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国学前教师政策的研究内容与特点分析

2019-01-17 01:40:30游显云
中小学校长 2018年12期
关键词:工资待遇教师资格幼儿教师

□ 游显云

学前教师政策是党和国家对学前教师各方面素质的要求,是对学前教师的培养、选拔、聘用、考核与职前职后培训等的规定,以及在职称、待遇、福利等方面的要求总和。[1]对学前教师政策研究内容及特点的分析,有助于充分把握我国学前教师政策研究的现状及不足,为后续研究明确研究方向。

一、近十年我国学前教师政策研究的内容

在中国知网以 “主题=教师政策and主题=学前教育政策 (关键词=学前教师政策or关键词=幼儿教师政策)(精确匹配)”为条件进行高级检索并分析高频关键词,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学前教师政策研究高频词的聚类分析

通过对学前教师政策研究高频词的聚类分析发现,已有研究主要对学前教师资格政策、培训政策、学前教师政策执行等内容进行了分类梳理和分析。

(一)关于学前教师政策的文本研究

学前教师政策的内容研究主要循着“进—用—出”的主线,对学前教师的资格政策、聘任政策、身份政策、教育培训政策及工资待遇政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关于学前教师资格政策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师资格政策经历了雏形阶段、规范阶段、专门化阶段三个发展阶段,呈现出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由零散杂乱到全面系统、由非专门化向专门化的发展趋势。[2]我国的学前教师资格政策文本主要有 《教师资格证书管理规定》《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 (试行)》《教师资格条例》和地方性教师资格考试的相关政策文本。幼儿教师资格制度作为幼儿教师资格政策实施的保障,历史上经历 “从无到有、从朦胧到相对明确、从粗放走向相对细致的过程”。[3]已有研究通过对我国学前教师资格政策文本和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的历史演进、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的探讨,厘清学前教师政策和幼儿教师资格制度的发展脉络和趋势,从不同视角对幼儿教师资格制度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较为全面、深入地分析幼儿教师资格制度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且部分策略措施也具有一定的操作性,这对幼儿教师资格制度的完善和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2.关于学前教师聘任政策的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政策文本中均对学前教师聘任进行了规定。已有研究理顺了学前教师聘任政策的发展脉络,明确了问题,提供了可操作的学前教师聘任改革办法,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已有研究集中于学前教师聘任办法的探究,对学前教师聘任制度本身的问题和原因分析不足,对学前教师晋升政策的研究尚属空白。在学前教师 “同工同酬”的呼声日趋热烈,学前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的背景下,如何推动学前教师聘任制度改革,建立学前教师晋升和激励机制需引起学者们的重视与关注。

3.关于学前教师身份政策的研究

国家对学前教师法律身份的规定是提高幼儿教师身份地位的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本对学前教师的地位、权利等进行了规定。已有研究也主要探析了学前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相关政策以及与学前教师身份地位紧密相关的编制政策的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阐明了学前教师身份政策中的问题与原因,论证了学前教师身份政策的可行性,尤其是分析了学前教师编制标准及其问题的原因,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已有研究多以幼儿教师一般群体为研究对象,缺乏对幼儿教师特殊群体如农村幼儿教师、男性幼儿教师、非公立幼儿园教师、非在编教师等相关政策的研究。在国家提出要 “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的背景下,如何推动幼儿教师 “身份制”改革,提高幼儿教师的身份地位;如何完善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推动幼儿教师身份政策的落实仍有待深入研究。

4.关于学前教师教育政策的研究

我国 《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学方案 (试行)》《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本均对学前教师教育培训进行相关规定。已有研究以多重视角分析了学前教师的职前培养政策、职后培训政策、“国培计划”等的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但关于学前教师入职培训政策及其研究尚属空白,这表明我国学前教师教育政策尚未形成体系。关于学前教师 “国培计划”政策的研究虽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现了政策研究中 “动静结合”的特点,但多以个案为例,研究视角微观,研究结果缺乏普遍性,提出的对策建议较多为理论层面的探讨,操作性不强。

5.关于学前教师工资待遇政策的研究

教师地位的高低是通过社会给予教师的报酬及其生活条件表现出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制定教师工资待遇政策的依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对学前教师的工资待遇进行了规定。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民办园教师、非在编幼儿教师及农村幼儿园教师工资普遍偏低,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关于幼儿教师工资薪酬的法律与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政策内容不明晰,责任分担主体不明确,政策执行不力。[4]深层次原因是 “身份制”管理模式,民办幼儿园教师、非在编幼儿教师缺乏国家法律政策的保障。[5]有学者提出设定幼儿园教师最低工资标准,提供工资补助,建立由财政 (或村)、幼儿园、个人三方或其中两方共同负担的缴费机制,建立幼儿教师社会保障制度等做法,对完善学前教师工资待遇政策,改善学前教师的工资待遇具有重要意义。

(二)关于学前教师政策执行的研究

政策执行是将理想层面的政策目标转变为现实层面的政策效果的动态行为过程及结果。目前,学界主要对与学前教师政策相关的计划、制度,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师 “国培计划”及幼儿教师资格制度的执行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了系列研究。研究表明,“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国培计划”的实施使幼儿园教师人数、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得以提升,但仍存在督导考核评估机制不完善,政策执行主体之间沟通与协调不足,组织和管理人员配备不尽合理,贫困地区幼儿教师受益较低等问题。也有研究对学前教育政策执行及幼儿教师职业资格政策执行进行现状调查,分析政策执行的原因和失真的具体表现,并提出提升学前教育政策执行力度的相关建议。

二、近十年我国学前教师政策研究的特点

(一)研究总量趋于上升,研究内容集中

从数量上看,通过使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 “学前教师政策”和“幼儿教师政策”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我国学前教师政策研究量总体趋于上升趋势。从研究内容上看,学前教师政策主要包含学前教师的资格政策、聘用政策、工资待遇及其教育与培训政策等内容,已有研究主要针对学前教师资格政策及学前教师培训政策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内容比较集中。在学前教育立法已提上议程背景下,未来仍需继续加强对学前教师各项政策的研究,尤其是对学前教师聘任政策、身份政策、工资待遇政策以及农村学前教师相关政策的研究,为学前教育立法奠定基础。

(二)以静态的政策文本分析为主

通过横向内容比较,针对历年学前教师政策的文本内容,采用教育政策文本分析法进行话语分析或内容分析。总体看来,学前教师政策研究大多偏向静态的政策文本分析,理顺了学前教师各项政策的发展脉络、演变趋势及政策文本中的存在问题,明确了学前教师及其相关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和原因。在对学前教师政策执行研究中,主要关注政策执行现状的调查与偏差分析,而有关学前教师政策执行中的过程性问题还需进一步加强研究。

(三)研究视角多元,研究方法趋于多样化

从研究角度来说,学前教师政策研究从历史视角、政策变迁视角等多维视角对学前教师政策内容进行了分析,从不同视角揭示了学前教师政策的发展变迁及其存在问题和原因。从研究思路上看,旨在描述、分析我国学前教师政策文本内容的研究偏多,大多采用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定性分析方法对学前教师政策的演进、特征及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呈现多样化。

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进一步夯实学前教师政策执行的理论基础,深入学前教师政策执行的实践,理顺学前教师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各责任主体间的关系,切实推动学前教师政策的研究发展。

猜你喜欢
工资待遇教师资格幼儿教师
受疫情影响停工停产期间,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待遇
湖南省2021年教师资格认定时间确定
科教新报(2021年13期)2021-05-12 19:46:57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20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在即
科教新报(2019年3期)2019-09-10 07:22:44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陕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认定分离
教育(2017年1期)2017-02-09 14:55:29
中小学教师有偿家教现象的思考
浅议农村教师职业现状
文理导航(2015年11期)2015-05-13 02:41:22
教师资格将打破终身制 明年起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实行定期注册制度
退休干部工资待遇问题探讨——以陕西省的调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