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也让学生做老师

2016-12-19 13:34马凌然
文理导航 2016年33期
关键词:小老师潜能鼓励

马凌然

【摘 要】培养学生做小老师,首先教师要“善”教,给学生以示范作用。其次平时要多多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引导、鼓励学生争做小老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关键词】小老师;引导;鼓励;潜能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一直停留在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上,忽略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经过自己近年来的实践,以为“让学生也来做老师”不失为一种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培养学生做小老师,并非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一个过程。为此,我进行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引导学生做“小老师”

让学生也来做老师,并不是教师完全放弃授课,全由学生自己“教”,而是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对新知掌握的程度,选取教学中的某个环节由学生来“教”。教师需在旁适时的点拨,补充。因为学生在学习之后,形成对知识的初步理解或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这种理解和方法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夹杂错误,或是浅层次,还有待于深入。学生做小老师,它只是一种形式,并不是全部,不能完全取代老师。

让学生做老师,教师平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一些熏陶和训练。首先,教师要“善”教 。教师上课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教学”。老师上课语言精炼严密、简洁明了,久而久之学生也会被你感染,被你同化,以致模仿你的表述或教态。所以教师授课时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应使学生学有范例。其次,课堂上要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备课时,尽量精心设计一些以学生“说”为主的教法,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说”,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每个人都有充分表达锻炼自己的机会。“说”的内容、方式很多,学生可以一边动手操作一边说出操作步骤,可以一边解题一边说出解题思路;可以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说”出自己探究结果,也可以在全班中“说”出自己课堂收获。学生“说”多了,自然而然就会“说”了,而且不会在师生面前感到畏惧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上课“说”的评价一定要有激励作用。小学生情绪稳定性较差,他们思想波动较大。往往一次正确的讲解,得到老师的赞赏后,使他们以后老想表现自己;也往往因为一次错误的示范,受到老师的否定后,使他们从此不敢表现。我们要掌握学生的这些心理,无论学生在课上说对说错,都应以积极鼓励为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

二、鼓励学生争当“小老师”

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新课知识点学习之后,有些孩子领悟得比较快,有些孩子则可能因为听了一两遍后仍未理解,而不再想听老师继续讲解。这时候老师如果放手让学习能力强的孩子走上台来做小老师,你会发现效果远比老师给学生上课效果要好。因为台下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容易被吸引,自然就专注了。当然老师应该在旁边适当引导、点拨,补充孩子讲述不够完善的地方,或纠正不够准确的地方,同时也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见解。

《认识几分之一》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知道把一个桃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四分之一,但把八个桃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不少同学就错了。上这节课内容,虽然我反复强调,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可还有一些学生理解不了。于是我让班里尤同学来做小老师。尤落落大方走上讲台。下面是她上课的一个片段:

尤:同学们,现在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同学们带着惊奇、疑惑的目光看着尤)

生:什么问题?

尤:我们班有多少人?

全体同学异口同声地说:30人。

尤:那我们平均分成了几个小组?

生:6个小组。

尤:好,现在我们把全班同学看成一个整体,每个小组是其中的一份。那么想想看,一个小组是全班的几分之几?

生:六分之一。

尤:那我们再想想看,如果把30个同学平均分成3组,每组是全班的几分之几呢?(尤喊了一个中等生回答)

生:我把全班看成一个整体,然后把它平均分三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三分之一。

尤:说得非常好,我们一起为他鼓鼓掌。(全班想起了热烈地掌声)

尤:现在我再强调一遍,分数和平均分成的份数有关,和人数,个数没有关系,分数的分母表示的是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表示其中的份数。

尤同学俨然像一位成熟的小老师,她把握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她思路清晰,语言简明,营造出生生互动的课堂气氛。因为是学生当老师,所以台下学生听得特别认真,就连不爱听课的这时也表现得非常专注。

三、“小老师”,激发潜能

潜能,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潜在的能力。教育的真正意义就是在于发现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个性。实践证明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挖掘学生的潜能,拓展他们的心理空间,激发他们的内驱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思维。而让学生做小老师,对于开发学生思维、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具有积极作用。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让学生大胆尝试做“小老师”,不仅可以改变过去单一的记忆、接受的被动学习方式,而且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习数学的潜能。因为学生在做小老师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了面临问题时的思考、解决问题时的推理和分析,以及解决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前苏联数学家斯托利亚尔.《小学数学语言艺术》

猜你喜欢
小老师潜能鼓励
“小老师”学生团队合作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潜能的挖掘初探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创客”对大学生价值潜能研究
语文课堂的鼓励艺术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鼓励”浪费
湖南保靖县:“小老师”派下去农村校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