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9-07-05 10:20苏云东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应用策略小学语文

摘   要:引入探究性学习可以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自主参与、实践感知、过程体验、开放共享的过程中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这是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首先阐明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应用价值,再从教学各环节切入,提出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注意事項,以期为有效应用探究性学习提供参考,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落实教学目标和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应用策略

作者简介:苏云东,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崔家崖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甘肃  兰州  73005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1-0006-0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将探究性学习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应予以充分重视的研究课题。本文拟从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切入,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

一、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在当前新课改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培养目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学目标从注重汉语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转向注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关注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全面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以学生本位为教育理念,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出发,开展探究性学习。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构建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四个维度的内容组成,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无法通过教师“手把手地教”和“灌输式”知识学习获得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提升学习效果,充分发挥探究性学习的价值。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探究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探究能力,进而实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从学生的成长规律、学习特点与学习需求等方面来看,教学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规律。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人,语文课堂教学即学生积极参与、踊跃体验与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语文课堂应充满情感、充满乐趣、充满欢乐,应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发挥小学语文学科教育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小学语文学科属性来看,语文学科是一门融入了丰富情感和价值观的学科,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从情感体验、实践培养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而探究性学习恰好能够满足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使学生在探究中深化情感体验、开展综合实践。

无论是出于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还是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考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策略都是一个实现学科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保障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顺利实施。

二、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要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以导学问题引入教学内容,组织合作学习深入探究,创设情境强化学生体验,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

1. 设置疑问,导入新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新课导入环节比较重要,因为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非常有限,教师需要巧妙设置导入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带着探究意愿投入探究性学习。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认为可以在教学导入环节巧设疑问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导入新课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意愿: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过哪些旅行的经历,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生:(踊跃发言,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和旅行有关,但是今天要讲的旅行是关于两个小蟋蟀的故事,你们猜它们要到哪里去旅行呢?”

生:(根据课文标题回答)“去牛肚子里旅行!”

师:(夸张的语气和表情)“天啊,竟然会去牛肚子里旅行,好替它们担心啊!它们在牛肚子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它们的旅行还顺利吗?会不会有危险呢?让我们一起在阅读中寻找答案吧!”

在上述的新课导入中,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问,逐步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题深入文本内容,并进行口头表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根据课文标题设置的一系列教学导入问题也充分发挥了导学作用,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激发了学生深入阅读、思考与探究课文内容的积极性。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2. 合作学习,培养探究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强化探究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实现。为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让学生在阅读中深入思考,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教学需要分配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在小组分工时,教师要注意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分配有适当的学习任务,都能够带着问题、任务自主参与阅读探究。仍以《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1—7自然段时,可以提问:这两个小蟋蟀分别叫什么名字?究竟是谁到牛肚子里旅行了?它为什么会去牛肚子里旅行?学生完成自主阅读后,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讨论,并选派小组代表就上述问题进行回答。在学生自主阅读8—20自然段时,设置问题:“红头”都到了牛肚子里的哪些地方?请连贯地将“红头”的旅行经历描述出来。这两个探究问题仍需要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讨。为降低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难度,帮助学生完成第二个问题,实现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教师可以在学生正确回答第一个问题后,依次板书“牛嘴、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引导学生按照板书提示的关键词及其顺序完成第二个问题,并要求学生答题时学会使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终于”等连接词,实现连贯性的口语表达。

3. 创设情境,强化感知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要创设具体的教学实践情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和课文主题。《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包孕了多种情感,如“青头”“红头”两个小蟋蟀玩捉迷藏的快乐,红头小蟋蟀被大黄牛吃进嘴里的惊慌失措,青头小蟋蟀的担忧、聪慧、果敢与临危不乱,红头小蟋蟀得救后的喜极而泣,两只小蟋蟀之间的深厚友谊等,值得学生深入体验,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如果教师只是直白地将上述情感直接教授给学生,没有充分挖掘并利用这篇文章的教学价值,就难以使学生真正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创设角色扮演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结合自己的理解,感受课文丰富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常凤华.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8).

[2] 吴林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7).

责任编辑 袁静琴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应用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