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君
(江苏省海门市海西幼儿园,江苏海门 226100)
幼儿园的童话课程,是了解每个幼儿能力和特质的媒介之一,通过阅读、绘画、手工、表演、创作等形式,让每个幼儿在不同的领域展现专长和兴趣,并采用不同途径来增强幼儿的专长,弥补幼儿的不足。最重要的是,在不同的智能领域中,各有所长的幼儿都能获得自主性,并得到他人的尊重。笔者结合教育实践,从“赏”童话、“讲”童话、“演”童话、“画”童话这四个方面阐述童话课程的教学策略,分享童话课程实施的点点滴滴。
“赏”童话是以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为载体,让幼儿通过在与教师共同阅读、与同伴互动阅读、自己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赏”不仅仅是看而已。在课程中,教师要通过选择合适的优秀文学作品,采用适合的实施方式,结合立体的阅读环境,让幼儿在游戏的体验中、音乐的烘托下、阅读的氛围里,感受童话中人物的情感,体会作品所表达的精神和传达的情思哲理,从而让幼儿体会童话故事的魅力,全面提升他们阅读欣赏、理解童话故事的能力。
何为“讲”童话? 就是通过口头表达将人物、环境、情节表述清楚。“讲”童话就是通过专门的活动培育幼儿的童话讲述能力,使幼儿爱讲、会讲、能讲童话故事,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如何才能让每个幼儿充分体验、充分表达?教师需要运用以下两种表现方式。
方式一:表达形式的多元化。如何说故事? 形式有哪些?幼儿园应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不同年龄特征,组织不同的表达活动。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语言能力较弱,表达往往需要通过观察模仿或是身临其境才能得以实现。例如,在幼儿园童话节的背景下,教师开展生动活泼的“童声念童谣”语言活动,从而降低表达的难度,用朗朗上口的语句去再现情境,从而实现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中班幼儿较小班而言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基础,但话语还不够丰富,语言还不够生动。由此,中班讲童话的表达形式是复述、模仿[1]。
方式二:合作方式的多元化。运用幼幼合作、师幼合作、亲子合作等多元化的合作方式,让幼儿在童话故事欣赏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想要表演的角色,并合作讲述故事。这种形式的童话故事讲述,即使角色富有个性化,也使幼儿尝试倾听他人,并因此知道每个角色都有其重要性,明白默契的配合比精彩的个人更为重要。除此之外,多元化的合作还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使幼儿在幼幼合作、师幼合作、亲子合作的过程中获得经验。
“演”童话就是大家最熟悉的童话剧表演。根据童话课程指南的要求,教师应在幼儿能够自主欣赏童话故事、了解故事童话角色的前提下,让他们带着对这种作品的喜爱自主地去分配角色,自主地寻找道具,自主地形成自己的表现方式[2],以彰显幼儿们成长中的点滴精彩。对此,教师应实施好四种策略。
策略一:童话作品欣赏。每个学期幼儿园要让幼儿欣赏一些优秀的童话剧,帮助他们在今后的表演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表现。当然教师也不只是简单地让幼儿去欣赏,每次看童话剧之前,教师要让幼儿们知道今天的童话名称,并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
策略二:童话问题解答。在每次围绕童话表演讨论时,教师应多提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如“你觉得你这个角色表演的难度在哪里?你觉得哪些地方还不会演?你觉得听得懂但是演不出来的又有哪些地方?”通过一个个的问题,让幼儿们在思考、讨论中提高表演能力和表演兴趣。
策略三:优化童话环境。创设富有情景性、逼真感的场景,是幼儿表演好童话剧的关键。爱模仿、好表演是幼儿的特点,逼真的表演环境可以让幼儿真正地融入童话故事情景之中,从中体验表演的乐趣。教师还应根据故事内容及时更换和调整表演环境,有目的地不断完善和更新幼儿的表演材料,如增添一些动物小头饰、小老虎的尾巴、小动物的花裙子等。特别是设计可以移动的道具,如地面装饰的材料,拿起来又可当作故事表演的主要材料。这种直观、形象的表现手法有助于幼儿表演童话剧,使每个幼儿能马上融入童话故事的情境中。
策略四:自编自演童话。童话剧从哪里来?由教师改编?由家长操刀?都不是。幼儿具有戏剧天性,天生是演员、剧作家和导演的结合体,幼儿的舞台幼儿自己做主。童话剧《不爱吃蔬菜的牛牛》源自午餐时一个小小的“插曲”:杉杉不喜欢吃蔬菜,光吃肉,每次都把蔬菜放入残渣盘中或者给旁边的小懿吃。这次,小懿抗议了:“我不要。”笔者看到这一现象陷入思考:现在的幼儿,家庭条件优越,又被家长视为掌中宝,使部分幼儿较为挑食。于是,笔者萌发了一个念头,将“小插曲”搬上班级的表演区。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幼儿参与到了表演活动中,不久,他们自编自演的童话剧《不爱吃蔬菜的牛牛》诞生啦!
在幼儿排练、参演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剧情的推进,幼儿挑食、偏食的坏习惯也有了很好的改善,进餐时会有幼儿不经意地说:“吃了茄子,健健康康身体好。”“吃了萝卜,眼睛大又圆。”幼儿们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们体验到了童话剧表演带来的美妙感受。
当幼儿倾听童话故事时,他们能够轻松、愉快地运用手中的画笔,以自己独特的符号、特有的方式,将自己的观察、理解和想象的情景在画纸上描绘。画画的过程是他们在用“另一种语言”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把画笔交给他们,让他们用画笔“讲述”他们鲜活的童话故事。
每个不同的童话故事,都在开启幼儿更宽阔的心扉;每幅不同的美术作品,都在讲述幼儿富有想象的童话故事。这一幅幅作品会把我们带进幼儿的童心世界,从而感受幼儿的喜怒哀乐,深刻了解幼儿的思维和梦想;会让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去欣赏幼儿的智慧,与幼儿分享从中得到的快乐;让幼儿的故事表现变得更加丰富,让幼儿体会童话故事的情趣所在。
每个幼儿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在童话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用开放、独特的教育观浸润每一颗童心。幼儿教育应将继续贯彻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课程游戏化精神,让这一精神真正融入童话课程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行动中,并抵达每个幼儿的灵魂深处,伴随每个幼儿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