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城第一中学,安徽 宿州 234000)
例1已知函数f(x)=aex-lnx-1.
1)设x=2是f(x)的极值点,求a,并求f(x)的单调区间;
(2018年全国数学高考卷Ⅰ文科试题第21题)
点评本题是2018年全国数学高考卷Ⅰ文科试题的压轴题.试题的命制严格遵循《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以下分别简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要求,体现了素养导向,展现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第1)小题考查导数极值的判断、单调区间的求法,注重基础,学生容易得分;第2)小题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以不等式证明为载体,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导数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入口较宽,解法多样,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考查,作为压轴题起到了把关作用.
下面对第2)小题进行探讨.
从而φ(x)在(0,+∞)上单调递减,又φ(1)=0,于是当x∈(0,1)时,φ(x)>0,故h′(x)>0,h(x)单调递增;当x∈(1,+∞)时,φ(x)<0,故h′(x)<0,h(x)单调递减,因此
故
证法2由f(x)=aex-lnx-1,知
从而f′(x)在(0,+∞)上单调递增.因为
f′(1)=ae-1≥0,
又
f(x)min=f(x0)=aex0-lnx0-1.
lna+x0=-lnx0,
h(x)min=h(1)=0,
故
h(x)≥0.
证法4记φ(x)=x-1-lnx(其中x>0),则
从而当x∈(0,1)时,φ′(x)<0,φ(x)单调递减;当x∈(1,+∞)时,φ′(x)>0,φ(x)单调递增,于是
φ(x)min=φ(1)=0,
因此
φ(x)≥0,
故当x>0时,x-1≥lnx,即欲证aex-lnx-1≥0,只需证aex-x≥0.记h(x)=aex-x,则
h′(x)=aex-1,
令h′(x)=aex-1=0,即
②当a>1时,h′(x)>0,从而
h(x)>h(0)=a>0,
得证.
点评证法4是对变量进行放缩,根据“当x>0时,x-1≥lnx”把要证明的不等式转化为证明其成立的充分条件“aex-x≥0”,然后对a进行分类讨论,进而原不等式得证.证法4虽很繁冗,但是把解题思路打开了,给后面的方法提供了更多思考的空间,要证明不等式,根据分析法可以证明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成立.
证法5记h(x)=ex-1-x(其中x>0),则
h′(x)=ex-1-1,
从而h(x)在(0,1)上单调递减,在(1,+∞)上单调递增,进而
h(x)≥h(1)=0,
于是当x>0时,ex-1≥x,两边取自然对数可得
x-1≥lnx.
因此aex-lnx-1≥ ex-1-lnx-1≥
x-(x-1)-1=0,
泰勒公式:f(x)=ex在x=0处的泰勒展开式为
即
因此
ex≥x+1[1].
用x-1代换不等式ex≥x+1中的x,可得ex-1≥x.当x>0时,对ex-1≥x两边取自然对数可得
x-1≥lnx,
从而
ex-1≥1+lnx,
即
从代数的角度来理解试题命制的本源,结合几何的感性直观,有利于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提高直观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从广度和深度两个层次对问题进行理解和剖析.
例1与2013年全国数学高考卷Ⅱ理科试题第21题(例2)同根同源.
例2[1]已知函数f(x)=ex-ln(x+m).
1)设x=0是f(x)的极值点,求m,并讨论f(x)的单调区间;
2)当m≤2时,证明:f(x)>0.
首先从试题形式来看,两者相似度极高;再从解题方法看,在例2第2)小题中证明f(x)>0,可以使用:
①参数放缩,只需证
ex-ln(x+2)>0,
借助设而不求,不等式得证,参见例1第2)小题的证法3;
②参变同时放缩,只需证
ex≥x+1≥ln(x+2),
从代数、几何视角均可证明,又因两个等号不同时成立,不等式得证,参见例1第2)小题的证法5.
《课程标准》要求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四基”(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制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抓“四基”,就要重视教材.例1植根于教材,在《数学(必修1)》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同底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图像关于y=x对称,在2018年的《考试大纲》中也有要求.学生扎实的“四基”是分析问题的根基,是解决问题的保障,因此高三复习要重视教材.重视教材不是把学过的教材拿过来重新学一遍,而是要对教材进行挖掘,科学整合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发挥教材的最大效益.
高三复习中“四基”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仅局限于教材,故步自封,忽视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通过高中课程的学习还要构建(提高)学生的“四能”(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基”是知识的内化于心,“四能”是知识的外化于行.“四能”的培养需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高于教材的教学内容.新高考强调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考查学生的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例1考查由指数函数y=ex与对数函数y=lnx平移之后的指数、对数型函数,这样的函数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要求.因此要提高“四能”,就要在高三复习时,适切讲授高于教材的知识,比如常见的泰勒展开式、洛必达法则、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等,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解题视野.
2018年的高考命题强调以素养为导向,考查学生创造性的探究能力.《考试大纲》要求: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考试中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精心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试题;也要有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试题以及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等类型的试题.例1考查学生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数学核心素养,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考查的最好体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高三复习中,教师更应关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狠抓创新教育,让学生能以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引领新时代创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