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多样化设计探索

2018-11-30 07:08朱万春
中小学校长 2018年12期
关键词:旗杆等式方程

□ 朱万春

教学活动是完整的教学系统,对课堂教学形成重要支撑,为学生带来丰富学习感知机会,已经成为教师施教的重要选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精心选择教学活动形式,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进入数学问题核心,对各种数理等量关系展开针对性探讨,并顺利构建数学认知体系。数学活动多元化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基本要求,凸显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有效塑造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问题探究活动设计调动学生数学思维

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发动学生展开释疑活动,这是最常见的教法应用。若教师能改变问题设计主体,让学生主动展开问题设计,或进行质疑活动,学生主观意识得到有力强化,学习效果也会发生质变。“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只有深入学习内容,对学习对象展开深入探究,才能形成有效质疑。“学然后知不足”。学生通过学习找到疑难点,这样的学习也是深刻、高效的,对调动学生数学思维有重要推进作用。

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质疑时,需要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基础展开调查,提升教学设计的契合度。比如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等式与方程》,教师先让学生自主研究教材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疑难问题。学生积极行动,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结,最终获得有价值的问题设计。比如,“要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必须满足什么样的条件?”“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方程是等式的特殊形式,这样说法对吗?”这些问题形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进一步探究。有学生说:方程的定义是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这说明方程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等式,另一个是含有未知数。也有学生说:方程是一种特殊的等式,或是等式中的一种情况,等式包括方程,所以它们之间属于包含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理解给出矫正性评价,对质疑、释疑情况进行总结。

教师发动学生展示质疑、释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很高,操作效果显著。这节课内容主要是认识等式和方程,问题较集中,质疑的问题也具有代表性。因为教师引导较到位,学生学习思考顺利启动,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良好。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对学生来说比较有触动性,因为常规教学都是教师提出思考问题,一旦变换设计主体,对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较突出。学生有了质疑机会,自然会非常珍视,展开深入研究之后,设计质疑问题。

二、实践操作活动设计丰富学生感官认知

数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教师从实践操作角度展开教学设计,为学生准备动手操作的题目,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感官认知机会。教材中的 “摆一摆”“拼一拼”“想一想”“读一读”等内容,都属于实践操作方面的活动,教师要有意识地对这些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处理,针对教学内容展开适配性设计,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渐进入数学核心,形成更贴近的数学认知体验。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时,教师先将课文中的课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列方程解答的基本步骤,然后为学生设计实地操作的实践活动:学校操场上有根旗杆,知道它有多高?现在只给一个皮尺,其他工具都没有,能测出旗杆的实际高度吗?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到操场上展开实际操作,看哪个小组测量最准确。学生来到操场上,开始展开小组讨论,如何操作才能测出旗杆的高度?有学生说:刚学了方程,自然要用上。也有学生说:可以这样操作:先测一个人的身高,再测量太阳照射的影子长度,以及旗杆影子长度,看旗杆影子长度是人的影子几倍,自然能算出旗杆的高度。学生找到解决方案,便开始反复测量,以便获得更准确的数据。测量数据出来后,开始计算操作。先设旗杆长度为x,可以列出算式:x/人身高=旗杆影子长度/人影子长度。因为旗杆高度除以人的身高和旗杆影子除以人的影子是等量关系,将相关测量数据带入其中,便可计算出结果。教师对学生实践结果展开点评,对学生的创意发挥给出积极肯定。

教师为学生设计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来到操场上实地测量,学生表现都较积极,表明学生对实践活动较青睐。从学生表现也能看到,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活力,学习呈现创造性,这对培养学生数学综合技能有积极影响。教师为学生创设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可以成功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学习呈现主动性。

三、生活经验活动设计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数学与学生生活密切关联,教师要注意接轨学生生活认知设计一些活动,促使学生运用生活认知经验学习感知数学。实地观察、实际测量、案例列举、数据分析、走访调查、信息搜集等,都属于学生生活经验关联的数学活动,学生形成的数学感知会更立体、可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切准学生经验认知基础展开设计,提升活动的适切性。不同年级、年龄段学生的生活认知有群体差异,教师要有关注意识,深入学生群体展开 “学情”调查,这是教学活动设计的基础和前提。

学习 《折线统计图》相关内容时,教师为学生布设生活经验方面的数学活动:我们每个家庭都有经济收支,也许有些家庭还有较明细的记录,不妨深入家庭,展开实地采访,搜集家庭近十年收入或支出数据,并以折线统计图形式展现,若数据不够精准,可以选用约数。学生拿到任务后,主动向家长搜集数据信息,并进行折线统计图设计。成果展示时,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教师对统计图进行点评,并发动学生展开深度解析:从家庭近十年收支情况调查中,发现什么问题或现象?学生开始观察统计图,展开热议。有学生说:收入逐年增长,甚至成倍增加,这表明家庭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也有学生说:家庭支出情况也是逐年增加,有些年份收不抵支,这是因为买房子造成的。教师对学生活动表现给出评价。

教师调动学生参与家庭收支调查,不仅获得丰富数据信息,为折线统计图准备充分数据资源,还让学生从家庭收支情况中分析生活变化,无疑是很好的德育教育机会。让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和家庭建设,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触动,形成更丰富的学习动机。

四、思维拓展活动设计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数学学习离不开课堂训练。训练活动设计时,教师要有拓展创新意识,为学生准备更多探索性内容,势必能成功激活学生数学学习思维。搜集身边数学案例、解读经典数学例题、实施数学生活应用、接轨生活进行课例创编、归结数学解题规律等,都属于拓展性数学学习活动,可以引发学生深度数学思维,特别是数学规律的总结、学习方法的探索,具有更高含金量,对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有重要意义。

发动学生展开多种实践活动,不仅能开阔学生学习视野,还可以成功调动学生数学思维,培养良好的数学感知意识。比如,教学 《组合图形的面积》相关内容时,教师便为学生布设教学活动:家里或周围有组合图形的地方吗?若有,实地测量一下,列出算式,计算实际面积。学生回家之后,到处寻找组合图形的地方,并展开实际测量、计算。经过一番实践操作,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课堂成果汇报时,教师发现不少创意性案例,有的学生将组合图形画出来,标记上测量数据,利用多种拆分手段进行操作,得到多种计算途径。教师发动学生对创意性操作进行重点点评,号召其他同学学习。课堂学习气氛顿时被点燃,学生议论纷纷。

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实地调查测量操作活动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利用多种手段展开活动设计,获得丰硕学习成果。从学生展示情况可以看出,教师活动设计具有极强针对性,成功激活学生参与热情。生活中有很多组合图形,学生平时不会注意,教师以活动形式展开教学发动,为学生提供更多数学认知机会。通过具体实践操作,学生由此建立的学习认知极为丰富。

数学教学活动形式众多,需要教师科学选择。学生数学认知基础、数学悟性、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教学活动选择时,教师要有观照意识,针对学生学习实际,为学生匹配适合度更高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更多实践感知的机会,并从实践操作中完成学生数学认知的构建。

猜你喜欢
旗杆等式方程
解析几何中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求法
迎接新学期
旗杆到底有多长
老战士
一个连等式与两个不等式链
关于几类二次不定方程的求解方法
圆锥曲线方程的求法
智力冲关·奇怪的等式
一个等式的应用
换旗窃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