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兆豪
【摘要】 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既有助于两者实现相互补充,又有助于推动两者共同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在对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简要分析后,对推进两者融合的策略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 德育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有机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7-003-02
德育教育更加偏向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更加偏向关注学生的本身,引导学生保持积极心理状态。两者进行融合,实际是将学生的内在和外在进行连接。这种连接,能够同时对学生的内在和外在进行提升,进而达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区别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些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德育教育主要是以思想道德规范为基础的,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是其直接目的。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以心理学为基础,以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为目标的。第二,两者针对的主体是不一样的。德育教育更加偏向引导学生通过改变自我与外部环境形成较为稳定的关系,让学生的认识尽可能地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致,是面向外部环境的。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更加偏向对学生本身的关注。它主张对学生的内心活动进行探究,在引导学生树立良好观念的同时,对学生的不良意识进行及时的劝阻。第三,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立场存在着一定差異。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需要以自身的为主,主动地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权威教学中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则需要把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自己在这一过程中发挥辅助作用,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以对话交流的形式对一定的主题以及论点进行探讨。
(二)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联系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虽然存在着众多差异,但是他们二者之间也是有相通之处的。首先,德育教育涵盖着心理健康教育,而心理健康又是德育教育成果的一种展现形式。也就是说,德育教育在为学生自身的各类社会观念树立一定的标准的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在对学生的本身进行仔细研究,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其次,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都是推动学生长期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它们是殊途同归的。而如果教师能够推动两者实现融合,那么学生就能够在德育教育中形成正确的心理取向,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明确德育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而在两种教育模式的共同推动下,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对人生、社会以及自我产生比较清晰的认知。
二、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相关策略
(一)加强社会、学校以及家长之间的联系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对高中进行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仅仅依赖学校开展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工作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因此,学校在与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公益团体进行合作的同时,也需要积极引导家长与教师进行适当的配合,借助社会和家长的力量有条不紊地开展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融合工作。
在联系社会方面,学校可以积极联系道德先进人物,邀请他们来学校进行演讲。学校也可以与相关社会组织进行交接,联系心理健康组织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安全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接受心理医生的帮助,树立比较积极的心态;联系社区帮扶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社会公益服务中去,让学生在奉献自己的过程中体会到德育教育的核心。与此同时,学校也需要安排教师随行观察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借助语言、神态以及行为等形式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的优良品质,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比如说,学校可以在植树节之前与社会团体进行联系,寻找到合适的植树地点后,安排高中学生在植树节当天开展植树踏青活动,让教师把自己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种植一棵树,作为自己高中时期的纪念。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推动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一定的释放,使得高中的学生能够树立积极的心理状态,还能够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进行培养,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联系家长方面则更多地需要教师主动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一般来讲,学生的道德素质与学生家长的道德修养有着非常大的关系。而学生家长在自己的孩子处于高中阶段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紧张起来,进而无形中给学生施加了压力。因此,教师在推动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也需要通过对学生家长展开教育,在引导学生家长树立积极的心理状态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的之后,再借助学生家长的力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说,教师可以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及时纠正部分学生家长所持有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观念,调整学生家长的心理状态。当然,教师还需要借助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及时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思想状态,以便更好地对开展德育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
(二)在实践情境中对德育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
在社会实践情境中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及积极的心理状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一方面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社会、了解我国当前的发展状况、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以及体验我们的人生价值等。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学生当前的道德认识和心理状态进行检验,进一步推动学生将社会道德的要求变成自己需要的道德,使自身的道德意识转化成道德信念,对自身的心理状态进行进一步的提升。
比如说,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类似“某位学生在早上赶着去上学的过程中遇到某位晨练的老人摔倒在路边”的情境,然后让学生讨论该不该帮这位老人以及帮与不帮之后这位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他所表现出来的自身具备的道德素养是怎样的。这样,教师就能够引导学生对“帮”与“不帮”这两种举动折射出来的德育水平以及心理状态进行分析。进而引导学生在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也能够及时对自身的德育水平以及心理状态进行检验。详细来看,该名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可以怀着“我不去帮他,自然也会有人帮他”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装作没有看到赶紧去上学。但是一旦学生做出了此类的举动,那么这位学生就会呈现出一个比较自私的,只注重个人得失而不去热心帮助他人的形象。而与此同时,如果这位老人没有得到很好的帮助而发生了意外,那么这位学生肯定会产生羞愧的心理,并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一定消极的影响。而如果这位学生积极去帮助了这位老人,那么这位学生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乐于助人、心中有爱的形象。学生的心境也就会变得更为轻松,会变得自豪而积极。通过同一实践情境的不同举动对比,学生就能夠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而学生在面临类似的情况后,也就会选择更为正确的解决方式,学生的道德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就会得到有效提高。
(三)积极开展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双向整合活动
一般来讲,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双向整合式相辅相成的。首先,德育教育能够推动心理学教育更为快速的发展。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开展德育教育的思维方式,在事件中将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明辨是非黑白的方法。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也为德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合适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说。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准确的把握。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德育教育过程中去,并成为德育教育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笔者还发现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相关教育活动的时候,是可以套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时的相关教学策略的。比如说,教师可以根据心理学之中的教学原理对学生的心理机制进行比较深入的了解,准确地找到学生的不足之处,然后引导学生的心理状态走向正轨,为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助力。最后,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者联系最为紧密的地方就是他们都能够推动学生人格的健全。作为建立人格的桥梁,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根据学生的人格特性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影响,将学生的外在特性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德。总之,教师需要积极对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双向整合,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对高中学生的整体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中阶段的教师必须要牢牢地把握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联系,并找出适当的方法,使得两者实现有机融合。在推动两者互补互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 参 考 文 献 ]
[1]唐爱云.“双创”背景下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8,31(08):66-69.
[2]顾春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融合[J].当代教研论丛,2017(09):87.
[3]邢严.探索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