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分析

2019-04-22 10:07向瑞
神州·下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向瑞

摘要: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能够为高职教师提供更多实践能力提升机会和资源,为院校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更多技术培训支持,对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资源缺乏充分利用,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校企合作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策略,为高职院校培养更多“双师型”教师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一、前言

校企合作为高职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资源和技术支持,对提高院校综合教育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缺乏“双师型”教师培养意识,教师选聘机制、考评机制以及管理机制等都不够健全,导致高职院校既有双师型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为了有效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和价值,有必要对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深入探究。

二、校企合作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校企合作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资源和机遇,对加强高职院校师资力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师缺乏统一的准入标准,很多人觉得只有考取了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就是“双师”,很难体现“双师型”的教师特征。同时,高职院校在选聘教师的时候,选聘机制不够灵活,导致很多企业技术能力突出的人才受到职称条件、学历等限制,不能步入到高职院校教育行列。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很多企业专业人才会到高职院校兼任教师,补充专业教师力量,但是这些兼职教师缺乏稳定性,流动性较大,很难保障教学效果。另外,高职院校在师资力量建设中,对教师缺乏针对性的培训教育,考核评价也缺乏合理导向,难以保证培训效果,也不能全面发挥考评机制的激励作用。因此,需要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背景下,积极探索有效策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三、校企合作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1、对师资队伍进行系统化培训

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对教师队伍加强系统化培训。因为高职院校在师资力量引进中,教师来源比较宽泛,所以在教师培训中要注重普适性,对其进行职业教育方法、心理学、职业教育学等基础培训,使其充分掌握高职教育理论,提高职业教学能力。由于高职院校设置有多种类型的专业门类,并且专业建设具有一定多变性,所以在师资队伍培训中,需要专业培训人员结合专业领域最新的发展状态,对教师进行定期的信息技术培训和实践操作培训,促使高职教师可以掌握最新型行业技能,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在与时俱进的掌握新型专业技能基础上,提高教学有效性[1]。对高职教师进行培训教育,需要保持培训内容的可持续发展性,及时更新专业技能培训和基础培训内容,结合经济社会变化和发展,及时更新和调整专业设置和培训教育方向。

2、创新用人机制,增加师资队伍来源渠道

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合理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并对教师编制进行动态化管理,结合高职院校学生数量发生的变化,每隔三至五年对教师编制总量进行重新核定。同时,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教育特点,建立公开招聘制度,基于国家制定的公开招聘政策以及相关程序,一定程度上赋予高职院校自主用人权限,促使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主的从合作企业或者行业优秀企业内引进高技能、高水平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另一方面,要对教师加强教育培训,并改革岗位管理制度,健全、规范的制定聘用程序和聘用办法,体现职业院校办学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有效促进校企的深度合作,支持校企合作双方师资和技术人员之间的互聘互用[2]。高职院校优势要积极吸引企业当中的优秀人才与技术骨干参与到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工作中,鼓励兼职教师对教学相关专业技术职务提出申请,并支持兼职教师或者合作企业主动申报教学研究项目以及教学改革成果等。

3、基于“双师型”建设标准创新教师考核机制

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创新教师的考核机制。为了有效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成效,高职院校需要科学设计、合理谋划,在教师绩效考核指标当中,融入校内专任教师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培训学习、出勤到岗等工作情况,及其论文论著、专利发表等工作业绩。所有校外兼职教师在换岗教学过程中,需要在考核指标中融入技术指导、学习进修等工作表现,和技术提升、课程开发等工作业绩,以及教学效果、授课学时等工作情况[3]。在创新建立考核机制基礎上,对师资队伍所有人员进行全面评价与考核,调动教师及企业技术人员的教学热情和积极性,逐步提升高职院校总体教学水平。

4、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提高师资队伍社会服务能力

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还要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逐步提升教师人员的社会服务能力。首先,高职院校要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办学理念,在绩效考评体系当中,纳入教师的社会服务工作状况指标,逐步激发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动力。其次,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改革教师的职务制度,在技术职务评聘环节,增加教师的社会服务工作条件,如果教师没有相关技术工作经历或者社会服务经验,将不能参与到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评聘环节。最后,当地政府部门要积极建立社会服务平台,高职院校进行科技服务团队和技术创新队伍的组建,主动向当地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促进校企之间更加紧密的合作。

四、结束语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更多“双师型”教师投入到教育教学事业中,促进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高职院校充分把握校企合作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优势与作用,正视目前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对师资队伍加强系统化培训,创新用人机制,基于“双师型”建设标准创新教师的考核机制,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切实提升教师队伍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郝尉君.校企合作合作视域下的行业高职院校师资管理模式研究[J].经贸实践,2017(6):80-80.

[2]王桂英.校企合作背景下 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7(20):133-133.

[3]王兰兰.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创新途径探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85-85.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