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花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难免会出错,但是,并不能一味地把这些错误的出现认为是失败。若能善加利用这些错误资源,也能成为成功的起点。
一、正误设置,让学生学会辨别错误
学生到了升学年龄,大都会具备一些辨别是非的能力,当然,这种辨别是非能力的培养是在无数个标准的教授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正确的时候,在不自觉中就会拿出这些标准进行衡量。我们都有过学生时代,总有一些比较共鸣的感悟就是“为什么老师讲的例题,我一听就会,当自己做题的时候却什么也不会”。现在我们明白了,其实就是因为对理论知识细节学的不够透彻明白,一直处于混沌的状态,独立思考的能力差。面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应该针对理论性的问题设置一些练习题。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乘法运算的时候,学生经常选择用背乘法口诀或者乘法定义来解决,做题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轻车熟路的感觉,实际上许多学生在真正的做题环节时就会错误百出,比如以下判断题。
判断正误。
(1)3×4=4+4+4+4。
(2)5×3=15,读作3乘5等于15。
(3)2×2=2+2。
(4)4×2应用的乘法口诀是“四二得八”。
(5)○○○+○○○表示3個2相加。
(6)因为2+2可以写成2×2,所以3+3也可以写成3×3。
当学生一看到这些题目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太简单了,不加思考地就给了答案。于是,出现了(2)(4)(5)(6)这些错误率很高的情况。学生常常会把(2)题中的3乘5认为与5乘3的式子一样,同样像(5)题中的3个2与2个3一样,混淆了概念。对于第(4)题中的乘法口诀,学生在看到正确答案的时候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没有“四二得八”这个口诀,只有“二四得八”的乘法口诀。第(6)题错误的出现也是受到了第(3)题的干扰,让学生头脑一热,就选择了正确,实际上是错误的。
对于这样例题的出现就是让学生在辨别中认识错误,知道错误的题目会是什么样子,也能够明白自己到底错在了什么地方,在以后做题的时候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着眼于数学所追求的精确度,而不是囫囵吞枣的粗略计算。
二、将错就错,让学生在错误中探索
通过上述例题我们发现,一些看似简单的题目其实暗藏着一些小玄机,一不小心就会中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做好一个引导者,教会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深层次地看问题,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这种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答案不唯一的、两解的或者多解的题目作为例题。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二)》中,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 8( )
-2( )
][( )7]
很多学生一看到这道题上被减数的十位8减减数十位的2,他们马上想到差的十位是6。这时候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提问“同学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8-2=6”。当学生做出这样的回答后,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肯定的回答,不妨在这个时候将错就错,接着问“还有不同的答案吗?”学生在经过一番判断、思考、分析后就会发现,除了6,还有5,还有退位情况。此时,教师就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另一种情况的分析,当被减数的个位比减数的个位小时,需要退位的情况,也就是说答案一共有两种。
在一个培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会让学生面临许多困惑和不解,也会浪费许多的上课时间和教师精力,但是当学生发现问题、豁然开朗的时候,所收获的学习效果是用再多的时间也弥补不了的,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一次犯错的机会,将错就错,反而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互相纠错,让学生在纠错中建立自信心
犯错误,有时候并不见得是一件丢脸的事情,丢脸的事情就是明明知道错了,还不吸取教训及时作出修改。同样,在数学教学课堂上,不要害怕会出现某种错误,这种错误的发生可能出现在教师身上,也可能出现在学生身上。
当错误出现在教师身上时,千万不要慌了手脚,何不学着上述提到的策略,将错就错呢,积极地鼓励学生用质疑的态度思考问题,学会问“为什么”,勇于采取合适的方式对教师说出一个“不”字。教师也要明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主动创造性,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用逃避或者呵斥的态度制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这种过程中得到正确的答案,最后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表扬。
如果错误发生在学生身上,教师绝对不能采用公开点名批评的方式,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甚至会让学生觉得有失自尊心,感到自卑,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师应该在备课期间,统计好学生出错率比较高的题目,整理好并制作成PPT显示在多媒体上。
当出现这些错题的时候,教师就要询问学生“在解这道题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发生了错误,大家想想为什么呢?”这时候就会有很多学生在心里默默地对号入座,心里想着自己做错了老师讲到的题目,会因害怕被老师批评,变得难过或者不敢说话。这时候,教师一定要及时地调节气氛,并跟同学们说明不会批评他们,而是让他们知道有错误并不可怕,因为大家都会犯错误,让他们不要自责、害怕。之后,学生的回答会是“因为粗心做错了”。面对这样的回答,教师应该帮学生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粗心”,得到的答案是“知识点有漏洞,急于求成”。然后引导学生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这时候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把出错的题目进行纠正。至此不算结束,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这次错题纠正中重拾信心,找回成功的感觉。此时,教师应该适时地让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找一找这些错题的优点。学生一定会觉得困惑,“错题哪里有优点?”但是,细心的学生还是会发现这些错题在运算顺序、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上都有一定的优点。教师一定要表示肯定和表扬的态度,并且鼓励学生改正错误,下次要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在这个过程中,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能够让他们在自觉地发现错误、认识错误和接受错误中建立自信心。
发生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和学生在面对这些错误时的态度。俗言道“态度决定高度”,只要摆正态度,错误资源也会变成宝,成为教学资源中有价值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赵旭昌,侯志强.开发学生错误资源,提高学生数学素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下旬),2010(04):7-9.
[2]孔企平.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中心小学 31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