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妍
(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脑梗死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患病后会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人沟通不畅、肢体运动障碍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1],部分患者甚至逐渐脱离社会,变得焦虑和抑郁,为了提升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我院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结果发现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女16例,男15例,年龄47~62岁,平均年龄(54.5±2.2)岁;实验组女15例,男16例,年龄47~61岁,平均年龄(54.1±2.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导患者正确的疏导情绪的方法,解答患者心中的疑虑[2];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本病的治疗方法,日常生活中的恢复方法,并强调自我锻炼和调整的重要性;康复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从简单运动开始,逐渐过度到小关节活动;按摩护理:告知患者或家属正确的按摩方式,可以借助器械进行锻炼,也可以自行按摩。
使用SCL-90自评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评价,量表中包括敌对、恐怖、焦虑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强化及精神病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每条满分为5分,得分越高代表状态越差。
研究数据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SCL-90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CL-90自评量表评分情况(±s,分)
表1 两组患者SCL-90自评量表评分情况(±s,分)
组别 抑郁 焦虑 恐怖 敌对 偏执 精神病性 强迫症实验组 1.88±0.41 1.91±0.33 1.61±0.14 1.52±0.33 1.15±0.35 1.31±0.58 1.77±0.55对照组 2.25±0.36 2.93±1.65 2.21±0.41 1.67±0.21 2.02±0.11 1.62±0.21 1.91±0.6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开始有了很大的变化,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并趋于年轻化。当患病后,由于肢体和语言等方面都有别于健康人群,部分患者因病不能正常工作,还有一部分患者甚至不能生活自理,这对患者来讲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1],并表现出偏执、焦虑、敌对等状态,使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性降低。本次调查中采取综合护理,首先经过心理护理后,患者能够通过正确的方式释放不良情绪,保持情绪稳定,在与人沟通时不焦躁,保持平稳的心态,能够让患者与人沟通更加顺畅,同时自身的情绪也得到控制,也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患者知晓了患病后的症状,以及如何进行治疗,并认识到用药和治疗的重要性,让患者积极参与到治疗中,避免患者出现自暴自弃的情况,病情好转后,患者的焦虑情绪、偏执情绪得到改善,生活态度积极向上,有利于患者融入到社中。对患者进行按摩护理,患者的肌肉、关节的活动性得到活动,血液循环更加顺畅,患者的肢体活动更加灵活,有利于患者进行户外体育活动[4]。当患者的身体状况有所改善后,患者在参与社会活动时更加有信心,同时运动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在与人沟通过程中,不良情绪也得到释放。经过本次调查后,结果显示实验组SCL-90自评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证明了患者的在精神、心理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在社会活动中,更加自如顺畅。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给予综合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让患者尽早的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薛 芬,鲁娟娟,李 好,等.医护一体化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和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1(02):311-314.
[2]梁梅冰,郑桂凤,黄贵芝,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7,4(08):75-78.
[3]李法强,朱 敏.焦虑合并脑梗死患者予早期心理干预对预后的影响[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6,3(06):371-373.
[4]王 红,海和平,王素琴,等.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临床护理,2014,6(3):20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