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應用。当前,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及其海量的教学资源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小学数学教师应予以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阐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意义,并从教学观念、教学实施、课堂教学流程等方面,对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技术;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作者简介:刘根录,甘肃省平凉市实验小学副校长,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甘肃 平凉 744000)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1-0012-02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小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信息技术取得长足发展并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运用的大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拓展教学资源、采取多样教学方法,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知识讲授为主,教师的讲解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这种知识“灌输式”教学过于枯燥,教学方法的单一、过多的知识讲解非常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精心设置课堂教学环节,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以“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钱币单位,并且学会简单的换算。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如录制日常购物场景的短视频在课堂播放,为学生直观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购物场景,学生对此类形象生动的教学视频非常感兴趣,易产生知识探究的欲望。在采用这一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注意教学视频的选材,应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如学生和父母去超市、商场等场所购物的场景,因学生有类似的生活经验,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场景涉及较多的人民币面值、数额、换算等知识。本课教学利用多媒体创设了生活化、趣味化情境,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增强了课堂教学实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于小学低年段的学生而言,整合教材上的数学知识并形成知识网络较有难度,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是零散的,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厘清楚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建立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习惯于利用板书为学生归纳总结学习要点,这种方法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且板书展示存在书写不规范、不够生动形象、所需时间较长等不足,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学习重难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将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内容。
以“部编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一课的教学为例,第一课时是“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教学目标是了解轴对称,看似简单,但图形判断对于小学低年段学生来讲仍有一定难度,且轴对称图形比较复杂,教师需要采用有效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轴对称。
以往的小学课堂教学利用板书或者挂图为学生讲解轴对称,效果不佳,一是因为板书画图可能存在不标准的问题,二是由于挂图为静态图形,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笔者认为,可以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呈现标准的轴对称图形,向学生详细讲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相关知识,通过电子白板画图还可以展示绘图轨迹,进一步增强图形讲解的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教学效果。
小学低年段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尚弱,教师在数学教学时要根据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情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具体来说,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具体呈现数学知识。
以“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一)”一课的教学为例,其目标是理解平行和垂直的位置关系。由于小学生对“平行、垂直”没有感性体验,难以理解这两个抽象的数学概念,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如结合学生喜爱的动画形象创设教学情境:光头强到森林砍树,这次他瞄上了两棵笔直的树。引导学生将两棵笔直的树想象成两条直线,将白纸想象成森林的地面,并且和学生一起研究这两棵树被砍倒之后会变成怎样的位置关系,可能形成的四种位置关系,并指导学生动手画一画,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这四种关系。信息技术等辅助手段能够为学生直观地呈现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现阶段,教师要切实树立学生才是学习主体的意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构建高效课堂,实现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增强学习体验,利用互联网平台,将课堂学习和课外拓展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安排自主合作探究环节,让学生根据明确的学习目标开展学习。
以“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和面积”一课的教学为例,其目标是理解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先为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带着教学目标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展示由三角板拼出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设置问题“什么是圆的面积”,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讨论并回答。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问题答案,并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将等分成16份的圆展开,能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让学生动手操作并推导出计算公式。学生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操作,并积极学习推导计算公式,然后教师进行引导:分的份数越多,这个图形越接近长方形。让学生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自主探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要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 景莉静.浅谈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运用[J].小学生(中旬刊),2018,(12).
[2] 唐亮.网络学习平台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高效应用[J].新课程(上),2016,(9).
[3] 夏雪姣.如何在网络环境中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
[4] 刘宝玲.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计算课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1).
责任编辑 袁静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