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

2018-11-30 07:08:23范玲芳
中小学校长 2018年12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情境

□ 范玲芳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乐于接受直观、生动的知识,对单纯文字或语言描述的认知兴致不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涉及道德引导和法治教育等理论内容,多是静态知识点,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课程教学目标实现有一定难度。因此,为活跃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激活低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展开多元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地创设带有情绪色彩、以生动、形象为主的教学环境,特别是通过音乐渲染、实物演示、生活再现和表演体验等,为学生营造更鲜活的课堂情境;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融入课堂学习,促使学生展开深入学习和思考,从而全面塑造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学生健康成长。

一、音乐渲染情境,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小学低年级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课堂若缺少乐趣就会失去活力,学生学习效果可想而知。音乐具有独特的旋律、节奏等,其表达效果非常强烈,能轻易引起倾听者心灵的共鸣,传达出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综观教材和低年级学生学情,有针对性地筛选音乐,通过播放恰当的音乐歌曲或旋律,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增添一些生机。通过音乐渲染情境,很容易把学生带入预设环节,学生学习动力十足,这就为接下来课堂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可爱的动物》,侧重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爱护小动物,唤起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教师通过对一年级学生的了解,提前预设教学环节,选取符合学生爱好的音乐作品,对课堂教学情境进行渲染,引领学生步入更深入学习。上课伊始,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儿歌 《动物说话》,随着音乐的响起,教室里充满着愉悦的旋律,有的学生已经开始跟着哼唱起来:“小鸡说话,叽叽叽;小鸭说话,嘎嘎嘎;青蛙唱歌,咕咕儿呱。”课堂学习气氛异常浓烈。这时,教师顺势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动物的叫声是自己知道的,可以学一学给大家听听,学生迅速活跃起来。当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时,教师组织学生讲述自己和动物的故事,比如养金鱼、小猫、小狗等的经历。经过这节课学习,学生对动物有了更深入认识,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学生道德情感得到升华。

教师利用 《动物说话》的儿歌渲染教学情境,符合一年级学生成长规律。这成功激活学生对动物的情感,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在教师的引导下,课堂互动和谐,学生学习认知得以巩固和发展。

二、实物演示情境,拓宽学生探索空间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认知范围有限,对很多事物只停留认识层面,没有深入了解。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学生经常会分辨生活中事物的安全性或者用途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提升学生安全或者规则意识。在传统课堂,教师讲解或让学生直接看相关图片,都不够直观,学生的印象不深,课堂教学很难完成道德情感的升华。所以,教师创设实物演示情境,以实物为中心,依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从多角度展示实物,学生跟随教学情境的展开,慢慢融入课堂学习,课堂教学效果异常显著。

学习 《别伤着自己》时,一年级的学生对事情都充满好奇,对家里的许多东西,都想摸一摸、碰一碰或尝一尝,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会伤到自己。这节课,教师重在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意外伤害处理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形成居家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课堂教学展开后,教师先给学生呈现一些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找一找,哪些做法是错误的,该如何做?当学生辨别出来之后,教师拿来家庭常见的几种物品,比如水果刀、插排、剪刀、玻璃花瓶等,让学生说说,这些物品存在哪些安全隐患?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这个环节让学生明白该如何辨别和规避危险,学生家庭安全意识有所提升。接着师生需要学习处理一些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多数教师的语言讲述不够形象,学生掌握效果较差。这节课,教师利用实物演示,准备好药棉签、创可贴、医用胶带、碘酒等,为学生演示轻微的割伤、划伤该怎么处理?轻微的烫伤该如何处理?课堂中教师分步演示,时时请学生上台演示,学生真正掌握一些有用的生活技巧。

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实物演示情境,拓宽学生探索空间,学生从演示中明白当遇到轻微的割伤、烫伤该如何正确处理,增强学生安全防护意识和意外处理能力,进而大大提升学生适应生活能力。

三、生活再现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思维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侧重生活性,很多教学内容都来自学生身边生活,旨在让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为学生终身生活奠基。社会生活资源丰富,教师针对具体教材内容和操作情况,选取合适的生活案例,进行加工,并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全方位再现生活情境。小学生处于成长的起步阶段,合理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倍感亲切,学生学习欲望强烈,这就迅速引发学生主动思维,学生主动交流自己感受,学习实效自然值得期待。

学习 《快乐过新年》时,一年级的绝大部分学生对于过新年都不陌生,并对新年充满很多期待。本节教材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新年的欢乐与祥和时,帮助学生认识春节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并学会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卫生。上课伊始,教师利用大屏幕展示一段过春节的视频,所有的画面,学生几乎都经历过,有很多话要表达。此时,教师让学生交流:我们是怎样和家人一起过春节的?一位学生提出,每到春节时,最让他难忘的就是与家人一起逛庙会,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这时,教师利用视频再现逛庙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讲一讲在逛庙会时,有没有不开心的事情,学生多数认为比较拥挤,有时会与家人走散,有时还会丢东西,钱物被盗,甚至还有人乱扔垃圾,有许多不便。教师顺势询问学生在人多拥挤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遵守公共秩序,如何保护自己?学生纷纷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课堂学习气氛非常热烈。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过新年时的视频,视频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件,学生有话可说。这就引发学生主动思维,使学生展开有效的学习。教师借机引出逛庙会的事情,与学生一起探究在庙会中遇到的各种烦恼,不断提升学生自身道德素养。

四、表演体会情境,强化学生道德品质

小学生喜欢多彩的课堂,对游戏没有抗拒力,并且天生具有表演天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多用故事或者经典案例讲述道德和法治理论,这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利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抓住小学生特点,从课堂表演体验切入,创设表演体会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深入体会角色的心理。这样课堂教学氛围热烈,学生必然对教材内容产生亲切感,主动加入演绎,从而很轻松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实现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强化。

学习 《我们小点儿声》相关内容时,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规则的认知还仅处于能与不能的简单层面。这节教材内容通过让学生体会大声说话是不文明行为,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让学生感受公共场所安静环境给人带来的愉悦。为让学生感受不文明行为给人带来的不悦感,教师设计表演体验环节,给学生固定几个场所,比如图书馆、电影院、教室等,让学生同组之间自由设计不文明的行为,让几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表演:在图书馆大声喧哗、在教室内打闹、在电影院大声接打电话等。学生演绎之后,教师让学生谈感受,特别是参与表演的学生热情更高,说出自己真实感受,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会影响别人的学习和休息,学生感受颇深。接着教师继续提问,应如何减少这些不文明行为?如果你发现这些不文明行为你会怎么办?此时,有的学生说:“可以制作醒目的标语,挂到一些公共场所,以此来减少这些不文明行为。”教师自然过渡,让学生小组之间合作设计标语,课堂教学达到高潮。

教师创设表演体会情境,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到大声说话的弊端,明白小声说话是对别人的尊重,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强化学生道德素养的目标。

情境教学法的主要目标是激活学生学习主动性,强调利用具有形象、感染性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在直接、鲜明的引导下,进入特定情境,感知教学内容。教师通过创设音乐渲染、实物演示、生活再现、表演体会等情境,使学生主观积极性被激活,学生带着强烈欲望参与学习。这样,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而且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护患情境会话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