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2019-03-15 02:00周兴存
新课程·下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概念教学高中数学

周兴存

摘 要:现代心理学家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问题式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的研究及解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高中数学教学,尤其是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展开教学,促使学生深入辨析所学概念。以“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为例,在剖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学情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关键词: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高中数学;概念教学

与直接给予学生某一数学概念的传统教学相比,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往往更关注教学情境的构建,强调利用教学情境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是问题式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设置简洁而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在讨论及验证过程中使问题层层推进,逐步深入,在潜移默化中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

下面,笔者以“圆锥曲线统一定义”概念教学中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例,彰显这一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师:我们知道,平面内到一个定点F的距离和到一条定直线l(F不在l上)的距离的比等于常数1的动点P的轨迹是抛物线。

探究问题1:若适当改变上述定义中的条件,当这个比值是一个不等于1的常数时,动点P的轨迹是什么曲线?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讨论探究,各抒己见

师生合作:学生说常数的数值,老师用几何画板画出对应的图形。让常数自由变化,学生观察轨迹的变化。

探究问题2:通过观察图形,你看出了些什么?常数与对应的图形有什么样的关联?

生:可以看到当这个常数在(0,1)之间时,轨迹像椭圆,当这个常数大于1时,轨迹像双曲线。

设计意图:以抛物线的定义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设计了用多媒体实验探索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为猜想的形成提供足够的感性认识基础。

三、适时点拨,拓宽思路

探究问题3:当这个常数在(0,1)之间时,轨迹是不是椭圆?当这个常数大于1时,轨迹是不是双曲线呢?

师:我们先研究这个常数在(0,1)之间的情况。前面已经研究过椭圆,如果这个轨迹是椭圆的话,这个定点会是椭圆的什么,这个常数又是椭圆的什么量?

生:定点是椭圆的焦点,常数应该是椭圆的离心率。

探究问题4:怎么说明轨迹是椭圆呢?

设计意图:一步步把学生思维从感性引向理性。

师:回到椭圆定义,看看满足条件的动点P的轨迹方程,如果它是椭圆的标准方程,就可以证明猜想成立。在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时,我们曾得到这样一个方程:

设计意图:双曲线的类似命题由学生思考、发现,从而为引导学生建立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奠定基础。

探究问题7:结论1、结论2,再结合抛物线的定义,你有什么想法?(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由探究所得的结论以及抛物线的定义,归纳概括出椭圆的统一定义。

生:圆锥曲线可以统一定义为:(老师板书)

平面内到一个定点F和到一条定直线l(F不在l上)的距离的比等于常数e的点的轨迹。

当01时,它表示双曲线;当e=1时,它表示抛物线。

师:e是圆锥曲线的离心率,定点F是圆锥曲线的焦点,定直线l是圆锥曲线的准线。

上述案例教学中充分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真正调动了学生积极探索数学问题的积极性。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老师适当答疑等教学环节,达到了培养学生思考答疑的能力、创新实践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应积极实施。

参考文献:

[1]马小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式教学模式[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25):86.

[2]曾晓燕.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運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6.

注:本文系2015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基于问题的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5]GHB0982)和《高中数学(必修)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5]GHB0980)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概念教学高中数学
问题式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