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伯祥 曾艳娟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已悄然到来,进而影响和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每个程序、每种方式。信息化成为教育的必然趋势,推动了教育的高速发展,同时也更新和升级了教育工作的要求。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是学生的发展重要的一环,而小学是学生人生发展的启蒙阶段,其认知来源于已有的生活体验,学习和成长也源于此,这些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起点。因此,为师者若不从学习起点出发,因材施教就无从谈起,理想化教学目标也更难以实现。基于此,文章结合实践,试析基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起点的“互联网+教学”,以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小学数学;学习方式;学习起点
作者简介:欧阳伯祥,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曾艳娟,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教师。(广东 广州 5109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学生学习起点的实践研究”(课题号:1201542925)的项目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1-0089-02
当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因此,教育工作也面临“升级改造”。[1]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重点更是难点课程,它是小学生数学思维、运用能力、智力开发等方面的基础和核心课程。课堂上有数学,生活中更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因此,教师在数学教育中需要以学生为核心,使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体验、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之上。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更新观念,使传统的数学教学因“互联网+”获得新的工具和媒介,并开拓新的模式和策略;要以其自身的独特性,更好地将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直观、立体地呈现出来,由此,使技术创新手段能再现与学生学习起点贴近的生活化情境,拨开其学习数学的“迷雾”。
一、“互联网+”下学生数学起点的有效诠释
起点是一切成长的归因,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在书中强调学习起点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所谓学习起点,是学生之前的生活经验、学习体验和成长经历的综合,是学习者个体独一无二的个人基因,也是不同于成人的儿童思想。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①逻辑起点,指学生按照教材的学习进度所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②现实起点,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综合影响下,已具备的知识基础、技能条件、学习思想。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即使在同一个班级中,由同一个教师教学,学生的数学起点也都各不相同。因此,只有很好地分析学生的数学起点,才能够更好地制订个性化教学策略,最终实现因材施教。
例如,在“位置与方向”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位置关系进行“实体”化。首先,在PPT中展示一张方位的图形,以媒体引导学生对方位进行认识和理解,接着再呈现一张实图,要求学生在图上指出某一位置点的前、后、左、右、上、下各是什么内容,以了解学生对位置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教学,笔者发现,有的学生方向感、空间感强,他们一点就通;而有的学生比较迷茫,他们在平时生活中不分左右,对于位置的感悟很差,因而难以回答PPT上的图片和现实图片的位置关系。为此,笔者调整了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结果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互联网+”下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
不同的教学策略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实践证明,以说教式、灌输式为主的单一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其引导作用极其有限。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能成就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其越来越多的技术、技巧和方法都将运用到教学之中,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高效化。[2]对比传统媒介,“互联网+”技术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元素和方式的综合,带给学生听觉、视觉等全方位的感官体验,将无限的知识信息在短暂的课堂时间进行高速传递。鉴于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互聯网+”技术,活化数学知识,直观化数学技能[3],让学生各有所得,各有所长,从而最大限度地运用数学学习起点,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得到有效提升。
比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前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学生的几何起点进行了解,即包括了解其逻辑起点: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学生的现实起点:认识能力、逻辑思维、生活经验等。接着,再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基于学生的数学起点运用不同的方式、媒介进行引导,如“几何画板”“网络微课”“三维立体技术”等。此外,教师还可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展示变换的、运动的长方形、正方形,激活其已学过的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夯实基础,让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面积计算公式等跃然于学生脑海中。在此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技术呈现立体、运动、变换的长方体、正方体,引导学生全方位了解立体几何图形的构造、特征,直观地认识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进而掌握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在体积计算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统一计算公式为:体积=底面积×高,而底面积就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这是学生的数学起点。实践证明,“互联网+”技术的有效运用,能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起点基础上快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并实现相关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互联网+”下不同起点学生的菜单式任务设置
数学是一个由数、几何、函数、应用题、逻辑思维等各方面知识综合的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是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固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阵地,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极其有限,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高效利用时间,为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在“互联网+”技术下,再以任务式驱动,以菜单式引导,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笔者认为,在“互联网+”技术下,教师可以根据数学知识划分版块。接着,再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为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让他们自己通过网络、资源库渠道去查找资料、搜索知识、理解方法。由此,通过远程微课式教学、微信式指导、QQ式传授等相关“互联网+”技术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管理、指导。实践证明,主动化、立体化、空间化、无界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带入一个全新的境域,从而实现个性化、高效化的学习,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素养的目的。
例如,在学完统计知识之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任务——课后统计自己所在村或小区的学生情况。一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他们对自己所住小区的情况比较熟悉,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统计起来比较方便。[4]学生可以回家利用网络查询一些统计知识,学习一些案例,学习制作统计表等,并且通过微信和QQ群等方式在家长和教师的远程指导下尝试用电脑表格进行数据记录和统计,完成之后可以通过网络与老师进行沟通,了解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改进。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地运用学生的数学起点,激发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四、“互联网+”下不同起点学生资源库的有效生成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学生起点的了解和把握主要依靠个人的零散记忆,这些陈旧的方式在学生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难以得到及时更新和调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难以对小学生的起点进行有效把握和灵活运用,致使持续改进教学、提升教学效率成了一个难点。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信息量大、存储方便、传播迅速、资源共享等诸多优势,对学生的起点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并进行更合理的分析,最终生成有效的数学学习数据库、微课集、练习资源库、错题库、小学数学知识网络思维导图等一系列资源库。这样,教师能及时、系统地了解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学生情况,为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技术支持,以及丰富的资源保证,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学生个性化数学信息资源库,记录和保存学生的各种学习信息,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进行及时更新,利用班内百度网盘、360云盘、QQ群文件夹进行共享,同时给予学生查看的权利,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起点情况,对自身形成正确、全面的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对学生的起点进行分析。比如,可以运用SPSS等分析软件,对资源库中存储的学生起点进行分析,及时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以此为基础制订相应的对策,在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总之,“互联网+”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带来根本性变革的契机,“互联网+”小学数学教学将成为必然趋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起点,这是他们学习的前提和发展的基础。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分析学生的数学起点,设置一定的任务,建立起点资源库,同时有效运用学生的起点,提升其学习和教学效果,为他们的数学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唐伟成.互联网视阈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变革与反思[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7,(9):7-9.
[2] 蔣立志.构建“互联网+”小学数学微课课堂研究[J].学周刊,2018,(17):146-147.
[3] 岑晓芸.小学数学“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6,(1):128-131.
[4] 王秀娟.尊重学生学习起点的小学数学学习策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43.
责任编辑 范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