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指导学生探究“舌尖上的微生物”

2019-03-25 01:32王丽玲
关键词:初中生物

王丽玲

摘   要:以探究“舌尖上的微生物”为切入点,实践“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通过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鲜活的生物知识,掌握相关的生物技术并服务于生活,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指导;舌尖上的微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05-0039-03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教育的本质是提升人的核心素养,促进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一、研究指导学生探究“舌尖上的微生物”的起因

“舌尖上的微生物”的探究所涉及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经常体验和可以操作的传统生物技术,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作为《初中生物新课标》第九主题“生物技术”的二级主题,涉及的内容广泛,可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丰富的题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喜欢的项目进行探究,但因其内容涉及面广,可供学生选择的实践项目丰富,所以在教学实践中难以让学生集中在实验室进行探究活动,即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二、有效指导学生探究“舌尖上的微生物”的过程

在人教版生物教材中,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这一内容是安排在八年级上学期学习的,所以在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教材安排了《生物圈中的人》,这为探究提供了所需的相关知识。例如食物的营养、消化和吸收、合理营养等,因此可将探究活动与七年级教材结合起来。

(一)充分利用寒暑假,发动学生进行探究

寒暑假期是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良好时机,也是探究“舌尖上的微生物”的良好时机。寒假的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许多家庭会制作各种各样的传统食品,许多传统食品的制作会涉及“舌尖上的微生物”。学生可以参与其中,获得实践的机会。

可在七年级的寒假发动学生参与家庭的迎春食品制作活动,要求学生向亲友学习并掌握一种食品的制作工艺。在学习制作的过程中思考食品制作的原理,分析食品的营养价值,如此可为学生初步接触探究活动做准备,又为人体营养等相关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暑假时间比较长,所以可供探究的时间更有保障,因此可发动学生进行全面探究,探究内容分成两大篇章:有益菌利用篇——传统发酵技术;无益菌抑制篇——食品保鲜技术。要求每位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在两个篇章中选一个项目进行探究。在八年级的寒假让学生选择一个最有心得的项目进行重复实践,并完善探究报告。

(二)及时总结交流评价,分享学生的探究成果

待假期结束学生返校后,及时总结各班的探究情况。在七年级的寒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可能不多。例如2015级全级6个班一共有18个小组交了作品,2017级全级8个班一共有25个小组交了作品。交得少的班级有两三个小组,多的班级有五六个小组,活动内容有制作面包、菜干、酸奶、葡萄酒等。活动进展不一,有的小组探究过程全部完成,如制作面包、菜干等;有的小组仍在进行当中,如酿制葡萄酒、甜酒等。

学生探究热情的激发和保持,需要教师的激励和呵护。因此教师要及时总结学生的探究情况,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即利用课前五分钟或课后学生做练习的时间,让已开展探究的小组在课堂进行展示,分享探究成果。由于活动方案要求学生提交相关图片,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能图文并茂地进行交流,有的还分享探究成果讓其他学生和教师品尝、评价,这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受到教师的肯定和其他学生的鼓励,探究小组成员获得了成就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展示活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受到了启迪和激励,他们在交流中找到了行动的方向,促使未开始探究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的探究热情高涨。

(三)结合教材和授课进度,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学生的探究活动随着课程推进不断深入。每次生物课,时不时有学生把探究活动的作品带过来,由此学生们发现很多有趣的生物现象,但也有学生表示怀疑。教师一一了解学生的探究过程,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说出困惑,及时解答。

经过暑假的全面探究,学生积累了许多鲜活的经验,也产生了许多等待解答的问题。为了解开学生的心结,在八年级上学期,我们进行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将学生的发现,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鼓励学生将自己掌握的知识、经历过的事情“带到”课堂上来。由此提高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授课效率也随之提高了。

个别辅导答疑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学生解开探究过程中产生的困惑,进而促进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借助社团活动拓展,促进辐射形成效应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实施探究活动,教师借助社团活动课,开展相关的主题探究,进行深入拓展,以此形成辐射效应。

每个项目的探究活动一般需要三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由教师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拓展内容,课后学生收集资料,确定探究方案;第二课时由教师指导学生在学校实验室进行示范和操作,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术的要领,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探究;第三课时学生相互交流,在课堂上交流经验,提出遇到的疑问,发表自己的感悟与启发,最后师生归纳总结,进行小论文或实验报告的撰写。

借助社团活动对其进行深入拓展,可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相关技术,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也对全体学生的探究活动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指导学生酿制葡萄酒的探究过程中,学生想尝试酿白葡萄酒就让他们去除葡萄皮酿白葡萄酒;想尝试酿红葡萄酒就让他们采用全果酿红葡萄酒;觉得剥出来的葡萄皮丢掉太浪费就把它充分利用起来酿超红葡萄酒。这样酿制出的三种葡萄酒,既废物利用,节约环保,又为学生的探究实践提供了多种选择。

三、有效指导学生探究“舌尖上的微生物”的收获

现阶段初中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较多,且许多知识的获得仍然停留在理论学习上,实践体验较少,学生参加家庭劳动的机会也少,既体验生活又结合知识学习的实践机会更少。指导学生参与探究“舌尖上的微生物”活动,能让学生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在实践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如此既补充了生物实验课的不足,又让学生获得了相关的生活技能,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可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感悟知识,主动求知

探究活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要积极主动地思考,要请教家长或教师,要与同学进行交流,要搜集资料……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体验的快乐、发现的兴奋、分享的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建立在感悟的基础上的,因此记忆牢固,终身难忘。

例如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利用酸奶机制作,有的学生利用普通的保温瓶制作。大家交流品尝时发现利用酸奶机制作的酸奶发酵时间短、酸味浓;利用保温瓶制作的酸奶发酵时间长、酸味柔和。为什么会这样呢?经过讨论与分析,学生发现制作酸奶时温度的控制十分关键。酸奶机所保持的温度是乳酸菌繁殖的最佳温度,且恒定,因此发酵快,一般发酵10个小时就完成了,随后放入冰箱钝化;而利用保温瓶制作的酸奶,温度有从高到低下降的过程,即乳酸菌的繁殖经历“慢——快——慢”的变化,整个发酵过程大约需要20个小时,发酵完成后可常温存放。

又如在酿制葡萄酒的社团活动中,学生发现利用果皮酿制的超红葡萄酒产生的气泡最多、发酵最快。为什么超红葡萄酒比其他葡萄酒发酵得更快,发酵时间更短呢?经过查找资料、讨论分析,学生自己总结出葡萄皮含有许多的野生酵母菌,因此单独利用果皮发酵的超红葡萄酒发酵得最快;果肉中的野生酵母菌较少,因此用果肉酿制的白葡萄酒发酵得比较慢。

(二)探究实践,发展能力

由于学业压力重,许多家长舍不得让学生干家务活,因此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而探究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搭建了实践的平台。

不少家长反映探究活动开展后,学生会主动准备材料和探究器材,或主動要求家长协助准备。他们自己动手,自己管理,有时还带动家长共同参与,因此探究活动还促进了家庭的亲子交流。

组织学生探究“舌尖上的微生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也促进了家族成员间的沟通和交流。

(三)崇尚健康,学会生活

现在市场上的物产十分丰富,食品琳琅满目,如何正确选择呢?如何合理搭配呢?这需要学生懂得均衡饮食合理营养的理念,并具备判别安全食品的能力。通过探究“舌尖上的微生物”,学生逐步接触了各种食品的制作工艺,进而了解了工厂化制作即食食品的优点和缺陷,了解了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作用与危害。

制作发酵食品是对有益菌的培养和繁殖,制作保鲜食品是对无益菌的消灭或抑制。细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借助探究活动学生能深刻体验并牢固掌握。当学生把探究成果带回学校时,指导教师是第一个接触的人。教师要向学生详细了解制作过程,仔细观察食品的具体状态,品尝食品的口感味道,评估食品的安全程度……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让学生分享成果。有时发现学生制作的食品不成功,或出现食品变质等情况,教师让该学生在班里分享制作过程,并与学生们共同分析失败的原因,误食之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同时及时渗透食品安全教育。如此可在实践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判别能力,让学生学会正确选择安全食品,学会生活。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
浅议如何应用初中生物课后练习题提高课堂效率
SPOC平台下IPAD在初中生物混合学习中应用初探
初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