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汉字科学规律 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2018-12-28 07:21蔡晖岚
名师在线 2018年32期
关键词:引申为部首规律

蔡晖岚

(福建省石狮市实验小学,福建石狮 362700)

引 言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1]。考古和文献记载说明,至少在四五千年之前,汉字已经诞生并日趋成熟。汉字经历了早期的图画文字、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发展历程,尽管在形体上、读音上或字义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在性质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遵循汉字科学规律,可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遵循汉字科学规律,系统识字

每个汉字都是由形、音、义组合成的小系统,又从形、音、义的不同角度与其他汉字产生联系,构成了纵横交错的各种系统,从而汇成了汉字大系统[2]。以部首系统为例,部首具有以简驭繁,表征汉字意义之效,如大家熟悉的“亻”“讠”“艹”“扌”“口”“犭”“氵”等,一个部首就是一个系统。《新华字典》“部首检字表”的“部首目录”中有201个部首,可我们大多数人只能正确解析常见的约40个部首,也就是说,只能较好地掌握汉字里的40个系统。

比如,部首“彳”,我们都念双人旁,因为部首“亻”称作单人旁,“彳”是在单人旁上再加一撇,所以称为“双人旁”。其实,我们只是告诉了学生“彳”的形,但是这个部首是什么读音?表示什么意思?带有“亻”的字跟人有关,那么带有“彳”的字跟两个人有关吗?事实并非如此。

由于“彳”对学生来说只是一个符号,没有构形理据,所以,学生在认识带“彳”的字时只能逐字记忆,不仅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容易导致错别字泛滥,让学生产生汉字难认、难记、难写的印象,进而影响识字教学的效率。

部首“彳”,音chì,甲骨文写得像十字路口,其实就是楷书的“行”(háng)字,分开是“彳”“亍”(chì chù)二字。“彳”作部首表示道路、行走在路上,如“行(háng)、街、径”均指道路;“行(xíng)、征、往、徘、徊”都与走路有关;“得”本指在路上捡获;“待”是为等候他人而暂停走路;“很”原指路难走,引申为非常;“彼”本指前往另一处,引申为远指;“律”本义是遵循,引申为法律;“微”本指隐蔽行走,引申为微行;“衔”本指为控制马行走而勒在马口中的金属嚼子,引申为用嘴叼着(如“衔枚”),进而引申为衔接……当学生明白了“彳”这个部首的形、音、义,便会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彳”这个系统的一批字。

二、遵循汉字科学规律,适度溯源

汉字集形、音、义于一体,具有“因义构形”和“以形表意”的特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表意文字。汉字这一独特的表意性决定了汉字教学离不开汉字的构字根本。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自读课文《魔语瓶》中“捧”与“撑”是要求学生认识的两个字(如图1所示),这两个字都带有“扌”,说明这两个字都与手的动作有关。那么,为什么“捧”字表示捧的动作,“撑”字表示撑的动作呢?这两个字右边的部件是否有含义呢?课堂上,笔者出示了这两个字的金文,说:“同学们,这是‘捧’和‘撑’两个字以前的写法。你们猜,哪个字是捧,哪个字是撑?”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在学生猜的过程中再与这两个字的图画相印证,这样,学生对这两个字的字形及字义都有了直观的认识。

图1

无独有偶,参与《魔语瓶》研课的王老师在执教三年级《和氏献璧》一课时,要求学生会写课文中的“捧”字,可很多学生将右下方的部件多写了一横,写成“丰”。于是,王老师给学生补上“捧”字的溯源,学生明白了很多只手小心翼翼地托着的动作是“捧”,右下方的部件是其中一只手的变形,之后他们再也没有出现将“捧”字写错的现象。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远比反复强调“捧”字的右下方是两横还是三横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遵循汉字科学规律,自主识字

遵循汉字科学规律系统识字,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的自主识字的能力。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是必要的,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才是识字教学的目标。因为这决定着学生今后识字能力的发展,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重要的方法之一是传授给学生科学分析汉字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地自主学习更多的生字。

比如,“王”部,通常被人们称为“王字旁”,其实这个偏旁应该是“斜玉旁”,像“玛、瑙、琥、珀、玫、瑰、珍……”字都与玉石有关,而与权力无关。“斜玉旁”不等同于“王字旁”。大家之所以把“王”部认作“王字旁”,是因为现代汉字中“王”字和“玉”字的差别只在一点,有点就是“玉”,没点就是“王”。但如果人们知道了“玉”字和“王”字的本源,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了。

“玉”字像用一根绳子穿着几块玉石(如图2所示),本义指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从甲骨文到金文和小篆,都是用三横一竖来表示,与“王”字相似,到隶书的时候才多了一个点。“王”字最早的字形是一把大斧(如图3所示),上面是斧柄,下面是宽刃,这就是实力和权威的象征,所以古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

图3(王)

图2(玉)

在古代,“玉”字和“王”字的写法都是三横一竖,不同的是,“玉”字的三横是均匀分布的,且一样长短;而“王”字的三横之中间一横稍短,并且靠上一些。关于“王”这个字里的“三”还有一种说法——《说文解字》有云:“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可见,“三”的本意并不只是个数词,而是代表天、地、人。而“王”字表示的是近似于天的人,所以中间那一横靠上一些。当学生准确掌握了“斜玉旁”的知识,就会在“心理字典”里形成一个“斜玉旁”的系统,当他们遇到带“斜玉旁”的字,就会自己分析,做到意义识记。比如,“琨、琪、玖”等字都表示一种玉石;“玲、珑”是形容玉碰击的声音;“珏”表示合在一起的两块玉。可见,意义识字的效果远远高于机械识字,这种分析能力是机械识字的方法培养不出来的。

结 语

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指出:“要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就必须进一步研究小学识字教学的规律,包括学生的汉字学习的认知规律和汉字本身的规律。”厦门集美大学金文伟教授亦指出:“科学的汉字教学,关键在‘科学’二字,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汉字本身的科学,二是教学方法的科学。”遵循汉字科学规律进行识字教学,给识字教学注入了活力,当汉字像“画”一般出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必将印象深刻。遵循汉字科学规律进行识字教学,不仅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还能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使他们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猜你喜欢
引申为部首规律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弄清偏旁与部首
兔死狗烹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系在绳上的“冬”
神奇汉字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