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丽红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的教育就是通过创设与教育内容相关的环境,展开生活,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特色课程;自然环境
一、设立特色种植养殖课程,让幼儿亲身实践,享受快乐
对3—6岁儿童来说,环境应该是充满植物、充满生机、充满游戏的,所以对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来说,营造一种生机盎然的,富有乐趣的环境是极其重要的。
(一)创设种植园区。种植园是融合玩耍和学习两种行为的重要教育手段,能让学生实际体验到劳动的乐趣,还能学到知识。可以开辟专门的种植园地,幼儿采用小组或个人的活动形式自主地操作、发现、探索动植物的奥秘。根据农时,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一系列农事活动。教师引导幼儿数数点种子,向土壤施肥,将种子放入土壤中,再将土壤埋上。每周带领幼儿观察自己的种植成果,并根据植物的生长需要带领幼儿为植物浇水,松土,拔草,除虫,还可以定期观察蔬菜是否发芽、生长。对于成熟的作物,教师带领幼儿采摘回来,经过清洗、挑选、晾晒后投放到各个活动区又成为幼儿创造的素材,幼儿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讲一讲,做一做,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并大胆发挥想象,贴画、拓印画、各种手工艺品,幼儿能用生活中的材料做出很多有创意的作品。幼儿还可以利用身边现有的绿色资源,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到自家的田园里面认识不同的农作物,还有很多花卉、树木。幼儿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无拘无束地进行各种自由游戏活动,身心得到了发展,使幼儿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真正得以提高。
生活化课程可以帮助幼儿增长知识,知道农作物收种的季节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陶冶他们爱自然,爱劳动的情操,激发他们探索精神。并且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操作,切实体会到农民伯伯的辛苦,再也不会挑食或浪费粮食了,这是教师教幼儿背多少遍《悯农》或者看再多遍的视频也无法体会到的。可以把种植园区的果实投放到食堂作为原材料,不仅绿色健康,而且品种丰富、营养均衡,幼儿在吃早餐的时候,面对不爱吃的食物:例如胡萝卜包子、南瓜汤等,教师给幼儿讲述这是他们亲手劳作出来的食物,幼儿们都可以吃得香甜,绝不浪费!
(二)创设饲养角。作为一种感受、了解和关爱生命的活动,饲养活动是符合幼儿天性的,它既是幼儿获得有关动物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
饲养的小生物都是幼儿的好朋友,幼儿悉心照料,用心陪伴,切身感受着小生物的成长。蝌蚪的变化会让他们狂喜不已,乌龟的冬眠寄托了孩子们所有的担心、等待与期盼,如果不幸遇上小动物的死亡,幼儿们悲伤的无以复加,他们会在花园里为他们的小朋友召开“追悼会”,用心祈祷。在观察和饲养动物的活动中,幼儿会有很多疑问,教师能耐心地给予解答,幼儿对教师的信任感和崇拜感增强,更愿意与教师沟通,更能融入集体生活。
二、环境创设匠心独具,让每一面墙都能与幼儿互动
幼儿园应该重视环境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环创上独具特色。首先,提供机会,为幼儿创设自主表现的空间。为了使活动区真正成为孩子探索科学、自由表现的乐园,注重培养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创作兴趣,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充分挖掘幼儿的主动性,设法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材料的搜集、环境的布置中。如:“小超市”是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瓶瓶罐罐、纸盒等,然后大家一齐动手布置而成。这些材料来自幼儿,来自生活,讓孩子们体验到了自己参与活动和为大家做事的成功感,既能让幼儿学会整理物品,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也能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
其次,利用材料创设特色环境,追求使用材料及制作装饰手段的多样化。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我园的教师和幼儿都长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生活处处皆材料。在材料采集和制作的过程中,幼儿们不仅学会了观察、资源整合,而且充分发挥想象力,创意百出,不但锻炼了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渗透了环保意识。同时收集材料的过程也是教育孩子合理处理垃圾的好机会,收集的丰富材料能给幼儿带来更多的挑战,是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前提,从而对幼儿的知识、情感、 意志、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让幼儿关注生活,学会生活,适应生活,快乐生活。
三、传承民俗文化,帮助幼儿养成民族自豪感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学校是主要阵地。幼儿园要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为目标,采取多种艺术教育形式,创设一系列具有园本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
民俗文化指活动者利用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增值加工或处理,最终将之制成带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成品。民俗工艺主要有彩绘、陇绣、皮影、青花瓷、腰鼓和特制的地方特色玩具。这些民俗文化工艺品主要是静态的物品,因此不易引发幼儿的注意与兴趣。平时,教师除了对这些工艺品多加介绍,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它们的美之外,还可以为幼儿创作自发欣赏、自主创作、展示交流民俗工艺品的区角活动环境。为此,各班活动室可以专门设置“小小民俗工艺坊”,包括绣工(陇绣和十字绣)、纸工(剪纸)和彩绘区(彩瓷、青花瓷)皮影制作等,里面摆放各式各样的工艺品模型、插图以及图文并茂的文化背景和操作流程介绍图等。此外,还将一些工艺品如庆阳特色刺绣等悬挂在楼梯走廊。对于幼儿仿制的手工艺品,贴上幼儿的照片及说明,放在显眼位置陈列展览,以提高幼儿创作的积极性。通过环境熏陶,使幼儿自小就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崇高情感。
“大自然希望孩子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孩子的样子,如果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幼儿教师应该以最大的努力,积极进取的精神,使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细节都能与幼儿互动,从而使孩子们从小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