以游戏精神引领角色游戏,把游戏的各种权利还给幼儿。因此,教师要闭上嘴巴管住手——尊重孩子,睁大眼睛竖起耳——发现孩子,把握时机来介入——支持孩子,让“幼儿为游戏”成为“幼儿真正游戏”。

参考文献:

[1]杨俐.从传统到现代:玩具的价值异化与游戏精神的缺失[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1).

[2]赵红霞,贾艳红.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法的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07).

[3]姜娟芳.幼儿园游戏精神的偏离与回归路径探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04).

猜你喜欢
游戏精神角色游戏课程游戏化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