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
【摘 要】本文论述中职数学教学的四种策略,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并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
【关键词】中职数学 信息技术 数形结合 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B-0146-02
进入新时代,在信息化的浪潮下,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迅速。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 2011 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 — 2020 年)》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这一概念,2016 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不断倡导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理念,将信息技术与教育课程之间进行有效融合,不但能提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能够促进教育的智能化发展。本文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结合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实践探讨。
一、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差,学习基础薄弱,而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学习首先通过“信息传递”来进行,即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教师和学生互动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实现;其次是通过“吸收内化”进行,即是在课前或课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但是在这个阶段,假如没有老师的辅导、支持,或者没有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那么大多数学生常常会感到不知所措,严重的还会失去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了保证。
基于中职学生的学情特点,通过对传统数学课堂学习的有效拓展,笔者实践了中职数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学习,在课中进行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教学模式。笔者在实践过程中构建翻转课堂路径的五个步骤:创建教学视频—发布任务—知识内化—阶段测试—总结梳理。具体为课前四步骤:①设置导学方案;②制作微课;③课前自主学习;④预习结果分析。课中三环节:①任务驱动合作学习;②问题探究自主学习;③交流、展示、评价学习。课后二要素:①课后拓展、评价;②诊断与改进。
制作微课是翻转课程实施的关键。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在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化前提下,收集或创建教学视频,录制微课等教学资源。教师在学习平台上传微视频、学习任务书等学习材料,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放在课前进行,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时空的限制,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通过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如在《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节,教师可通过制作绘制正弦函数图象的微视频,让学生自主观看,学生可通过学习微视频,清楚地看到正弦函数图象形成的过程,直观地发现函数的性质,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知识“吸收内化”环节,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合作学习,首先通过探究的方式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其次再将所学知识应用到项目实践活动中去,最后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以及老师的补充评价,对完成任务进行归纳总结。在项目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知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在分析评价环节,帮助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升华内化,增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综合能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时空的制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重构,课前老师就能充分清楚学生的学习难点,课堂上给学生的指导也更有针对性,而且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进度及学习内容的需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吸收和内化,“吸收内化”教学环节在课堂上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来实现。此教学模式有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进行培养,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个性化学习。
二、渗透数形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数形结合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就是把数学中“数”和数学中“形”结合起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数”是指数据与式子,主要表现在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等几个方面。“形”可以理解為几何图形和函数图象。
在信息技术下,通过计算机,能够将诸多知识变成动态化,借助形的直观来理解抽象的数,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使相对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中职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数学建模与数据分析,具有明显的信息化时代特征。建立数学知识模型是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采取数学抽象,用数学方法、数学语言阐述数学问题,构建模型学习数学知识信息素养。如“画函数图象,根据函数图象分析函数性质”,是中职数学常见的难点和重点内容。对于常见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及对数函数、正弦函数等,学生一般都能画出其图象,根据函数图象分析、探究,然后归纳出函数性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数学软件,可以在计算机上把图象的动态变化与数、形充分地结合起来。自变量改变后函数值也跟着变化,即函数图象也跟着变化过程充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从学习困境中走出来,让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抽象总结的层次,突出对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培养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形结合方式,提升数学素养。
三、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过程
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手段也得到快速的发展与变化。受到教学手段的约束,在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时不能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整个过程,有些数学思维也不能很好地呈现给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促使我们转变教学手段,有效解决上述数学问题。
常用的数学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公式编辑器”等,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使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探究式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动画、音频与插图等,将抽象而又复杂的数学简单化。如教师以探究三角函数图象为例,利用几何画板用轨迹的方法作三角函数图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大家都知道,函数图象反映了函数值 y 与自变量 x 对应关系,它可以通过直角坐标平面上点的坐标(x,y)的形式反映出来。于是,我们可以把函数图象看成这些点的集合,或者称为动点的轨迹。如作三角函数 y=sinx 的图象,通过几何画板软件,让学生学会用“追踪点”观察图象、用“轨迹”构造函数图象。第一,通过“追踪点”和设置参数的动画,观察点的运动变化和点的运动轨迹。第二,构造点的轨迹,作出三角函数 y=sinx 的图象。学生通过几何画板完成三角函数 y=sinx 的动态图象,能真实感受到三角函数图象变化规律与自变量 x 的关系,完成知识从“特殊到一般”过度。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改进传统教学中只能通过语言讲述来组织教学的不足,结合计算机通过运用多媒体的形式来进行课堂演示,使学生较好完成学习思考过程,实现有效培养学生抽象、直观想象等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以此来形成对数学概念、定义的正确理解和科学认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
四、掌握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把“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作为课程教学目标。在课堂中怎样把该课程教学目标实现?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对员工的数学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已经把我们从数据处理和复杂的数据计算中解放出来,已经从纸笔运算转变成了能够科学地运用计算机技术,不必再浪费精力和时间去做复杂的计算。面对这种趋势,需要我们做出新的调整,中职数学教育需要安排更多的时间突出数学教育的培养功能:一是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各种运算的意义和方法,减小繁琐复杂的运算技能学习;二是要重视计算器使用技能学习,使学生会使用计算器或数学软件来进行数学运算。如任意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指数幂和对数的计算等。学生在网上交流数学问题的时候,在 Word 文档中录入数学公式,利用“公式编辑器”软件或利用 Word 的“域功能”就可以完成数学公式的录入,就可以较好地进行互联网学习和交流。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 Excel 软件解一元二次方程,方便地制作解一无二次方程的工作表,Excel 软件还可以进行成绩分析及处理,可以绘制函数图象等。Excel 软件操作简单,可以对几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进行解答,不用再进行手工计算和人工编制程序的复杂程序。学生的学习重点发生转变,重点在数学抽象、数学建模和数据处理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落实“教学大纲”对计算机软件的使用要求,把教学内容与常用计算机软件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对计算工具的使用技能,提升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这不但增强了学生数学运算技能,而且也是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总而言之,信息化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技术支撑和改革的契机,让数学更加情境化,让数学变得更加容易理解。陶行知先生说:“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我们的教育更是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中职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參考文献】
[1]刘庆禹.信息技术背景下对“翻转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11)
[2]周 蜜.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整合教学的探讨[J].广西教育,2016(11)
[3]王 琳.信息技术开创中职数学教育新天地[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8(5)
【作者简介】何 勇(1968— ),男,汉族,工学学士学位,高级讲师,玉林市机电工程学校办公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数学教育教学。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