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阶段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从国学经典入手,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文章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充分考虑学情,提出找准国学教育和学科教学契合点、跨学科开展特色国学教育、组织开展国学趣味活动等策略建议,以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小学教学;传承策略
作者简介:柯晓珊,福建省厦门市天安小学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国学经典教学。(福建 厦门 361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级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阶段的传承路径与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7XB09602)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1-0018-02
在小学教育阶段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开展国学经典教育。而只有把国学经典教育融入小学课程,并形成课程序列,制订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才能让国学经典教育真正发挥其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作用。
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旨在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引导学生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学习、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教师在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入语文学科教学时,需要研读教材、认真备课,从教材内容中挖掘国学元素,在课堂教学时,注意找准两者融合的切入点,丰富课堂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1. 拓展文本内容。教师要研读教材课文内容,寻找文本中的国学元素,找准融入教学的切入点,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惊弓之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紧扣“射箭能手”这一关键词,引入《李广射虎》《纪昌学射》故事,让学生从这些故事主人公的艰苦训练中感知道理:要想成为射箭能手就要经历艰苦训练的过程,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明白只有勤学动脑、脚踏实地,才能拥有丰厚的收获。如此,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融入了国学经典教育,教学效果较好。
2. 创新教学形式。在学科教学方面,可以创新授课形式,根据国学经典的特点,巧妙融合学科教学与国学教育,提高教学效率和国学经典教育效果。例如,在体育课上,教师将《三字经》的诵读与武术动作学习合二为一,编成国学特色武术操,既能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锤炼学生的意志,将国学经典和武术文化相结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与发扬。
3. 跨学科融合延伸。在小学课程教学中融入国学教育可以考虑跨学科拓展延伸。国学经典在小学各学科均有表现,并不局限于语文学科,如音乐学科中的古典音乐教学,即可融入国学经典教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欣赏古典音乐,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受古典美;在美术学科中有砖雕、泥塑、剪纸,可在授课过程中介绍我们的民族传统与文化。在数学学科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数字1和9蕴含的哲理思想,分析“田忌赛马”蕴含的运筹学最优化的思想。这些有趣的数学故事都可在教学时适时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感受文化与哲学的智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国学经典的兴趣。
1. 将国学教育寓于传统节日。热热闹闹的春节、巧猜灯谜的元宵节、人圆月圆的中秋节、尊老敬老的重阳节……中华传统节日宛如历史文化长卷,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蕴含着丰厚的人文底蕴。以传统节日为依托进行国学经典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节日内涵、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春节到了,要求学生诵读关于新春的古诗,在诗声琅琅中迎接新年到来;元宵节,制作花灯,组织一场国学知识编灯谜比赛;中秋节,要求学生同家人一起玩关于“月”的诗歌接龙游戏;端午节讲述纪念屈原的故事,品读《离骚》,体会诗人“香草美人”的情结。传统节日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节日活动,帮助学生在庆祝佳节的同时感悟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2. 举行特色仪式,开展礼仪教育。教育需要仪式感。“礼”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我国历来注重礼仪教育,如在古代6~8岁的儿童要行“开笔礼”,意喻“开笔破蒙,人生始立”;12~15岁的少年要行“成童礼”,寄望“知礼明义,感恩立志”;18~20岁的青年要行“成人礼”,旨在“明责守信,齐家治国”。这些礼仪教育影响人的一生。在当前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设计特色仪式,并与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古代礼仪之道,体会活动内涵,学习国学经典,通过仪式记录学生的重要人生时刻,为他们留下美好的成长记忆。
3. 强化行为规范,提升道德素养。德育常规是约束、规范学生行为的准则,每个学校都有符合学校实际、突显学校特色的德育常规。国学经典中也有较多涉及行为规范的内容,如《弟子规》《三字经》《朱子家训》等。若将学生行为规范改编为朗朗上口的韵文,好记又好听,易于学生学习,也能在韵文朗读中促进学生将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可以在编制规范韵文的基础上,借鉴“君子”“自省”的含义,制作“君子卡”和“自省卡”,引导学生用规范提醒自己,时时反省自己。
在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过程中,切忌枯燥的反复背诵,要根据学生学习特点,组织趣味性的特色活动,寓国学经典教育于趣味活动中。
1. 国学经典剧目表演。国学经典中有生动的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蕴含深刻的哲理。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戏剧表演切入,改编经典故事排演剧目,将经典故事搬上舞台,激发学生的表演热情。在国学经典剧目开演之前,学生积极了解时代背景、揣摩人物内心、推敲人物语言,用自己的视角理解剧中人物,并用自己的表演还原故事细节、丰富人物形象。国学经典剧目表演生动活泼又有趣味,可以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对故事蕴含的道理、人物的优良品质有更深刻的理解。
2. 经典国学知识竞赛。在国学经典教育中,教师要在教学评价方面遵从“多鼓励、多表扬,少约束、少批评”的原则,以“读得准、背得熟、记得牢”为标准,分发经典诵读“状元晋级卡”,要求学生记录并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收获心得,强化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督促学生多诵读、多积累。
3. 网络平台学习打卡。国学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质国学资源,利用小程序打卡等方式,督促学生的日常学习。教师可以定期组织打卡活动,实行评选奖励制,如每日开放一首诗,供学生学习并录制学习过程,并在活动专区设置点赞排行榜,每日录制后,学生可自行分享作品集赞,赢取奖励。
参考文献:
[1] 王小兵.重温国学经典,提升核心素养[J].语文教学之友,2018,(6).
[2] 周玉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与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8,(29).
责任编辑 袁静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