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贤
摘 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构建优质课堂,不断引导学生发挥其自身的主动性,加强师生互动,激活学生思维,从而使其更加深入地学习和掌握生物知识,提高他们的探究意识,从真正意义上让其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可持续性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生物;教学创新
一、重视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作为整个教学流程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学导入这一环节会对整堂课的教学质量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好的教学导入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继而能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对教材上的内容或者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能使学生高效地参与生物教学。对此,在实际的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需要按照教材内容,对教学导入环节进行精心设计,以便学生在上课之初能以较为活跃的思维参与生物学习,提高其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在对教学导入进行设计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有效的导入方式,如利用故事进行课程导入、利用图片进行课程导入、利用相应的生物新闻进行课程导入等等。例如,在教学《生物多样性》的时候,教师可利用电子课件为学生展示一些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像不同的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各种各样的动植物等等。图片能带给学生以不小的视觉冲击,从而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对教师推进后续的教学内容十分有益。
二、创设直观情境,促进学生理解
初中生的形象思维是非常活跃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直观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能有效提升其理解能力,提高其学习效率。一般来说,教师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利用实现对直观情境的创设,具体来说,教师可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制作成形象直观的电子课件,这样,学生在观看电子课件的过程中,会很容易对其中的内容产生兴趣,继而能产生主动学习这些内容的欲望。此外,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情境,能够有效突破生物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如,在初中生物课本上,有很多与微观世界运动有关的内容,针对这些内容,如果教师只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以及讨论的方式对这些知识进行学习,势必很难达到预期中的教学效果,因为对于这些微观的生物现象,学生很难仅凭课本上只言片语以及图片进行想象。对此,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境创设则能很好地改善上述状况。比如,在教学“细胞分裂”的时候,教师可利用Flash动画为学生演示细胞分裂以及细胞成长的过程。学生通过观看Flash动画,其多种感官都能被有效调动起来,从而能有效加深其对“细胞分裂”的印象,深化其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提高其学习的有效性。
三、创设趣味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人们常说:“学贵有疑。”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积极向学生提出问题,能使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基于此,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进行积极的思考,而且這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其学习的目的性与针对性。此外,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在无形之中将脑中分散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利用这个体系,他们能更好、更快地对问题进行解决,并从中收获成就感,这对其学习兴趣的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在学习“人体的呼吸”时,教师可向学生问如下问题:“人呼吸是为了什么?呼吸有什么作用?”由于问题的引导,学生瞬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为了准确地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会主动积极地翻阅课本或与其他同学进行探讨,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自己的学习效率。
四、开展实验活动,提升学生素养
生物是一门建立在实验上的学科,因此,在教学生物知识的时候,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以落实教学创新。在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实验以前,教师可让学生自由结组,之后给出相应的实验要求,然后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方案方面的设计。在学生设计完实验方案以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方案进行检查,并针对其中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直到学生的实验方案切实可行为止,以保证学生在正式做实验的时候,可以顺利完成。比如,在教学“种子的萌发”时,教师可让学生亲自体验种种子,并要求其及时对种子的萌发与生长状况进行观察与记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通过亲手操作学到很多新的知识,还能在无形之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探究习惯,这对其学习能力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总而言之,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与教育背景下,教师应避免使用填鸭式教学,而是应当积极地对自己的教学模式以及内容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效地向学生传授生物知识,推动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本文针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创新,提出了四条策略,希望它们能够给广大初中生物教师同行的后续教学起到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宇腾,王琳.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123-125.
[2]郝爱书.新课改下初中生物创新教学方法初探[J].学周刊,2017(9):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