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立体T型”中学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上海市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的探索

2019-01-17 01:40:30娄永琪
中小学校长 2018年12期
关键词:科目中学思维

□ 娄永琪

一、“立体T型”的设计教育框架

(一)从“T型”到“立体T型”

图1 “T型”人才的两种基本能力:垂直能力和水平能力(Ⓒ Dorothy Leonard-Barton, 1995)

在众多创新人才培养理论中,“T型”模式是其中最具影响的。所谓 “T型”创新人才 (见图1),是指能够结合以专业能力为主的垂直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职业能力,以及以整合为主的水平能力,这两种面向不同问题、在不同情境下选择性应用设计知识的能力的人才。[1]“T型”人才是 “各自学科里的深入问题的解决者,同时也有能力与来自不同学科和应用领域的专家进行沟通达成理解。”[2]笔者曾经用“图钉”的比喻来这样解释水平能力和垂直能力之间的关系:一颗图钉即便钉尖不够尖,但只要钉面足够大就一样能够钉进墙;而一根缝衣针即便针头很尖,缺乏钉面也没有办法钉到墙里。所以,水平知识和垂直知识是互补的。而图钉的钉面和钉身的交接,又是实现 “钉入”这个任务的重要因素,也是图钉质量的一个关键。这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言也是如此,真正的困难是如何实现垂直知识和水平知识的整合——也就是T型的交接处。[3]

2012年,笔者在 “T型”模式基础上发展了一个 “立体T型”的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框架,并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和同济大学中芬中心开展实践,学校根据培养目标,设定培养环节,通过培养环境和资源的配置,把各种各样的知识、能力、空间、人员和文化组织起来;鼓励与不同个性、背景和能力的伙伴的协作,更容易促成各种 “垂直知识”和 “水平知识”交织和链接,从而支撑老师、学生等教学相关者进行交流、互动和彼此成长,激发创新的可能;学生在由各种知识组成的 “知识的立方体”内游走求知,对求学者而言,每个人的学习轨迹和成长方式可以是完全不同的,但他们彼此都是宝贵的学习资源和成长伙伴;对学校而言,要通过刻意地设计实现“垂直知识”和“水平知识”的交织以及这种 “交织”发生的环境,提升学生的全面能力。

(二)设计:从“专业学科”到“通识学养”和“知识整合方法”

赫伯特·西蒙 (Herbert Simon)在他的 《人工科学》(The Sciences of the Artificial)中,就明确指出自然科学关注 “是什么”,人工科学则是研究创造,关注“应该怎么样”,而设计是人工科学的核心之一。[4]把设计作为整个大学培养学生综合心智、理性知识和技能的通识教育的一部分。这种开放性的思维模式一旦成为普遍意识,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设计实践的方式,还可以为教育带来转变。

与此同时,“设计思维 (design thinking)” 从“人”(需求/感受/体验)出发,面对真实世界的挑战,实现创意、商业和工程的整合,已经成为众多跨学科创新项目的新路径。IDEO公司更是开发了一套执行流程和工具包,采用“感同身受 (Empathize)、定义问题 (Define)、 创意想法 (Ideate)、快速原型 (Prototype)和测试迭代(Test)”五个步骤,使得设计可以更加方便地被更多设计以外的人群使用。[5]在某种意义上而言,设计是研究如何同时创造或满足 “需求”和“意义”的学科,因此,“设计思维”也越来越被当作一种有效的知识整合方法来进行使用。从 “T型”人才培养的角度,设计思维是帮助学生打通水平能力和垂直能力的有效方法,设计思维作为整合不同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通用方法和工具,把学习过程和真实的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不同文化、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学生和其他课程相关者相互帮助,共同学习。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他们的志向、见识、胆识、洞察力、动手能力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从“大学”到“中学”,创新教育的延伸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在创新教育的探索和尝试,推动了学科排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尽管学生入学时的考分越来越高,但我们认为他们在使命感、创造力、想象力、自主性和协作能力等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大学暴露出来的问题,其症结在之前的中学、小学甚至是幼儿园的教育就已经埋下了,这是中国大部分大学都面临的共同挑战。于是,笔者萌生了把设计驱动的创新教育模式从大学向前端延伸的想法:到中学,到小学,甚至到幼儿园。其中第一步,就是基于已有实践,寻求机会创办一所全新的中学,其核心就是基于 “立体T型”的框架与设计思维驱动,通过科目教育和PBL教育的融合来培养创新人才。2015年,在学校和黄浦区领导的支持下,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和格致教育集团决定接受笔者的提议和方案,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联合创办一所以设计思维教育为特色的全新公办中学;2016年,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和黄浦区教育局签署了共建 “上海市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的合作协议;2017年,我们迎来首批学生。从顶层设计上而言,这个中学有以下显著的特点:

(一)设计思维驱动的“T型”人才培养模式

设计思维是这所学校的最大特点,但这所中学并不像很多艺术学院预科或者附中一样,以培养未来设计专业的学生为主要目标。这所中学希望培养的是能主动应用创新精神和设计思维为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带来新的可能性的人才,他们可以来自各行各业,包括工程师、科学家、医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企业家、产业工人、服务业从业人员等等。“设计思维将赋予学生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着工具和拥有自信去改变世界。”[6]在这所中学里,学生基于崇高理想、应对未知世界所需要的创造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生活能力、项目能力、科学过程能力、领导力等都是能力培养的重点,而设计思维正是获得上述能力的点金石。

同样,设计思维在知识整合过程中的作用也逐渐被认识,美国就在 STEM ( Science, Technology,Engineering, Mathematics) 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 “艺术与设计”这个因子,从而走向了STEAM模式。当学生面对有待解决的新问题时,设计思维成为构建批判性思维、创造新知识以及形成持续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创新工具。如何尊重学生的自然禀赋,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教育资源配置和引导,帮助每一个学生发掘和发挥自己与生俱来的个性潜能,是一个永恒且常新的设计命题。

设计思维在这所中学里的应用主要包括 “愿景实现”“创新方法”和 “协作沟通”等三个主要内容,分别对应了 “战略思维”“产品思维”和 “交互思维”三种不同的思维模式,而学生的学习体验是核心。其中,“愿景实现”是关于学生如何针对使命和愿景,以及具体的学习问题,“跳出盒子思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一步步设计和落实学习的过程、实现学习目标;同时,设计思维鼓励学生主动地设计自己适用的创新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方法的创新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 “设计产品”;通过设计思维,促进教师、学生以及各学习相关方的 “协作沟通”,将有助于学生有意识地整合各种知识和资源,增进交往互动和协同学习,提升综合能力 (见图2)。

图2 设计思维在中学的应用 (Ⓒ娄永琪)

(二)PBL制和科目制相交叉的课程体系

在教学组织上,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一改以行政班为单位、以班主任为核心的传统教学组织模式,而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出发点来设计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

传统的中学教学是以科目制为主的,往往用割裂的方式看待知识:数学、语文、地理、历史、生物等科目,学生都要学,但是在学习时,这些知识之间并没有太多交集,在很多情况下,课和课之间甚至是竞争的关系。在全球知识网络时代,这种教学法已经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局限性。尽管如此,但我们认为并不应该将 “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科目这种深入地组织知识的方式还是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的策略是带有折中主义色彩的:把科目制和PBL教学结合起来,并促进这两个板块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具体而言,我们把科目制的教学压缩到60%,由黄浦区教育局安排的师资负责;而剩余的40%则采用PBL的模式,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负责启动,最终会以赋能的方式转由中学教师主导。这里四六开的比例,与五五开和三七开相比,更多的是一种隐喻,意味着两种类型课程的关系:以科目制为主,但两者比重已经非常接近了,更重要的是两者之间的交互和融合 (见图 3)。

其中PBL教学是这个学校的特色。PBL课程可以理解为文化科目知识融汇于生活情境中形成的“综合应用题”。我们鼓励学生直面日常生活的各种具体问题,而不仅仅抽象地、被动地、机械地学习知识。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选择参与不同的项目,综合运用各种科目和生活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一方面实现学科知识的融合和协作学习,[7]同时也使得“教学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组成部分”。[8]

除了问题导向型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 和项目导向型学习 (ProjectBased Learning),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情境把PBL解读为兴趣导向(Passion Based Learning)、 个性导向 (Personnel Based Learning)、 过程导向(Process Based Learning)、参与导向(Participation Based Learning)、实践导向(Practice Based Learning)、前瞻导向(Prevision Based Learning) 和伙伴导向型学习 (Peer Based Learning)等多个层面。

(三)PBL课程:链接多元知识和社群的协同平台

图3 40%的基于问题的课程以及60%基于科目的课程 (Ⓒ娄永琪 手绘)

PBL课程与基于科目的课程相互支持,就如 “T型”课程里的“横”与 “竖”关系。PBL课程大多采用走班制,即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和学习能力,结合培养方案要求和个人学术导师建议,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学生选择任何一个课题,其实都进入一个挑战学习和应用知识的场景。比如,苏州河水污染问题的解决,里面有数学的知识、物理的知识、化学的知识、地理的知识、管理的知识等等。从做中学,知行合一,实践既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也是学习的目的。[9]

作为“综合应用题的集合”,PBL课程成为链接各个不同科目和领域知识的平台。例如,2018年高一第二学期有个名为 “桥”的模块课程,完全是由中学教师主导。负责这个模块设计的魏娜和徐峥娅两位老师以“桥,Dream Bridge”作为这一项目的主题,以基础型课程相关知识为基础,从多个维度对 “桥”进行立体式解读,分别涉及了文学、艺术、历史、政治、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不同背景的老师汇聚在这个“话题”下,形成了共同学习的社群 (见表 1)。

大部分PBL课程都采用了“做中学”的学习方式。我们鼓励学生 “更多尝试,尽早失败”,既能收获更多的学习经验,也帮助他们思考学习的方式方法。学习的过程可能比学习的结果本身更重要,一个经过设计的学习过程,不仅帮助学生拥有丰富的学习体验,更培养了他们寻求把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能力在该项目中进行整合和重组方法的能力,从而实现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意识等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不管学生选择哪个问题或课题,对基于科目知识的链接效果是接近的,都能训练其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拥有持续有效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激发创造力的环境设计

在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这个项目中,教学空间和环境设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空间设计遵循和服务两大主要原则:“学生为中心”以及 “学校即社会”。在这两个原则的指导下,学校的空间具有以下特征:空间多样性适应项目制教学、空间可变性以适应灵活使用、模糊功能分区以强调交流和协同共创、活泼快乐安全以适合宽松的学习氛围等 (见图4)。

传统教学空间以适应老师教、学生听的模式为主,是一种单向教学模式,师生之间鲜有互动,学生的学习方式多为被动式。因此,空间都是围绕着教师使用的讲台和黑板或投影布置,学生的学习单元则主要是整齐排列的课桌。“用工业化的方式办教育——使得教师成了演员,而学生成了消极的接受者。”[10]

表1 “桥,Dream Bridge”整合多科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图4 创新的PBL学习生态系统 (Ⓒ寻冉)

在这个中学,学生是主体,一切从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出发。根据科目制和PBL制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学校配备了各种不同的教学空间。PBL制的教学空间既包括众多小型的项目房间,以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小组工作需求;也包括灵活多变的大空间,以适应更多成员一起工作的需求。透明、开放、灵活使用成为了大部分空间的特色,这种视线的通透和空间的流动可以帮助学校形成一种 “共同学习”的 “互动式的学习者社群”的氛围。我们希望通过设计激励使用者 “参与其中”,在积极参与的同时完成培养目标。

正在建设的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虎丘路校区,是学校的创意教学部。这个四层楼的空间将是一个立体农业系统:一个巨大的鱼菜共生系统。这个系统中,与一般的种菜养鱼的系统不同,这个模块化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开源硬件和软件系统。它并不是一个景观设计作品,更是一个巨大的互动性、共创式、生长型的教具。设计师只设计和建造这个系统的框架,而学生需要把他们的创造不断地往里面叠加。比如,学生可以用他自己设计的手机APP遥控为植物浇水,或者调整LED的光照帮助植物生长。同时,这个系统同时也会不断地提醒同学们,人工系统本身是脆弱的,需要格外用心去维护其平衡运作,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学校即社会”,这个中学和社区将实现充分互动和资源共享。中学的空间会充分开放给社区,同样,周边社区的很多资源和空间也会开放给中学。我们希望学生要走出校园、走进社区,既要在真实的社区中直面真正的现实问题;也要将创新理念带到社区中,形成社会影响力。现在,学校正在推动和周边的美术馆、展览馆、酒店等合作。我们设想的愿景是:学校是社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也是更大范围的学校。

三、小结

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是中国特色教育背景下,由大学学院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协作,在教育创新领域做出的一个大胆尝试。除了设计思维驱动,实现科目制和PBL制教学整合这个主要特色外,我们还希望通过一些 “大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启发学生在融合知识学习和应对这个时代复杂而多元的挑战过程中,培养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主动担当的心智模型,发挥中学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尽管这个学校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如何同现有体系对接,是这个学校一直考虑的问题。例如,从招生而言,这个中学是全市招生,学生需要经过创意能力的综合测评以及中考这两轮遴选才能进入这个中学学习。我们也为这个学校设计了多元出口,也就是多种升学途径,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报考国内大学或申请国外大学。尽管我们为这所学校设计了多元出口,但事实上我们还希望通过我们的实践来验证一个假设:由于设计思维的导入,这所学校的学生在应试能力上可能也有出色的表现。设计思维驱动科目制和PBL制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养成,而这是学习效果的根本保证。设计思维鼓励每个学生创造性地开发自己的学习方法,也会使得学习本身充满了乐趣。我们觉得应试和创新精神之间本身并不必然是一对天生的矛盾。人生处处是考场,我们反思应试教育,不是反对考试本身,而是反对用现在这种如此机械、乏味和低效的方式去获得应试的能力。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学校的实验,在饱受争议的主流中学教育体系以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我们相信,中国中学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具有独特性的,因此,与之相关的解决策略的研究、开发、应用和尝试也将具有类型学意义。

猜你喜欢
科目中学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考试与招生(2022年2期)2022-03-18 08:10:02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让讨厌的科目“牛”起来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