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美术具有的艺术性、抽象性、形象性等特征,使暗示法在美术课堂实践中的应用更有必要。暗示法可以帮助学生从无意状态进入有意状态,激发他们的潜在感受,开发美术潜能,提升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美术;暗示法;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3B-0049-02
所谓暗示法,就是教师采用某些隐蔽手段,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效果施加影响的一种教学方法。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借助暗示法关注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感知、理解、接受教师的思想观念,从而帮助学生不断提升学习效果。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充分重视暗示教学法,借助暗示教学法的优势,让学生自然掌握美术知识,促使学生综合素养提高。
一、借助语言暗示,构建暗示课堂
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开展对话、增进交流的主要手段,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当一般的文字描述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时,教师就需要借助语言暗示,对学生潜在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的要点,使学生发现知识的本质内涵,如此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长美术技能,提高美术素养。
例如,在“冷色和暖色”教学中,教师如果直接告诉学生什么颜色是冷色,什么颜色是暖色,势必会增加记忆负担。但是,教师如果采用语言暗示法,让学生体验冷暖色,会事半功倍。教师借助语言描绘画面:婚礼上,大家都笑容满面,喜气洋洋,葬礼中,大家都愁容满面,暮气沉沉,婚礼场景和葬礼场景,哪个场景让你感到温暖?哪个场景让你感到寒冷?婚礼的主要颜色是什么?葬礼的主要颜色是什么?通过这个语言暗示,学生回想生活经历,可以轻易得出婚礼的主色调红色是暖色,葬礼的主色调白色、黑色是冷色,如此学生就深刻记忆了冷色暖色知识,掌握了冷暖色知识的本质内涵。在讲述其他冷暖色时,教师也通过语言暗示,引导学生回想生活经历,唤醒对冷暖色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在情绪体验中不断增长美术情感意识。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知识,而是借助语言暗示,引导学生掌握了冷暖色知识的本质,让学生在回想中理解了美术知识的内涵,从而有助于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借助图画暗示,构建暗示课堂
图画,是美术教学的基本形式。小学生天真烂漫,充满了好奇心和想象力,有时候他们会对同一事物产生多种看法,获得不同学习体验。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的心智特征,通过图画暗示,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获得独特图画体验,并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获得他人的经验,以点带面帮助学生获得多元美术体验,从而不断提升美术学习效率,增强美术感知能力。
例如,在“线条的魅力”教学中,教师可借助线条图画,暗示学生线条的魅力,启发学生想象力。比如,教师可在图画中展示一根绳子绕在小木棍上,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回想生活场景。当然,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得出自己的看法。笔者的学生得出了很多结论:有的学生想到了旗杆,有的学生想到了盘山公路,有的学生想到了螺旋楼梯等。学生们通过一个“绕圈线”发现了“绕圈线”可以展示多种线条的魅力,思维产生无限想象,不再是看见什么就是什么,而是从多种角度思考线条的魅力,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单纯讲解美术知识,而是采用图画启发暗示的方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获得多元的图画解读体验,如此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可谓是一举数得。
三、借助精神暗示,构建暗示课堂
精神暗示是为了激励,对于某些失去学习信心的学生而言,精神激励可以成为他们努力学习的动力。那么,教师如何开展精神暗示呢?教师不应只关注有声语言,有时候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激励的动作,一个身边的榜样,都可以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自信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美术学习,从而实现精神到行动的良性循环。
例如,在“手提袋”制作教学中,笔者的班上,一位绘画能力不高的学生利用家中老旧的衣服制作了一个拼贴布袋。这个布袋,颜色比较杂乱,拼接也不够紧密。但是,笔者并没有批评,而是用精神暗示法激励。笔者如此说:这个同学的布袋,利用了废弃物品,不但非常环保,还锻炼了动手能力,他是不是非常棒?学生们顺着教师的思路,异口同声回答道:他非常棒。此时,教师顺势开展动作暗示:我们应当怎么做?教师向这个学生伸出一个大拇指,学生们受教师启发,都向这个学生伸出大拇指,并大喊:棒!棒!棒!这个学生受到全体学生的赞扬,十分激动,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感。当然,精神激励暗示,并不是不能指出学生的问题,教师可采用委婉的语言指出学生的问题。在教师和同学的激励下,这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逐渐成为大家眼中的“好学生”。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发现了学生的闪光点,并借助“语言+动作”的双重精神暗示法,激励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学习,让学生的精神转化为行动,实现良性循环,达到了教学效果。
四、借助形象暗示,构建暗示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阶段。对小学生而言,具体形象的暗示比概括、抽象的语言更便于接受和理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具体形象的暗示,使学生在多种信息中自主构建对于美术知识的認识,促使学生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形成对美术知识的长久印象。
例如,在“动物装饰画”教学中,学生基本上不熟悉装饰画概念,如果教师直接讲述装饰画的概念,即装饰画是指一种集装饰功能与美学欣赏于一体的艺术品,那么部分学生对装饰画的认识就会是抽象、模糊的。但是,如果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多幅装饰画作品,并明确指出“这就是装饰画”,那么学生就会形成对装饰画的具体、形象、可操作认识。通过具体形象,学生不难发现装饰画就是美化建筑物室内环境的一种图画。学生在具体形象中,可以获得直观的信息,掌握装饰画的真实形象,这要比通过语言描述获得的概念更为明确,也更为完整。这种直观形象暗示与语言概括有质的区别,学生可通过具体现象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获得具体可行的绘画知识,实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学习效果,而语言概括则难以实现这种效果。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心智特征,借助具体形象暗示,引导学生直观体验了美术作品,让学生获得了可操作的学习经验,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记忆效果,还可以增强学习印象,从而有助于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暗示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暗示、图画暗示、精神暗示、形象暗示等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美术知识,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当然,教师无论采用何种暗示教学法作为教学手段,都需要考虑美术教育的特殊性,实现语言、动作、精神的协调统一,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提高学习热情,如此才能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吕奎.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实施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
[2]李红霞.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策略[J].甘肃教育,2019,(1).
[3]律攀攀.营造五彩缤纷的世界——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8).
[4]贾利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和探讨[J].情感读本,2019,(8).
[5]程小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辽宁教育,2019,(5).
[6]李润霞.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J].学周刊,2019,(12).
[7]张建萍.浅谈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宁夏教育科研,2018,(4).
[8]冯英烈.创设开放的教学空间——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探索[J].教育革新,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