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年华 卜福民
摘 要:为了了解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情况,对江苏省职业教育南亲江工程测量名师工作室等8个名师工作室进行了调研,总结了一些成功经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专业教师成长举措;服务地方经济;技术技能传承特色;工作室的最大特色,为其他名师工作室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名师;名师工作室
作者简介:沈年华,男,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园林教学;卜福民,男,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园林植物造景和园林假山工程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02-0071-04
名师工作室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产物,随着教育改革的渗入,名师工作室已成为促进教师发展,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形式。[1]自2015年起,江苏省先后成立了125个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其中,2015年,成立50个;2016年,成立35个;2017年,成立40个。本文筛选出省内的江苏省职业教育南亲江工程测量名师工作室等8个名师工作室进行了调研(见表1),以期了解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情况,总结出名师工作室运行的一些成功经验,为其他名师工作室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工作室领衔人情况
所调查的工作室的领衔人年龄都在40岁以上,副教授(或高级讲师)以上职称,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具有20年以上教龄7人,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6人,江苏省“333”培养对象2人,省特级教师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负责人2人,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1人。
二、工作室基本情况
所调查的工作室涉及工程测量技术、会计、烹调工艺与营养、园艺技术、农学、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7个专业,工作室一般具有20㎡以上的固定场地,工作成员9~12人,人员以本校教师为主,也吸纳了其他学校教师和企业成员参与。
三、工作室运行情况
(一)运行理念
工作室理念的核心词有“技能传承”“团队发展”“教学改革”“教师成长”“科研研究”等,从理论研究、专业技能、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和专业成长五个方面切入,培养专业带头人或优秀骨干教师,突出名师培养,打造优秀团队,引领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和以技术创新创造来促进专业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同时,培养一批具有技术创新思维的专业教师等。
(二)活动开展
工作室能够按照计划定期开展活动,平均每月1次,有的工作室能做到2周1次,活动内容有:年初计划、听课评课、微课制作、校本教材编写、课题研究、社会服务和年终总结等。
(三)师生获奖
工作室关注教师和学生专业成长,鼓励师生参与各种大赛,近三年,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教学大赛(含两课评比,信息化教学比赛,微课大赛)中成绩显著(见表2)。沈红雷创新名师工作室在创新大赛中成绩突出,获得国家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国际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
(四)科学研究
工作室成员近三年来科研情况(见表3):发表的论文都为省级及以上刊物,部分论文发表在中文核心刊物上,也有SCI论文发表,每个工作室都有市级以上课题,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人员由工作室成员组成,承担相应的科研任务。
(五)数字化资源开发
工作室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对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了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开发的主要内容有课件、微课和共享课程,具体开发的数量见表4。除了以上资源,束秀玉农艺名师工作室还开发了试题库12个和录像课2个。
(六)引入“双师”工作室建设
有的工作室也吸引了一些名师入工作室,如朱仁盛机电技术应用名师工作室引进了刘滟技能名师(省级一等奖)和姚政、周瑞祥创新名师(国家级特等奖)。
(七)经费配套
经费配套方面,除了江苏省下拨的10万建设经费外,有的工作室所在学校、地方政府也给予了配套的建设资金,如沈红雷创新名师工作室,学校每年下拨了10万,市教育局下拨了2万,独墅湖创新区下拨了13万。
四、工作室建设经验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工作室结合自身专业特点,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如南亲江工程测量名师工作室进行了“双主体一体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王劲烹饪技术名师工作室创新了基于地方餐饮产业振兴背景下烹饪专业“2345”人才培养模式;束秀玉农艺名师工作室探索和完善了“四段渐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互联网+农业”背景下,加强校内实训基地智能化、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科类专业“教”与“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二)推动专业教师成长举措
工作室都会在年初制定总体规划和年度目标,工作室成员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年终再考核总结。为了推动专业教师成长,工作室会组织成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来拓展视野,给成员创设比赛与交流机会,有的工作室还通过项目来推进成员专业能力,借外力来推动专业教师成长,使得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接轨更吻合。
(三)服务地方经济
工作室引领专业教师成长,学校进而为服务地方经济输送了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在服务地方经济方面,有的工作室承接一些企业生产研发项目,开展产教、产学结合项目的实践;有的举办了社会培训、专题讲座和专业活动;有的组建了名师工作室共同体,共同开展研讨活动;有的搭建全市 “技能大比拼”平台,选派科技特派员挂钩帮扶经济薄弱村,参与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等。
(四)技术技能传承特色
有的工作室在技术技能传承上特色鲜明,如传承非遗技术技能;传承传统珠算项目;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研发盐海地区蔬菜、花卉标准化育苗技术,普及“中国西瓜之鄉”西瓜嫁接技能;在继承历史专业技术基础上创新和发展专业技术等。
(五)工作室的最大特色
工作室的最大特色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教师企业实践项目,提升教师职业能力;(2)专业教育研究引领,形成了专业教师团队工作新模式;(3)引领行业发展;(4)探索和总结出了产业新技术;(5)科技创新实践教育;(6)颠覆了教学只是教已有知识的课堂形式。
四、工作室建设存在问题
研究显示,名师工作室运行的现实状况并没有充分体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一主旨,在组织建设、运行机制、绩效评估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2]有学者认为,名师工作室教师队伍中的新生事物,可供借鉴的不多,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概括为“四有四无”,即“有牌子无组织”“有组织无活动”“有活动无价值”“有价值无方向”。[3]也有学者认为,工作室具体运行还存在整体功能定位缺乏顶层设计规划,缺乏科学的评估手段和灵活的评估标准。[4]
据本次调查,工作室建设具体存在以下问题:有的工作室经费来源不足,市区校政策机制的配套,各级经费不能真实、持续的供名师工作室开展活动所使用;专项经费使用没有较为清晰的政策或制度作依据,不方便使用和报销,一定程度上制约工作室创新性发展;工作室成员时间和精力有限,积极性不高,成员来自多个单位或部门的工作室组织活动较难;工作室发展不平衡;名师工作室评审过程中要求有论文课题等教科研成果,但往往在这些方面比较薄弱;名师没有被充分挖掘,等等。这些问题,还有待于今后在实践中逐步解决。
参考文献:
[1] 刘穿石.“名师工作室”的解读与理性反思[J].江苏教育研究,2015(10):4-7.
[2] 张聪,韩爽.名师工作室与教育专业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24-26.
[3] 李华平.名师工作室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29-31.
[4] 韩洁.职教名师工作室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7(17):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