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
摘要: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初中体育教学状态一直比较低迷,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应试能力要求苛刻,因此导致了学校对体育教学的忽视。在这种环境下,体育教学的形式单一,缺少灵活性,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发挥。随着近年来新课表的实施,教育领域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有了更高的标准,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体育教学的多样化有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方法 多样化
一、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必要性
在习惯了传统的应试教学方式后,大多数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采用的模式依旧是知识灌输,教师做什么,学生就模仿做什么,中间再穿插一定的知识理论。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知识学会了机械性的动作,而教师也仅仅是针对学生动作的规范程度进行纠正。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缺乏自主活动的能力,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1]本身对于初中教育阶段的教学来说,体育课程的课程量较少,再加上教学效率的低下,体育教学无法起到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作用。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发生改变, 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时也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向着综合全面的方面不断发展。因此,为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育部么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内容进行了改革,要求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改变教学方法,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二、多样化初中体育教学方法
1.合作竞争教学法
在一般的体育教学课上,教师依旧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先给学生讲授一些体育知识,然后让按照教学计划让学生进行活动。这种教学方法只是按部就班的让学生进行练习,长此以往,学生渐渐对体育课程失去得了兴趣,感觉体育课变成枯燥乏味的课程。面对这种问题,初中体育教师应当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增加体育课程教学的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2]体育教学的方法具有多样化的发展空间,由于体育项目程本身带有一定的竞争性与合作性,因此在体育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交流空间和活动范围更加宽广。所以要充分利用起这一特点,采取合作竞争的体育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互动性。例如在课程中,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给每个小组安排不同的项目活动,让小组间的学生进行竞争。像常见的跳远、跑步等方式,都是比较好的活动内容。同时,也可以采取小队的形式进行小组比赛,比如网球和羽毛球等于东,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既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了学生竞争合作的精神。
2.自由教学法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多开展一些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来充分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开展个性化的体育运动。初中体育教学是培养初中生个性化的项目之一,教师可以采用自由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条件,选择最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帮助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在进行自由教学之间,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进行活动前的热身运动,充分舒展学生的筋骨,避免在自由活动中受到损伤。教师要加强传授学生运动运动方法,对运动项目进行详细的降解,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同时在学生进行获得的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原来的课前热身过程,一般仅限于慢跑和做操,教师可以增加课前热身项目,利用健美操等形式带领学生进行活动热身,并且在运动的过程中加入一些富有活力的音乐,提高运动的节奏感,提升学生的运动热情。[3]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都具有各自擅长的运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选择,促进学生的发展。
3.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在保持了体育运动的合作竞争精神的同时,又融合了游戏的随意性和趣味性,能够使学生更加融入到活动当中,是一种更加注重活动享受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学生身体机能、调节情绪、缓解学生压力都有非常好的作用。学生在游戏互动中保持了充分的锻炼强度,同时也能发挥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以亲身示范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锻炼,提高了学生和教师间的互动,增进了师生的感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太极拳类的体育项目,通过向学生展示动作,来更加直观的表现出动作的内涵,帮助学生领悟到更加深层次的内容。教师再加进行教学时,可以先向学生进行演示,让学生感受整体气质,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对每个动作进行拆分降解,提出其中的动作要领,把重点和难点一一指出,传授更多的动作技巧。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将一些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的视觉感受,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结束语
初中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最重要的阶段,因此在初中的体育教学中,应当保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多样化的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做出调整,不斷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范叶飞,谢军. 改革开放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课程文件的历史嬗变与反思[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7,(03):67-71+92.
[2] 郭可雷. “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理论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104-112.
[3] 韩青松.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 当代教研论丛. 2017,(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