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江苏 南京 210048)
高三解题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解题,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实践表明,要使学生真正学会解题,需从数学本质出发,深究解题策略.常规的解题是按照由条件出发到思考目标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但由于学生认知的局限性,抓不住问题的本质,往往不能直接根据已知条件,将要求的问题化归为已解决的本原问题,进而形成问题的解决策略.另外,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教师仅仅关注内容或方法有没有讲清楚或透彻,很少深挖问题的源与流,学生往往不能从问题的本原考虑,形成解题的基本思路,从而造成只要问题条件稍作变化,就不会解的困境.本原思想是相对学生而言的最朴素、最本质的想法[1].
从问题的本原考虑就是以认清问题的本原为基础,探寻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规律,达到善于解题的目标.笔者借助一道高考模拟试题的评讲过程,让学生基于目标解题意识,回归到本原问题考虑,奠定融会贯通的基础,形成良好的解题思维习惯,实现高效解题.
(2016年5月江苏省南京、盐城数学高考模拟试题第14题)
对于该题笔者所在学校学生做得很不理想,全校共560人参与此题,仅有42人做对.后期笔者在对答对的学生访谈时,发现他们虽然做对了,但过程千奇百怪,而且复杂,带有很多偶然的因素,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把握问题的本原.
环节1基于目标, 探寻本原.
师:例1是什么问题?以前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生1:与2011年浙江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第16题(即例2)类似.
例2若实数x,y满足4x2+xy+y2=1,则2x+y的最大值为______.
师:分析很到位,以“形异神似”的高考题作为本原,非常符合模拟试题的特点,那么解决例2有哪些方法?
生1:由已知条件知道x,y的关系,于是,联想利用基本不等式来解决它.
4x2+xy+y2= (2x+y)2-3xy≥
即
得
师:非常好!还有其他方法吗?
则
师:太棒了!生2思路清晰、自然,别的同学还有不同想法吗?
生3:对所求式子平方得(2x+y)2=4x2+4xy+y2,因此我联想到了三角函数求值中的齐次式处理方法,即
生4:整体思想是解决多元问题的常用策略.令2x+y=t,则y=t-2x,将其代入方程4x2+xy+y2=1,得
6x2-3tx+t2-1=0,
可将其看成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且该方程有解,从而
Δ=-15t2+24≥0,
于是
生5:例2的本质是动点P(x,y)在曲线4x2+xy+y2=1上移动.令2x+y=t,则直线y=t-2x与曲线4x2+xy+y2=1有交点,得
Δ=-15t2+24≥0,
从而
师:让我给大家对比、分析一下.生1是利用不等式法处理的,需要适当变形,更要注意使用基本不等式中等号取得的条件;生2从已知条件结构入手,使用消元法,借助三角换元法,将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求最值,思路较为顺畅;生3受到三角函数中齐次式求值的启发,也将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求最值,值得学习;生4使用方程法,整体思想应用很恰当,生2、生3和生4的策略都达到了消元的目的;生5采用的是线性规划策略,其本质可看作直线(或曲线)与曲线有交点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熟悉的高考题作为本原,驱动课堂教学的进行,将本原问题融入到揭示、探究数学本质的活动过程中,实现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形成解决一类本原问题的基本方法.
环节2基于目标,回归本原.
师:同学们,根据例2的研究,我们归纳出多种解决策略,现在能否利用这些方法来解决例1?
生6:目标问题比较繁琐,分子是一次式而分母却是二次式,不知道该怎么做,如果分子、分母次数都是一次或二次,就可以用齐次式处理了.
5x2-2xy+2y2=(x-2y)2+2,
从而
师:太棒了!其他同学听明白了吗?
(学生们纷纷点头.)
师:请用生7提供的思路解出答案.
师:当思路不“通畅”时,自然需要调整,向已经解决的本原问题靠拢,正可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8:我试图将目标问题转化为关于x(或y)的一元函数,但没能成功.于是,调整了思路,选用生2的方法,也没成功,但得到了
(2x-y)(x+y)=1.
令2x-y=m,x+y=n,则mn=1,且
师:太棒了!从本原高考题出发,提炼方法,运用于新题之中,实现了“解一题,通一类”,这才是真正的数学解题学习.基于目标意识,回归到问题的本原,从而奠定融会贯通的基础,形成良好的解题思维习惯,实现高效解题.
设计意图模考题(文首例1)经过包装,将其本原隐藏起来,进而达到考查学生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问题的结论深入,发现其中与本原问题的联系,在“形异神似”中实现方法的正向迁移,达到“解一题,通一类,带一串,提一片”的目的.
环节3链接高考,强化本原.
师:江苏省数学高考题中也有此类问题的影子,比如下面两道题,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着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解决它.
(2012年江苏省数学高考试题第14题)
例4在锐角△ABC中,若sinA=2sinBsinC,求tanAtanBtanC的最小值.
(2016年江苏省数学高考试题第14题)
设计意图链接高考题,提升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实现对知识方法的深层次理解和灵活应用等目的.
数学解题正是在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进行比较、分析、消除差异,最终找到达到目的的最佳路径的过程.基于目标意识解题,就是首先根据目标任务弄清“要什么”,清楚问题的特点,然后理清“有什么”,选择方法,缩小“有什么”和“要什么”之间的距离,进而尝试怎样缩小.“目标意识”和“正难则反”的解题思想也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解题教学中,教师应多关注、培养学生基于目标的解题意识,当学生遇到复杂问题、由条件到结论的常规解题思路受阻时,就会主动尝试从结论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
项武义教授曾说:“必须要对基础数学的本质和基本思想下一番深切的方璞归真.”这正是要让学生养成将复杂问题退到最简单、最原始问题的思维习惯最好的诠释.“本原思想”是指将一个数学问题的要素和基本结构作为思考的始点,是相对学生而言的最朴素、最本质的想法.回归本原问题,驱动解题教学,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解题教学应引导学生探寻问题的本原,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应抓住问题的本原,弄清问题的源与流,有意地将问题回归为已解决的“本原问题”,自然生成解题思路.
章建跃博士认为:“注重通性通法才是好数学教学.”解题需要基于目标,回归本原问题发现一类问题的方法结构,然后进行辨识,找共性,获得一般结论、想法,形成一类问题的通性通法;让学生掌握“一招一式”的通性通法,明确方法的普遍性,具有回归问题本原、联想通性通法的意识,具有一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慧眼,才是解题教学追求的长远利益[2].
数学家波利亚说:“货源充足和组织良好的知识仓库是一个解题者的重要资本.”数学解题,更多的是在新情况和条件下去寻求未知的东西[3].数学解题思路寻求应该基于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思维方法联想.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选择恰当的题,选择恰当的讲题方法,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解题的能力.笔者认为,至少在还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之前,“基于目标,将新问题表征为自己头脑中所熟悉的‘本原问题’,进而联想问题解决的方法”是一个可行的好方法.
总之,解题的首要目的是巩固概念,最终目的是学会思考,过程中要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目标,依据结论的形式,回归本原问题的解题思维,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