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018-07-30 02:49孙琪琦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小老师角色转换自主学习

孙琪琦

【摘要】陶行知说过:小学生最好的教师,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学生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学生!教师要教自己的学生做“小老师”。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上,让学生与教师身份“互换”,让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小老师” 角色转换 自主学习

犹记前年九月,我初次踏上教师的工作岗位,面对这群“00后”的学生,明显感觉到了他们的机灵、见多识广,很多知识一点就透。在刚开始的两个月,除了“口头说教”别无他法,学生被牵着鼻子走,效果却不是很好,浪费了很多时间。在一些教学教育实践中,我逐渐明白,教师要“教自己的学生做小老师”。我决定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上,让学生与教师身份“互换”,学生做小老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创造语文学习之源头—分享体验,生活引导

[案例1]

一年级上学期,在教学《升国旗》一文时,我在投影上出示课本插图。问:“这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自由发言。

有个学生用完整的话告诉我:“早晨,在学校的操场上,小朋友们在升国旗,大家立正,向国旗敬礼。”随即,我联系生活实际引导——每天早上,我们也要升国旗,那我们升国旗的时候,你还能听到什么呢?(国歌声)那个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一位学生说:“我把小嘴巴闭牢,因为孙老师说,面对国旗的时候讲话是不礼貌的。”

另一位学生说:“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还听到国歌声呢,我上幼儿园就会唱国歌了。”

“我们排着队,立正,向国旗敬礼。”

联系生活实际,每天早晨升国旗时的情景已在学生的脑海中回放。我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新课《升国旗》。

师:“那么,什么是‘升呢?”我装作一脸疑惑的样子问他们。

生:“升就是像直升机那样,在天上。”

生:“早晨太阳公公一步步爬到我们教学楼上面去了!”……

师:“你们来做一做‘升的动作吧!”

生:“啊!好啊!”学生们拍手称快。

生:“噗噗噗,我的手就是直升机。”

学生们两只小手一步步比画着:“太阳公公一开始还躲着睡觉呢,现在慢慢爬上山咯!”

“我看红领巾大哥哥手里不停拉动着两根绳子,国旗就上天了,最后我还要把头抬很高看它呢。”

“我的爸爸是我们家最高的,国旗比我爸爸高出很多呢!”

将低年级的语文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以生活为教学蓝本,于生活中描绘精彩画卷。显然,学生们联系实际生活,对升国旗已经有了直观的感受,通过鼓励学生联系生活,体悟生活,让学生分享生活中经历的事情,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文本。“小老师”起到很好的示范性,学会了自主链接生活,“热爱祖国、敬仰国旗”的爱国情感同步增强。

二、人人做自己的“小老师”——融入社会。自我修正

[案例2]

班里有个叫吴鑫原的小女孩,成績还不错,但是胆子特别小。一天,孩子的妈妈发短信给我:“孙老师,我家吴鑫原胆子很小,她不敢举手发言,所以拜托你每天叫她发言吧。”

我对吴鑫原妈妈说:“老师可以一直叫她发言,但是时间久了,她就有依赖性,觉得老师反正会叫她发言,自己就不需要勇敢了。当她心理上形成惰性的时候,以后便更加不主动了。”听后,学生的家长觉得有道理。

我决定在课堂上先观察一阵子。一周过去了,吴鑫原无明显起色。我将这一情况反馈给家长,家长说:“我们每天送她去学校上学都教育她要多主动一点,主动的学生才会讨人喜欢。”口头教育无效后,家长陷入了困惑:如何让学生克服胆小?为此,我想了一个法子:每天放学后让家长带着学生一起去菜场买菜,家长负责给学生零钱,学生负责买菜。第一天,学生被带到吵嚷的人群里,她站在家长旁边,唯唯诺诺,不敢和菜场阿姨讲话。第二天放学前,我把她叫到身旁:“我听你妈妈说,你已经能够自己买菜啦!真棒!下回再跟妈妈一起去!”教师一激励对她很管用:这次,她主动跑到摊位前,与菜场阿姨说起了话,虽然声音不大,但是家长很开心,她的女儿开始迈出第一步了!这一晚,妈妈做的糖醋排骨格外好吃,微笑在她的脸上闪烁着,她的心里乐开了花。前几次,妈妈一直站在她的旁边,寸步不离,她也习惯性靠在妈妈的身旁。随后的日子里,妈妈离她的距离渐渐变远。但每次,妈妈都在静静地看着她。虽不是每天都买自己喜欢吃的糖醋排骨,吴鑫原也很开心,因为菜场的叔叔阿姨夸她这么小一个孩子,都能自己买菜,可真了不起!

这个小姑娘每天放学后置身于菜场的人群中,通过买菜,她找到了沟通的乐趣,从那之后,无论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她都变得很活跃很勇敢。

“社会即学校”与“生活即教育”紧密相连,要想受什么教育,便必须过什么生活。我们要努力从生活中汲取知识的营养,找到教育的源头活水。菜场这一社会场所即教育场所,就这样,用一只无形的手来帮助她,她克服了胆小的障碍,内心变得更加强大。一年级入学礼,班里要选出一名女生代表全体新生朗诵,我只轻声一问:“有没有小朋友愿意上台在所有一年级学生面前发言呢?”她便高举自己的小手。我们都欣喜地看到她的变化。

三、时时处处争当“小老师”——生生互动,共同成长

【案例3】

班里总有一些后进生,特别在一、二年级,这种差异尤其明显,有的学生掌握了自学的能力,在预习时就能识记生字、背诵课文,而有的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双重监督下,还是完成不了认读二类字、熟读背诵的基本任务。一开始我采用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集中识字等方法,收效甚微。有一个后进生的同桌说:“老师,要不我来教他吧。”我试着把生字卡片拿给他,只见他们有模有样地一问一答,遇到拦路虎时,“小老师”学着我上课的讲解方法,用偏旁识字法、字源识字法、联系课文等方法来指导。于是我找了几个成绩好又性格开朗的学生当“小老师”,把每课的二类字用蓝色粉笔写在黑板右下角,一到课间,那几对“师徒”都很开心地跑过去,“我们去认读蓝色字!”别的学生看到了,也争着要当“小老师”。于是我用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和认真听讲得到教师的表扬为标准来选拔“小老师”。这样,全班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上课开小差的现象几乎消失,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就这样,我设置了很多“小老师”。“预习小老师”“读书小老师”“背书小老师”“评价小老师”“过关小老师”“练习小老师”“纪律小老师”。我问他们累不累,他们告诉我:“觉得像游戏一样,而且我一边教他们,还一边复习了呢。”过了一段时间,那几个后进生也来告诉我:“老师,我觉得我现在可以自己认读二类字了。”“我现在每篇课文都按老师的要求背诵,能不能也让我当一回小老师?”到了二年级,我再也没在黑板上写蓝色字,也没有一个一个叫到身边来检查背诵课文,但是每次抽查,都是全班通过!大家争当“小老师”,班里逐渐形成了互帮互助的班风。

在班集体中,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可避免。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学生间的差异不应是教学的负担,它可以成为一种宝贵的可利用的资源。而这些“小老师”知识水平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对同伴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影响和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学生作为教师教学过程的主体,尤显重要。

当然,当选“小老师”并不那么轻而易举。入选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并且在教学中,我努力消除个别学生“唯我独尊”的不良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学习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自己的、同学的甚至教师的教师!在和他们相处的过程,我也学到了很多,每一个童心闪亮的学生都能成为教师一辈子的“小老师”。

猜你喜欢
小老师角色转换自主学习
谈也让学生做老师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自主式初中数学课堂的构建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市场转型与营销人员角色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