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纪芳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恒大小学,山西太原 030032)
近两年,笔者一直以随笔、反思、案例等形式记录、思考着自己的识字课堂,并努力地创设识字情境串,即整堂课一个大情境。尝试将“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巧妙结合,同时结合学校的“情智教育”理念,摸索出了低年级“一串两法”识字教学的模式。
集中识字是按照传统的教学经验,让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快速集中注意力,先准确认字,为课文学习扫清生字障碍。随文识字,则是把生字放在特定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去感知、理解、掌握,使教学内容多样化[1]。有读、有说、有写, 人人动脑、动眼、动口、动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符合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二者既可以独立应用,也可以相互结合,互为补充。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学生认字的效率。
(1)激情导入,创设情境串;(2)认读课题,初识生字;(3)结合课文,创设情境,初识生字(集中识字);(4)多次复现,巧妙渗透(随文识字);(5)指导书写;(6)游戏情境,检测识字效果。
对于好奇心比较强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识字是一项比较枯燥的差事,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上课伊始,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可利用直观的教具或课件,也可配以风趣、机智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教学有一个好的开端。创设情境最好是一个情境串,即整堂课一个情境。其中,运用音乐、歌曲等是创设情境很好的方法。
例如,在进行《小小的船》教学时,教师出示蓝天图,让学生边唱“一闪一闪亮晶晶”,边贴星星;《雪地里的小画家》以《雪绒花》歌曲开课,让学生一下子进入了教学情境。有时在课堂教学中穿插音乐,也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学,渲染情境。如《小小的船》引导学生感受“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坐在月亮上,会看到什么?此时适时播放乐曲《小小的船》,能立即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因此,在认读课题时巧妙地认识生字,展示识字方法,能无形中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仍然以《小小的船》为例,认读课题之后,“船”是这节课要认的生字。此时出示小船图片,结合图片对比记忆“船”字,进而认识“船”,认识新偏旁“舟”字旁。
有的字既要求会认,也要求会写。在认读课题时,可以将“认读课题,认识生字,指导书写”三合一,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教学《小伙伴》一课时,认读课题后,让学生们说说自己是怎么认识“伙伴”两个字的,并适时引导学生复习形声字识字的规律和方法,然后在田字格中书写“伙伴”两个字,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和重点笔画,加强学生对生字的书写能力。
小学低年级的识字量很大,教师在教学时要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采取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让生字反复再现,使学生从整体上自主识记,巩固生字。
在初识生字时,一般采用集中识字法。在集中识字时可以在课文整体的情境之下,创设识字的小情境。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在识字教学中,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1.情境的创设
如在教学《小小的船》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1)和星星交朋友认准星星的名字——读准字音;(2)巧记星星的样子——认清字形;(3)和星星捉迷藏——课文中认读;(4)摘星星——达标检测。
2.基本流程(要遵循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1)带拼音认读生字。一年级上学期,注重强调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年级下学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对字音进行归类;二年级注重特殊、易错字音,如多音字、轻声字等。
(2)去拼音认读,同桌互读互听。一年级上册注重识字方法的教授(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要求会认的字,掌握其中的规律,提倡一课一得,一课传授一种识字方法,不可过多,之后的课堂再注重巩固)。例如,《小小的船》注重会意字识字方法的渗透,如手在目上——看,结合图片教学,效果更好。《识字4》注重形声字识字方法的渗透,如蜘蛛、蚂蚁、蝌蚪、蜻蜓等。通过找相同、找不同,学生们就会充分感受到形声字的独特魅力,渐渐学习并使用。
一年级下册注重识字方法的运用,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介绍好的识字方法,同时说出自己的识字难点,先同桌、小组内商量解决,解决不了的再集体交流。集体交流可以先交流哪些字是原来就已经认识的,是怎样认识的(如从电视、广告牌、食品袋、故事书上认识,在游乐园、幼儿园时认识的等),以此激发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识字渠道。然后重点识记较难的生字,提高课堂识字效率。
到了二年级,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归类识字。当学生说到形声字识字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字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而引导学生将生字按方法整合,提高识字能力。
(1)在学文的过程中,幻灯片中打出的文字,只要有“我不会认”的字,就用红笔标示,力求与生字多次“见面”,最终达成识字的目标。
(2)在学文中,将识字与学文巧妙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爷爷和小树》中“夏天到了,小树给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爷爷不热了”。当“伞”字一出现,伞的图片也相应出现了,字和图一对照,学生在字中找到了图片,在图片中找到了字,这样学生对象形字的特点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随文识字虽说巧妙,不露痕迹,但是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备课、充分掌握要求认的字,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形声字规律、会意字规律、猜谜识字、编儿歌等),然后再在课堂上巧妙渗透。
(4)随文识字还需要教师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点滴积累教学资源。如《雪地里的小画家》,有一年雪下得特别大,笔者带领学生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还特地给学生们拍了几张照片。当时拍照只是出于留念,但没想到应用在了《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堂课上,而且非常成功。当学生们看到自己在雪地里快乐玩耍的照片时,一下子回到了那个快乐的上午:“下雪啦!下雪啦!”空气里弥漫着快乐的气息。笔者告诉学生们:“‘啦’字的‘口’字旁就是他们的小嘴巴,这样的快乐‘。’已经表达不了了,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个新朋友‘!’,当你有特别强烈的感情需要表达时,它可以帮你的忙。”本堂课通过朗读练习,认识“啦”字,认识“!”这个新的标点符号,一气呵成。
汉字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低年级起步阶段,一定要打好学生的写字基础。新课标特别提出“每节课不少于10分钟的写字”。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识字能力,重点指导,严格要求。指导写字一般遵循“一看、二写、三对照”的原则。
(1)观察字形。可让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特点、笔顺规则、关键笔画以及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以便在指导学生书写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指导书写时,教师要有精妙的语言引导。如《回乡偶书》中的“客”字:客人来我家,家里要宽敞,宝盖头要宽;客人住在房间里,要舒服,撇捺要舒展开。
(2)范写指导。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规范书写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要有重点地在田字格中做书写示范。
(3)描红临写。教师做范写后,要让学生在课本上先描红、再临写。此时,教师要走下讲台,巡视学生的书写方法,纠正学生的不良姿势,促使学生养成提笔即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与正确的书写姿势。
(4)展评激励。学生练写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书写进行展评,及时给予鼓励与帮助,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在最后的“达标检测”环节,可以通过游戏来检测学生对生字的识记情况。例如,《小小的船》“摘星星”,《两只鸟蛋》“捡鸟蛋”,《小白兔和小灰兔》“白菜园里摘白菜”等。在游戏环节,学生积极性很高,不仅检测了学生认字的情况,还大大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以上是笔者近一年来对低年级“识字教学”模式粗浅的尝试,但是在实践中,有时感觉学文中识字容易打破整个课文的情境。因此,不是所有的课都可以“随文识字”,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此外,在随文识字环节,除了字的外在特征讲解有些改变外,与集中识字以及达标检测环节基本相似,学生容易产生思维倦怠,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仍会继续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