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融合、产训一体、一专多能”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2019-01-17 02:06甘成君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校企融合

【摘 要】本文分析构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校企融合、产训一体、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以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为例论述实施的措施:调研地方汽车产业的发展情况与企业人才需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构建“校企融合、产训一体、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体系、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校企融合、产训一体、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和评价体系。

【关键词】校企融合 产训一体 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B-0008-03

為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各中职学校展开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积极开展“校企融合、产训一体、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该模式是在地方政府与行业协会指导下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学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对接,在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资源建设、人才资源使用与培养、实训基地建设上共建共享,校企“双元”育人;把企业生产任务、标准与专业课程内容对接,通过引企入校及校企交替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参加企业生产,使生产与教学对接;学生在学好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基础上,同时掌握多项专业技能,胜任多个企业工作岗位。

一、“校企融合、产训一体、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一)国际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流

国际上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德国“双元制”模式、美国“合作教育”模式、英国“工读交替”合作教育模式、澳大利亚“TAFE”模式、日本“产学合作”模式,以及韩国“订单培养”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是中职教育中十分成功的案例,其主要特色是:有政府政策的支持和保障,学校合理分配保证其稳定实施,教学能够在工读交替和结合中向前发展,严格的考试体系保证学生的合格率。德国的“双元制”本质上就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国内校企合作大多在实践阶段,基本上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主要形式有“订单式”“校企联合式”“工学交替”“产学研合作式”“校企互动式”等多种形式。

(二)国家政策的支持与鼓励

2014 年教育部提出中职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为学宗旨,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模式;要求中职学校建立和完善学生顶岗实习、实训制度,继续进行“半工半读”试点;并且推行“多证制”,鼓励学生学习多种技能,获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2019 年 1 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三)地方产业与企业发展的需要

汽车产业是广西最具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也是重点发展的 14 个千亿元产业之一。一是广西汽车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5 年广西汽车整车产量 229.4 万辆,是 2010 年的 1.68 倍,年均增长 10.9%。二是广西汽车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广西汽车产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格局和完善的配套体系,构建起以微型汽车、客车、农用运输车、中重型货车为主的整车产业格局和以车用内燃机为主的汽车零配件产业格局。目前,以柳州为中心,玉林、桂林为基地,并辐射南宁的汽车工业集群基本建成。三是广西汽车产业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根据广西发布的《广西交通、物流、食品(含餐饮)、药品、民族技艺人才行业需求报告(2016—2020 年)》,广西汽车后市场每年需增 1.3 万多人。另外,玉林是广西主要的汽车基地、全国重要的柴油发动机及零部件生产基地。玉林市汽车修理与维护行业企业 231 家,汽车零售行业企业有 490 家,2016 年玉林汽车保有量 40.1 万辆。玉林汽车行业企业从业人员技能水平普遍偏低,急需培养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四)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当前,相对发达地区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差距明显,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企业用人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比较单一、僵化,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缺少来自当地政府、行业、企业的参与,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还不适应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缺乏企业经验,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脱节,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差距较大。这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职业学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走校企融合“双元”育人的路子,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企融合、产训一体、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一)调研地方汽车产业的发展情况与企业人才需求

学校与企业联合调研本地汽车产业的发展情况与企业人才需求,以了解本地汽车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本地汽车服务企业人才需求的情况,为制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做准备。调研发现:本地汽车产业正在快速增长过程之中,需要大量汽车后服务类专业技术人才;本地汽车后服务企业急需的岗位分别为汽车机电维修、汽车前台接待、汽车钣金、汽车保险理赔、汽车喷涂、汽车营销、汽车美容等;本地汽车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就业人员的整体学历水平还比较低,70% 以上是中职及以下学历;本地汽车企业要求员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多种技能,95% 以上企业有意愿开展校企合作。

(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地方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服务地方产业与企业为宗旨,以地方产业与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作为出发点。校企共同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使学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相对接,这是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人才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又是企业人才需求的具体体现,也是确定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的客观依据。因此,人才规格的确定既要充分保障培养目标的实现,又要保证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一致。广西玉林农业学校完全按照本区域汽车产业的发展情况和人才需求来确定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特别注意企业对“一专多能”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三)构建“校企融合、产训一体、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体系

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研究国内外先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学校的办学经验,结合地方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旺盛,地方汽车服务企业众多、规模不大、技术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企业比较欢迎“一专多能”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但又无力单独培养的情况,提出了“校企融合、产训一体、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融合”是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的根本保障,通过共建共享保证了学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产训一体”是校企“雙元”育人的方法与手段,保证了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一专多能”是校企“双元”育人的目标,保证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在此模式下,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企业标准与典型生产案例引入课程内容来共建专业课程资源,通过“引企入校”共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兼互聘,使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形成一体,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员形成一体,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形成一体,以确保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学校充分了解与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特长,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学好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基础上选择多个岗位技能进行学习。

(四)构建“校企融合、产训一体、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按照企业标准,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制定课程标准,把企业的工作任务、生产案例引入课堂,开发校本课程,根据企业工期特点与需求和企业共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与企业标准相对接;以德为先,德能兼备,培养具有扎实基本功和多项职业技能的能胜任多个企业岗位的“一专多能”技能型人才;构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为一体的课程体系。采取模块化课程设置,按“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先后排列。文化基础课要进行德育渗透,增设汽车销售礼仪课程。根据本地汽车服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将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分为汽车机械维修工、汽车维修电工、汽车钣金喷漆工、汽车维护美容工以及汽车营保险理赔 5 个技能模块进行“校企交替”学习。

(五)改革教学模式

改革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行理实一体化及产训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企业技术骨干与学校教师互兼互聘,发展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按企业的生产环境与要求共同设置、打造校内实训基地,营造企业生产环境与氛围,把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生产案例和技术标准、生产流程融入专业课程,校企共同建设校本教材、实训指导书、课件、教案、学习工作页、微课等教学资源,使企业标准与课程内容对接,专业核心课程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引企入校,共建“产训一体”实训基地,使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相对接,在第一到第三学期学校可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学生在校内“产训一体”实训基地进行跟班式的生产实习,这样学生到企业生产实践时就能很快适应企业岗位的工作。改变“2+1”办学模式,实行“1+1.5+0.5”校企交替的办学模式(第一学年在校学习,第三、四、五学期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一半时间在企业进行“校企交替”式教学学习,第六学期学生在企业导师指导下按照职业爱好与特长以及今后的就业方向独立顶岗实习),学生通过“校企交替”式学习能及时地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企业的生产中并得到锻炼提高,使校企“双元”育人真正落地。

(六)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对校内教师加强下企业、外出学习培训;二是从合作企业招聘大批技术骨干做兼职教师,先安排他们到学校、高校进行教学培训,然后再安排他们承担学生在企业实践学习的指导任务。为了加强企业兼职教师对学校教学的了解,每年安排一至两个月让他们到学校承担 1~2 门的专业课程教学。同时校内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按“技能项目—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相互对应的方式组建“教师教学团队”,通过团队的形式一起参与学校技能项目比赛指导或企业技术革新,共同参与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课程教学,一方面凝聚了团队的力量,另一方面促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再者,学校通过评优、评先、增加课时费等办法向“双师型”教师课倾斜。

(七)完善“校企融合、产训一体、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

学校牵头成立由地方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委员会每年开会一次,设有常务工作小组和校企合作办公室。常务工作小组每月定期开会讨论校企合作工作问题,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执行委员会与常务工作小组的决议和统筹协调校企合作的重大问题,以及制定相关制度。

1.“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获取多个技能证书,规定学生毕业时持有学历证书及一个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从制度层面促使学生主动获得多个职业技能资格,丰富工作经历,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2.课程考核。对专业课程考核要加强过程控制,引入企业对员工的评价机制,形成集“知识、能力和素质”考核于一体的学校与社会共同参与的形成性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3.生产实习管理。从班主任跟踪管理、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织与指导、班主任与生产实训单位每月向学校报备、学生每周向班主任报告、岗位技能定期考核、成绩实行“校、企、生”三方联合评定等方面加强顶岗实习制度化管理,形成生产实习基地运行与管理有效机制,确保生产实习教学效果。

4.实训基地管理。建立合理的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健全实训基地管理,加强实训教学过程的管理。

(八)完善“校企融合、产训一体、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

1.学生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从知识掌握以及生活能力两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其中,知识掌握主要从理论知识的巩固、对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以及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生活能力主要从与同学、企业导师以及企业同事的社交能力进行自评。

2.学校评价。学校评价主要对学生在学习期间的思想表现以及学习等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价,并从思想素质、基础能力素质、专业能力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素质四个方面展开评价。

3.企业评价。企业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企业的整个实习过程进行综合的评估,并且主要从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三、“校企融合、产训一体、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效

(一)专业人才培養与企业人才需求相适应

学校和企业通过共建共享制定与完善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完善了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有效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快速成长

校企以“教师教学团队”形式进行教学改革、基地建设、课程开发、技能指导、企业实践、课题研究等,有力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快速成长。

(三)教学效果显著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90% 以上学生能对口就业,70% 以上的学生能留在本地就业,学生双证率达 80% 以上,100% 学生通过 3 个以上企业岗位技能考核。学生技能比赛成绩逐年提高。

【参考文献】

[1]赵 玲.中职学校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2]熊梅林.中职教育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8

[3]玉林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7-05-29)[2019-06-11].http://www.tjcn.org/tjgb/20gx/35211_4.html

[4]庞敬礼,彭桂枝,范祖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评价体系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校企融合、产训一体、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GXZZJG2016A049)。

【作者简介】甘成君(1976— ),男,广西桂平人,广西玉林农业学校高级实验师,高级双师型教师,从事实训基地建设、实训教学与改革、校企合作、数控加工等方向的研究与实践。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校企融合
转型:实现省属示范性软件学院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浅谈“三年行动计划”指引下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的制度设计的几点看法
围绕山东半岛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
校企融合 建设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校企深度融合下的“企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
第二课堂建设有效推进职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校企深度融合对策研究
浅谈计算机专业群校企融合共育人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