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有法,问须合“度”

2018-05-14 14:27王茂基高国英
课外语文·上 2018年3期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问题设计

王茂基 高国英

【摘要】探究有法,问题设计也有规律可循。把握好问题设计的六个“度”,对传记阅读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只要我们注意切

入的“角度”,掌控适中的“难度”,保证必要的“浓度”,呈现一定的“梯度”,达到精准的“效度”,获致较强的“力度”,就一定能设计出优质、高效、有趣的问题,从而引导传记阅读教学走向成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传记阅读;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将探究性引入语文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随着新课标的实 施,传记作为新版中学教材的重要内容和高考试题的重要素材,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有了明显提升。探究性模式下,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先导和灵魂。“提不好问题也是一个问题”,那么,在传记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应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对此进行探析。

一、多维切入有角度

传记是以写人记事为中心的文体,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这种文体内容和艺术方面的特点及文本的某些关键处,都可以作为传记阅读问题设计的切入点。

1.从标题切入。如《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一文,可设计如下探究问题:鲁迅的 “平和”体现在哪里?“深刻伟大”与“平和”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2.从传主形象切入。同样是上文,可让学生畅谈和讨论:萧红笔下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出来?

3.从传记的特点切入。传记的真实性,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材料取舍和组织,语言特色等,都可以作为探究内容,如萧红把鲁迅写活了,她是如何刻画鲁迅的?

4.从关键句切入,抓住传文中的总领句、过渡句、总括句、主旨句等设问。《扼住命运的咽喉》一文末尾用诗化的语言总结贝多芬的一生“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可据此设问:为什么说贝多芬“用他的痛苦来铸成欢乐”?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二、高度提炼具浓度

高中教材中的传记普遍篇幅很长。长文短教,为保证效率,“问题”就只能着眼于内容主体,生成的问题必须高度提炼。这就要求设计出具有“抓纲拉网”作用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是传文内容的总括性反映,也往往是课堂板块的间接性体现,宜精不宜滥,宜少不宜多,一般以3—5个为佳。不同于 “碎问”“杂问”,这样的问题内涵丰富,需学生在整体理解传记内容和梳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积极思考方可答出。以《张衡传》为例,可提问:文章写了张衡哪几方面的成就?张衡之所以在各方面都有如此之高的成就,课文中一些原句透露了谜底,请找出来。

三、适中为佳定难度

传记阅读须要设计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高度浓缩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必是难题,而以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为佳。毕竟,课堂探究不同于学术研探,“难倒天下人”的“天问”和“蜻蜓点水”的“浅问”一样,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依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难度适中的问题才最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兴趣,“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证明,中等难度的問题更适合学生的智能培养。这就要求执教者全面把握学情,吃透课程标准,设计出有一定难度又不失于艰深的问题。笔者在教授《苏武传》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苏武为何入胡?有何遭遇?结局如何?

四、由浅入深见梯度

传记文本的内容一线贯穿,学生的认知和身心发展也遵循由低到高的规律。与此同时,设计的问题之间也要有内在的逻辑,不同阶段呈现不同问题,显示出梯度和序列。问题的呈现宜由浅入深,前问题是后问题的基础和铺垫,后问题是前问题的深化和拓展,前后连贯,环环相扣,不能凌节而施。教授《“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时,我将课堂分为三个环节,分别设计了相应问题:印象杜甫——你印象中的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解读杜甫——杜甫是不完美的圣人,不平凡的凡人,试从文中找出依据,说说他的“圣”和“凡”各自体现在什么地方。对话杜甫——读完本传,你有何感悟?对杜甫写一段你想说的话。

五、目标达成讲效度

效度,即问题的有效性所达到的程度。设计问题应当追求效果最大化这是毋庸置疑的,关键在于对效果的理解。有些所谓的探究性课堂,讨论看似热闹非凡,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但问题偏离了文本,偏离了三维目标,其实沦为了闹哄哄的作秀。传记阅读的问题设计在效度上,应当时刻牢记两条,一是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列示的该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二是时时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身心发展。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本文着重写了哪三个故事?每个故事各自围绕什么矛盾展开?

六、导引支撑求力度

“力度”,首先指引爆力。有力度的“问题”,一定会瞬间激发学生强烈而恒久的兴趣,引爆学生的思维活跃度,牵引学生迅速进入文本,让课堂高潮迭起。教材中的传文传主均为杰出人物,破解他们的成功密码,体验他们的人生起伏,感受杰出背后的平凡,体悟耐人寻味的细节,都是易于设计出富含力度的问题的所在。

探究有法,问题设计也有规律可循。只要我们注意切入的“角度”,掌控适中的“难度”,保证必要的“浓度”,呈现一定的“梯度”,达到精准的“效度”,获致较强的“力度”,就一定能设计出优质、高效、有趣的问题。

附 注

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探究性教学模式下人物传记阅读的问题设计策略”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GS[2017]GHB1623)。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探究性教学问题设计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优化教学策略,保障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EEPO课堂问题设计的思考
精设计,巧提问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问题设计创新
培养探究性思维,促进初中物理的学习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实践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