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混合式学习模式建构探索

2018-07-10 21:24汪玲萍
教育与职业(上) 2018年2期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应用型本科院校互联网

[摘要]传统教学模式式微,“互联网+”教学模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混合式学习模式就是其中一种有益的尝试。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需要建构整合性的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师角色,同时在教学流程上实行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学习成效评价和教学总结反思,通过教学创新,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混合式学习 模式建构 互联网+

[作者简介]汪玲萍(1978- ),女,江苏淮安人,常州大学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讲师,博士。(江苏 常州 21316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03-0103-05

20世纪末,随着通信电子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混合式学习模式就是其中之一。将混合式学习理念引入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形成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成功转型。

一、混合式学习模式出现的背景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与后福特主义生产模式的冲击

20世纪中期,当以大规模、标准化和去技术化等为标志的福特主义生产方式逐步成为主流后,与之相配套的传统教学模式也呈现出类似的特征: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标准化的教学组织形态;以教材为中心,知识的载体、内容标准化;以课堂讲授为中心,教学方法趋于标准化。这一模式下,学生的差异性被忽略,难以因材施教;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逐步丧失,如同福特主义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学会服从父母、教师,最终服从上级,成为机械化大生产所需的能最大效率完成单一工序的劳动力。

20世纪80年代后,生产模式向后福特主义转变,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教学模式。首先,扁平化的组织管理形态不再要求顺从的劳动者,相反,弹性生产要求劳动者自我管理,自我决定生产的程序;其次,高度的竞争和为了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消费欲望,劳动者需要具有创造力和好奇心。此外,后福特主义时代,教育产品也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消费者(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传统教学模式单一的知识载体、预设标准化的教学内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模式都无法培养具有主体性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也承担不起培养新型劳动者的功能,势必要进行教学改革。

(二)“互联网+”带来教学模式变革的技术基础

21世纪以来,突飞猛进的互联网技术给新教学模式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基础。首先,知识的载体多元化,除了纸质书本外,大量的录音讲座、视频课程以及后来出现的MOOC、学习APP等,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此外,知识的易得性也因此提高。移动互联网终端普及,网络课程成规模、成建制的出现,如可汗学院、网易云课堂等,大多数人只需下载软件、注册,免费或少量缴费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几乎无资格条件等限制。其次,在教学组织形态上,互联网突破了教学的时空制约。学生利用各类网络学习资源,即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不必与教师面对面接触。最后,网络上知识的丰富性打破了教师中心和标准化的知识体系,同一知识或课程会有不同的人进行讲解,对知识的逻辑分析和呈现方式也大相径庭,不再有唯一知识和教师作为标准。

(三)单一在线学习(E-learning)局限性凸显

在线学习蓬勃发展之时,单纯以学生为主体,完全由他们自我管理和自我安排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一,学生完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缺少系统了解知识体系、经验丰富的教师引导,不利于更好地掌握知识;其二,网络世界丰富多彩,学习过程极易受到弹出的广告、游戏、购物网站、社交通信和娱乐性内容等的干扰,完全依靠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较难得到保障;其三,各学科知识的网络资源并不均衡,热门课程浩如烟海,冷门学科的课程则少之又少;其四,网络上的学习资料参差不齐,一些学生不具备判别能力,不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综上所述,带有福特主义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在线学习也存在不足。为扬长避短,整合两种模式的优势,采取“互联网+”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将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二、有关混合式学习模式

混合式学习模式(Blended learning)的理念早已有之,但明确的概念是在反思急速发展的在线学习(E-learning)不足的情况下被提出来的。目前,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定义很多,还未形成统一意见。印度NIIT公司从学习方式角度将之定义为整合了面对面、E-learning和自定步调三种学习方式的一种学习模式;Driscoll认为混合式学习是一种学习技术手段的混合,是在教学中整合多种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等手段,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学习模式。国内学者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何克抗教授的界定,他提出混合式学习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整合传统面对面教学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其二,师生的角色分别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為学习的主体。黎加厚则指出,混合式学习应是对所有的教学要素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 以达到教学目标。

作为最有前景的概念,混合式学习还有很大的内涵发展空间。一方面,不仅要对教学环境(教室课堂和在线课堂)进行整合,还应对学习理念、学习方式、学习资源等要素进行整合;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类型院校的不同学生群体,不应采用统一和标准化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而应发展出相应的、各具特色的个性化模式。本文受黎加厚多元教学要素论的启发,将混合式学习模式界定为整合教学环境、学习理念、学习方式、学习资源等多元教学要素,并根据学生情况和个性化要求对这些要素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建构整合性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前提

(一)建构整合性的学习环境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习环境主要包括线上和线下两种。线上教学环境包括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讨论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又分校外和校内两种:校外网络教学平台如各知名MOOC平台、名校公开课、微课等;校内网络教学平台则多种多样,既可以开发出独立的网络课堂平台,也可以在教务管理系统中设置网络课堂模块。网络讨论平台则可以使用QQ群和微信群等用户较多的社交软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线下教学环境不仅包括校内的教室、实验室,还包括校外的企业、社区、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用人单位。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学校和社会的无缝连接,使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满足社会需求。

(二)建构整合性的学习资源

首先,整合多形式的学习资源。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求他们学会灵活运用,这就需要整合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如以文字为载体的专著、教材、各专业网站的案例资料,以及课程视频、录音资料、角色扮演、面谈视频等。

其次,整合多学科的学习资源。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备动手能力,也要拥有广阔的视野和多元的学科知识面。因此,学习者利用学习资料时不能仅限于单一学科,而是要广泛涉猎多学科的知识,尤其是充分掌握相关学科的资料。

(三)建构整合性的教学方法

混合式学习模式既可以保留传统学习方法的有效部分,也可以在采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学习方法,并根据学生个体特征进行多元组合,以实现最佳学习效果。具体可采用的学习方法如下:

1.自主学习。教师最大限度地收集现有教学资料,进行系统化整理,并根据其形式、内容和深度分成基础型、提高型、深化型和应用型四个类型;学生则可根据各自的需要、理解能力和兴趣,有选择性地自主学习。

2.协作讨论。协作讨论可以在线上和线下面对面两种学习环境中开展,线上的协作讨论基于微信、QQ群等网络平台,分别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和实践训练两个阶段进行。讨论的内容包括学习心得分享、思考,也可以提出疑惑,与教师、其他学生互动。

3.分组学习成果汇报。为了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和检验学习效果,可以将学生分组,提前布置学习成果汇报的章节和内容,要求各组做好课前准备,并以课堂讲授的形式与他人分享。在课堂讲授中,鼓励其他组同学对不理解的内容提出疑问,进行集体讨论和答疑,也可以继续分享相关的深入思考和如何运用的心得。

4.课堂面授和答疑。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此模式中仍然广泛存在,教师可以使用课件或其他多媒体资源面对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答疑。

5.服务学习。学生通过学习较好地掌握和理解专业知识后,并不代表他们能拥有良好的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常常存在一条鸿沟。要想架起两者间的桥梁,服务学习是十分有效的策略。通过服务学习,学生可以边学习知识边运用,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实现书面知识与实际操作间的有效转化,促进学生反思理论与应用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建构整合性的教师角色

混合式学习模式中,除了学生主体性角色外,还强调教师整合性的设计者、教育者、督导者、启发者和学习者的主导角色。教师要在前期对学生特征、现有学习资料、课程内容等进行分析,并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出满足学生个性需求、适应其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教学计划、教学流程和教学方式等;教师要承担知识讲授、答疑解惑的工作;教师还要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表扬先进,批评后进,给予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以情感支持,鼓励并帮助其克服困难;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反思,要在课堂和线上讨论不活跃时积极提问,启发学生参与讨论;教师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通过拓展学习更新知识,在师生互动和生生协作讨论中,教师也会获得新知识和新思维,实现教学相长。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教学流程

(一)教学分析阶段

教学分析属于教学开展的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包括学生分析、学习资料分析和学习内容分析三个部分。

1.学生分析。学生分析是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已有知识进行分析,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教学,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如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可根据学生需求将学生分为两个大类:应用型学生——学习目的在于如何应用所学知识提供优质服务;研究應用兼顾型学生——对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都有兴趣。在两个大类下,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等分成两个亚类,总计四小类。分析的方法为前置调查问卷、观察和质性访谈,三种方式既可混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2.学习资料分析。学习资料分析指教师对所收集的相关资料的形式、覆盖的知识点、分析深度及可实现的教学目标等进行阐释,以便于在设计阶段根据教学目标安排相应的学习资料,以及根据资料进行学习策略、配套作业等设计。教学资源可分为基础型、应用型和拓展型三类,基础型教学资料覆盖基础性知识点,分析层次浅显,以课程讲授视频、教材等形式为主;应用型教学资料多为技巧性知识点,以实训应用和案例集等形式为主;拓展型教学资料则将各知识点按一定逻辑线归纳成知识网络,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以讲座录音、视频及论文形式为主。

3.学习内容分析。主要包括分析以下要点:该内容所需的学科基础知识;包含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学习所需达到的目标,如理解、掌握还是灵活运用;能够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需要学生具备的能力等。

(二)教学设计阶段

教学设计主要是对教学活动和学习效果评价进行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指在前期对学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层次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知识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等,并配置不同的教学资料,使之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针对应用型学生,设计偏重应用性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实务能力,选用基础型和应用型教学资料。针对兼顾型学生的教学设计,要以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配套大量拓展型教学资料,拓宽这类学生的知识面和分析视野,同时多选择自主学习、协作讨论和服务学习等教学方法。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则是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知识单元和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考核方案。具体方式方法将在教学评价阶段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言。

(三)教学实施阶段

教学实施阶段按照学生视角分成课前、课中和实践三个阶段。三个阶段中,教学实施的环境不同,师生承担的任务不同,实现的教学目标也有所不同。

1.课前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活动主要在线上进行。教师需完成以下任务:在网络教學平台发布公告,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提供分层次的教学资料;提供在线的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学生按教师公布的任务,根据个人需求和特点,选择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料,也可自己收集合适的教学资料,独立或协作地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以在线上向教师或同学提问,获得对方的辅导或帮助;完成一个知识单元自学后,及时进行在线自测,评估自学成效,发现薄弱点,以便在后续环节予以解决。该阶段的学习属于浅度学习,重点是对知识进行识记和理解。

2.课中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活动在课堂进行,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多元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学情况,面对面地讲授学生普遍掌握不佳的知识点,并集中答疑;为了督促学生认真自学,还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学生以讲课形式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做点评和补充。学生则在教师安排下汇报自学成果,就不理解的知识点提出疑问,相互讨论,或获得教师帮助。这一阶段,学习的目标是浅度学习与深度学习相结合,进一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初步分析和评价知识。

3.实践训练阶段。这一阶段教学环境为线上结合线下,主要采用服务学习的形式。线下为实践服务的社区或机构。在服务中,学生可以借助线上平台协作讨论。教师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担当实践督导,给学生提供情感支持,给予专业建议,协助学生解决在服务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则主要是分组协作进行实践服务,将所学知识转化成实际应用,并在此过程中进行专业反思。这一阶段学习的目标以深度学习为主,学生不仅要学会分析知识,还要融会贯通,结合实际情况,对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和创新。

(四)学习成效评价阶段

这一阶段是对第二阶段学习效果评价设计的落实,具体包括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形式多样,频率较高,如课前自测、平时作业、单元测试、实践作业、课题抢答和发言等,要求进行及时评价。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比,无论形式还是频率都相对较少,主要为期末笔试、实践报告。

(五)教学总结反思阶段

反思总结是最后一个阶段,要对前面的教学过程进行细致的总结和彻底的反思,发扬优点,改正不足,保证教学理论和教学工作得以螺旋式上升。总结反思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教学效果评估,二是学生满意度调查。教学效果评估采用实验比较法,以一个年级为实验组,另一个年级为对照组,对课程的学业成绩进行前测和后测,继而两组比较,评估教学效果。学生满意度调查以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主要分成三大模块:学生学习基本情况调查;对教学设计、教学资料提供、教学组织过程及教学效果满意情况的李克特量表;学生对课程和教学的建议等开放式问题。反思主要以质性观察和访谈的方式,考查教学所采用的理念、过程和策略等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提升,是否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是否达到了最佳学习效果等。

五、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性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大,以及“互联网+”教学模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更多关于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改革探索。目前,该模式的推广仍存在一些障碍,需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努力:首先,加强应用型专业的网络教学资料建设。各专业教学资料不均衡,冷门专业的网络教学资料极度匮乏,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更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参与网络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微课以及案例视频建设,产制丰富的教学资料。其次,缩小教学规模,采用小班教学。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师生及生生间的互动非常频繁,尤其是教师要投入较多精力才能保证教学效果,因此学生的规模以30人以下为宜。最后,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许多教师不善于运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严重制约了他们在教学中运用线上平台和网络学习资料,也限制了他们在混合式学习模式方面的探索。为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开设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进修班,并将这一技能列入教师绩效考核之中。

[参考文献]

[1]金一,王移芝,刘君亮.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3(1).

[2]刘建平,贾致荣.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探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6).

[3]潘懋元,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5).

[4]田世生,傅钢善.Blended Learning初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7).

[5]VAUGHAN,N. Perspectives on blend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E-learning,2007,6(1).

猜你喜欢
混合式学习应用型本科院校互联网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开放大学:过去充满传奇但前景依然未卜?
混合式教学法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