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平��
摘 要:面对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种种困难,为了达成“教师愿意而且开心于学校工作,并在工作中实现事业价值、生命价值的内在统一”这一目标,作者作为新时代的农村小学校长将谈谈自己对此的认识,以求抛砖引玉。
关键词:教师为本;专业成长;民主管理;激励认可
一、 问题的提出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不均衡具体表现在城乡、区域、校际、群体间的不均衡。笔者自己身处在基层的学校,有很多现实的困境:检查多,非教育事务繁杂,老师们压力山大,无心恋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亟待提高,老教师数十年如一日在一个地方工作,“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年轻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严重缺乏,在大学里玩了几年手机,然后直接闯进课堂,不知所云……用人与管人之间权限不统一,管理没有抓手;收入不高,发展空间不大,职业倦怠……
梦想如何照进现实?如何带领教师一路前行?
二、 理论思考
白石老人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基于这样的考虑,我想从以下几段文字中寻求解题的办法:
1. 《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第一句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2. 李希贵校长《学生第二》中说的:“当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可是,这一切都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
3. 北京实验二小李烈在接受《人民教育》采访时候说:“当校长的三个层次:一个层次是校长勤勤恳恳、辛辛苦苦,队伍却怎么也带不动。第二个层次是能带得动,但是这种带动更多依靠的是外在的东西,比如制度的管、卡、压等。第三个层次是不但带得动,而且大家愿意跟你一块儿干,开心地跟着你一块儿干,进而在你的带动下不断自我激发智慧,在工作中体验‘自我成功的人生,实现事业价值、生命价值的内在统一。”
4. 我的人生理念
我喜欢的一句话,苏东坡的“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喜欢读的一本书《都是善意的力量》。我的办学主张是“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最好的自己”,每一个不但包括所有的教职员工,而且应该将他们排在首位。
三、 具体的做法
(一) 粮草先行
在财务制度允许的框架内,物质上竭尽全力地为老师办实事。学校虽然可支配的东西不多,但是很多细节很重要,比如教师食堂,身处农村,外地年轻教师午餐大多在食堂解决,“民以食为天”。所以,办好可口的午餐,他们会感受到学校的关心,从而产生归属感。还有教师办公室布置,温馨美好的工作环境,能产生善良和谐的办公室文化。
(二) 关心
“只要是教师或者教师家属病了,我肯定来到他们床前。我没有因为任何理由耽误过一次”——李希贵(把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
比如:合理运用工会慰问制度到极致;学校领导走访每一位老师;生日卡竭力精美。
(三) 尊重和倾听
当今学校大多采用金字塔式层级管理结构,大体有校长、副校长、中层处室、年段备课组、教师,这样的多层级,最应该产生正確判断和理智思考的教师队伍身处底层,声音很难传达至决策层。当扁平化管理结构尚未建立或者无法建设的时候,一定要构建一个能够充分听取基层意见的平台。我每中午在食堂吃完饭后,都会跟一些老师进行相当时间的“座谈会”,其乐融融。他们会对学校的一些工作“品头论足”,从而让你充分听取到学校的做法是否正确。还有,教师办公室也是一个好的座谈平台。
(四) 让工作变得有趣
1. 善用工会活动
合理运用工会活动制度,让各种教师活动成为欢乐的节日。比如教职工趣味运动会,抽奖环节,一等奖是“跟校长一起跑操场”;比如教师联欢会;理念“分享快乐、全员参与”,教师基本全部参与,有些年段还请教练加班指导,六年级几位年纪不小的男教师穿上紧身衣,跳起了健美操,于是全场哗然,其乐无穷。
2. 让平时工作变有趣
比如,改变严肃的校本教研模式为沙龙形式,重点在于“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气氛轻松,可以有笑声、掌声,甚至鲜花。平时会议、读书活动等工作都可以想些办法,让大家脸上有笑容,心中有阳光。
(五) 搭建平台人尽其才
1. 提供学习机会
全面实施教师培养体系:青蓝工程、名师引领、课题提升、阅读、参加各级培训;
2. “发现每一个人可以伟大的地方,并让其行走在一条通往伟大的道路上。”给所有人合适的锻炼岗位,让他们有充分成长的机会。
(六) 民主管理
士光敏夫:“权利是把传家宝刀,最好不要轻易出鞘。”
所以1. 改变别人从改变自己开始:以身作则,努力工作。
2. 民主管理:制度无外乎人文,制度的建设充分尊重教师感受,经过全面彻底的讨论,引进模糊评价,不要动不动将教师分为三六九等。
3. 学会看别人脸色行事,“遇到事情,先从自己找原因”。
四、 成长的事例
如此这般的做法,老师们会愿意开心地追随着你,在工作中体验“自我”成功的人生,所谓的校长领导力已经形成。
李老师的故事:
李老师是学校70后中唯一一位全日制大专生,能力很强。第一次见到他,是因为他所在的村校学生减少,教师分流。他来办公室找我,要求留在村小,不调动到中心校本部。经过了推心置腹的长谈,我不但调他到中心校,还安排他管起了学校少先队工作,推荐他参加了几个高级别的培训。结果,他把德育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后来,妻子调动到这个学校、孩子也从实验小学转学到这个学校,以校为家了。
90后的陈老师是幼儿园的园长。刚开始接手不到100名学生的幼儿园,与民办园展开激烈竞争。从刚开始担心倒闭,挨家挨户进门招生,到了后来成为市级示范幼儿园,家长排队限名额读书。她说:“边哭边长大。”
所有的这些成长与喜悦,在很多学校是很微不足道的,但是从一所薄弱的农村中心校,我总觉得是很可贵很值得珍惜的。从他们身上,我知道,一切来源于善意,来源于激励和认可的力量。
其实我知道,仅凭一个校长微薄的力量,我无法让教师期待星期一,但我想,至少让老师们对星期一还有期待;我更知道,现在的校长,自身已背负沉重,步履蹒跚,但我们仍然殚精竭虑,长袖善舞,因为我想用自己最大的努力,给老师们一个最好的星期一。
作者简介:
李志平,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金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