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春
(江苏省泗洪县教师发展中心,江苏泗洪 223800)
所谓“问题引领”,是指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师生再共同梳理、筛选并改造成一些有利于学生解决且指向本质、涵盖教学重难点、有层次的数学核心问题。以这些问题为载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自主解决”,是指教师要按照提出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求解,进而深入探究问题,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建构学生自己的知识网络,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下面,笔者以《圆》的教学为例,谈谈几点思考。
在学习新的课程时,教师往往会利用情境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跟着教师的节奏主动学习。现在很多教学内容都是通过多媒体来呈现的,多媒体可以更立体、更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学生对其很感兴趣,但仅仅依靠多媒体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指向本质的、涵盖教学重难点的、有层次的数学核心问题,会使他们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愿望,使之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1]。
【教学片段分析一】
师:同学们,大家在生活中都见过圆形吗?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
(在学生们回答完以后,教师在多媒体上显示出生活中的圆形的物体,如钟表、圆柱子、杯子的盖子、盘子等,当学生看到这些熟悉的圆形物体后,会有一种亲切感,这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情感基础。)
师:那我们大家都画个圆好不好,自己动手画,画完以后,我们比一比,看谁画的圆更好、更漂亮。
(学生们开始画圆,大部分都不能画好。)
师:大家都把画的圆举起来,互相看看,你们画得怎么样,漂不漂亮?
生1:老师,我画得一点也不漂亮,画了好几次,还是画不圆。
生2:老师,我也是,已经很努力了,就是画不好,没有投影上的好看。
师:很明显,同学们都在认真地画圆,但是都没有画出标准的圆,这是为什么呢?
在此,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们陷入了思考中。如此学生们就会在教师的悉心引导下努力学习,激发其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他们很自然地想到用画图工具来画圆,这样就自然地过渡到“圆”的知识教学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想象,经过亲身体验,如此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作为教师,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去感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巧妙地设计一些合理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并给予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去探究。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自主探索,并解决问题,最终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经验。
在《圆的周长》这节课中,教师设计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从中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从而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片段分析二】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画圆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定点和定长,定点就是圆心,其代表着圆的位置,定长为半径,其决定圆的大小。那么圆的半径还能决定什么因素?
生1:圆的周长会随着圆的半径增大而增长。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说的对不对?是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还是我来告诉大家答案?
生2:老师,让我们自己讨论,你直接告诉我们答案这样没意思。
师:好。那在讨论之前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怎样来测量圆的周长呢?
生3:我们可以用一根线来围住圆,然后把线拉直,最后测量线的长度,就可以知道圆的周长了。
生4:我们可以利用刻度尺来测量,让圆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周,就可以知道圆的周长了。
师:那么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大家通过小组合作来研究一下吧,看看圆的半径和周长到底有什么关系。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清楚两个问题,一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加深他们对圆周长测量的印象;二是要让学生知道圆周长和半径的关系。如此,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学习,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没有方向。教师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可以在交流、操作、观察中逐渐梳理概念,进而深刻理解圆周长和半径的关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地积累数学经验,逐渐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教学中,如果学生找不出问题的答案,那么,教师就会直接告知学生答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数学知识虽然来得比较直接,但是学生自己没有进行独立的思考,因而数学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因此,我们需要用问题来引领学生自主思考,自主理解,并自主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地靠教师的讲解。
比如,在做以下练习时(如图1),这道题要求学生用三角尺和圆规来画出这些美丽的图形。当学生看到这些美丽的图形时,瞬间被吸引住了,但是大家左看看、右看看,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没有一点头绪。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会边演示,边讲解这些图形的绘画方法。学生可能学会了画这些图形,但是他们没有经过思考、研究,能做的就是模仿教师的方法,这样长久下去,对学生学习经验的积累、数学能力的提升是有消极影响的。而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改变,效果可能就大不一样了。
图1
【教学片段分析三】
师:同学们,这些图案漂亮吗?你们想不想尝试画一画?
生1:这些图案很漂亮,可是老师这个怎么画呢?
师:大家一起来研究下这些图案有哪些共同的地方呢?
生2:这些图案都是由曲线组成的,怎么样才可以画好这些曲线呢?
师:是呀,曲线怎么画呢,既然在这一节出现,我觉得肯定跟圆有关系,我们来研究下,漂亮的图案跟圆有什么关系?在图案上有几个圆形,它们的圆心在哪?通过画圆能完成吗?
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于是,学生纷纷动手画起来,“这是半圆,那是另一个圆的圆心”。通过教师的指引,学生都找到了共同点,很快就画出了漂亮的图案。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朝着目标前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探究,最终解决问题,既让学生获得了知识技能,又提升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引领·自主解决”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