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嫁接学说的看跨境电商实务SPOC教学实践

2018-01-22 06:29蒋轶阳
赢未来 2018年27期
关键词:跨境电商

摘要:知识可以分为显性部分和隐性部分,个人的知识结构就像一棵有生命的三级结构榕树。在SPOC教学模式下,将知识的显性部分做成视频资源放在课前进行二级树干嫁接(传授),被嫁接者经过反复操作巩固,转换成长期记忆;知识的隐性部分则以情境创设式的任务,被嫁接者经过应用实践,在一级树根处同化(内化);应用实践最终结果是结成三级树冠,完成个人意义建构。三级树冠上的“苹果梨”在展示、交流、互评的过程中,通过内隐挖掘,长大成为新的二级树干(新的显性知识),而二级树干又具有嫁接功能,得以让新知在知识的榕树林(社会知识)里传播。

关键词:SPOC教学;知识嫁接学说;跨境电商

一、引言

2014 年开始,全球MOOC风潮逐渐降温,趋于理性发展。此时,一种新型的MOOC 分支“SPOC形式”开始出现。SPOC(small private opening course),即小规模私人在线课程,实质是MOOC与线下课程的结合,即“SPOC = classroom + MOOC”,融合了实体课堂与在线教育的混合教学模式,学者们认为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慕课普遍性问题,如难以实现的个性化学习、缺失的学习体验感以及较低课程完成率(辍学率高)等(1)。

同时,不可否认,将MOOC 融入传统课堂中(SPOC教学),也带来了新的优势。一方面能为学习者提供了系统框架,将各个教学内容按层级,按逻辑进行排序能让学习者非常清晰,动态地随时了解所学位置;另一方面推送的内容具有高质量、亲和力、境脉性的表征,还具有随时暂停、回放等功能,可以提高传授效果,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此外,MOOC的平台,还设有BYOD互动活动,在全员参与性与个性化应答方面具有传统课堂无法实现的优势。

二、问题提出

跨境电商实务课程是一门新兴、综合性的实操课程,此课程目前面临四大挑战:

1.课时配置不足:该课程内容覆盖面很广,但是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此门课通常只开设45-60课时,却要达到跨境电商专员上岗水平。

2. 师资综合性不够:跨境电商实务的内容涵盖面广,跨度大,有英语文案,数据分析、市场调研、价格计算、视觉营销、图片处理、客服沟通等。但大部分教师并不具有丰富的跨境电商实操经验,也不具备较深入的综合性知识结构;

3. 教材内容挑战大:一方面,跨境电商领域更新快,规则与操作流程几月一变,教材更新远远跟不上瞬息万变的形势;另一方面,多数教科书停留在步骤流程和知识普及上,理论与实践两层皮。

4. 学习效果不佳:由于跨界大,即便学生来自于同一专业,在英语能力、外贸知识、计算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图片处理能力、审美等方面差异大,经常出现学习步调不统一现象。

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导致教师需要化更大的精力在知识传授上。因此,教师不得不选择在有限的课时中缩短实操时间,以达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知识内化的通常需要应用与实践,以而影响到学习效果。因此如何突破个体认知差异,在有限的师资和课时基础上,提高学习效果,达到教学目标,成为跨境电商实务课程当前的主要任务。

我们采用SPOC教学模式,即MOOC+实体课堂,将“显性知识”,以整合式SPOC资源模块化形式在课前进行传授;而将隐性知识以实操任务形式在课堂内进行传授内化、展示、交流、评价;最后达成综合职业能力目标,实现学习者的个性化创造性重构。

三、知识嫁接学说与SPOC教学模式

SPOC教学的实施方法一般是以翻转模式进行,通俗来讲就是传授在课外,内化在课内。这种教学模式与知识嫁接学说相契合。知识嫁接学说为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个人知识结构就像成一棵具有三级架构的榕树(一级树根,二级树干,三级树冠)。其中一级为事物的感性认识,即隐性知识,二级为事物的理性认识,即顯性知识,而三级则是对事物本身属性和概念引发的联想,也为隐性知识(2)。显性知识通过二级树干可以直接“嫁接”(传授),当嫁接到树干后,隐性知识需要得到一级树根的承认并实现认同(内化),内化后通过联想和顿悟,在三级树冠中结成果实(创新),比如“苹果梨”。而部分树冠(部分隐性知识)可通过内隐挖掘法(内读法和深谈法)成长成新的树干(显性知识),通过扦插技术得以在知识的树林(社会知识网络)里快速传播(3)。

当知识嫁接学说的流动路径,碰到SPOC教学模式,便可得到如下流动模式:先将显性知识放在课前MOOC平台上传授(如超星、蓝墨等平台),即进行二级树干的扦插;再将隐性知识放在课中进行内化,即进行一级树根的同化,然后将个人建构的新知识进行展示(任务展示),形成三级树冠。而部分树冠在展示的过程中进行交流互动,可以传播(嫁接)给其他个体。在知识嫁接学说对接SPOC教学模式时,还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如何区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是指能用正常语言文字和符号表达并且传播的,隐性知识为不易用语言或文字表述也不可能传播给别人或传播起来非常困难的。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知识划分为四大类(4):事实知识(know-what), 原理知识 (know-why), 技能知识 (know-how)和人才知识 (know-who)。前两者为显性知识,后两者则为隐性知识。笔者认为每一个知识都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比如在教授学生“标题制作”时,标题的组成部分(Know-what)和标题制作规则(know-why)是显性部分,而判断何时(谁)用它(Know-who),如何将标题应用到某一个具体产品(know-how),则是隐性部分。

(二)SPOC中如何保证显性知识的嫁接(传授)的质量

在SPOC的教学模式中,由于显性知识是在线上由视频进行传授,缺乏现场感以及当场交流提问环节,为了能保证嫁接效果,需考虑以下因素

1.嫁接技术

视频的知识讲授是否逻辑合理、生动有趣、清晰明白; 视频的声音是否清楚具有感染力、音量是否适中;内容的表征是否符合认知规律,帮助记忆。嫁接学说认为嫁接成功的标志是“将知识由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5)。

2.嫁接亲和力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域,嫁接是否符合与被嫁接者的生活、认知相观,是否具有驱动力,是否能提高或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3.嫁接保障

一方面,嫁接时是否具有可操作化的任务指引单,指导学习者按指引进行课前传授;另一方面,嫁接后,是否具有练习提醒被嫁接者学习的要点,巩固所学,促进长期记忆的转化。当然,嫁接后的学习行为分析,也可供教师对学生进行督查,提醒。

(三)SPOC中如何保证隐性知识的同化(内化)的效果

由于知识的内化放在课内,意味着课堂内的大部分时间由学生来主导,而如何维持课堂组织,保证课堂节奏感,从而保证低结构课堂的学习质量,需考虑以下因素

1.情境式的任务布置

为即将要进行的任务提供情脉创设,播放或展示相应的场景及作品,让学习者尽快融入到任务场景中。

2.层级化的完整任务(6)分解与脚手架支持

一方面,在完成“完整任务”之前,先把完整任务拆分成相似的分任务,供学习者进行操练,巩固。另一方面,布置完整任务时,需进行步骤拆分,详细说明任务完成的要求与质量,此外还需提供脚手架资源,确保在完成任务时,学生有资源可借鉴。

(四)SPOC中如何进行隐性知识的展示、内隐挖掘与传播

任务展示课堂中的一个通病,就是观众们不能很好地“欣赏”他人的劳动成果,或投身于安静的自我娱乐中,或投身于火热的聊天中,或陷于无限的自我深思中。为了确保全员的参与性,利用BYOD的模式展示所有人的个性化答案,并求每个人在展示的作品下发表评论与打分,可确保每个人参与的积极性。而教师对每个作品(或典型作品)的讲解,需有趣生动,发人深省,最好具有“娱乐性”。

而隐性知识的内隐挖掘与传播,则与知识展示是同步发生的。通过展示、交流与评价,便可使三者合而一。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就是“学习就是建构,建构蕴含创新”,将学习、应用、创新三步合并一步。

四、跨境电商实务课程的SPOC案例实践

(一)课前传授

1.SPOC资源模块化整合

跨境电商实务课程采用了知识点底层框架设计,将各类知识点如视频、课件、习题进行碎片化后的整合,使得平台上的资源不再是松散的罗列,而是形成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图一为部分罗列的模块整合,我

们把跨境电商实务课程分成了八大情境,每个情境下面又成若干个二级知识体系,再每个二级知识体系又细分为或若干个细粒化的知识点与任务点。

2.课前任务单建构

对每一项课前任务,需有明确的任务指示,包括如何按步骤完成视频观看;观看时需注意哪些要点;观看结束后,需要完成的作业等。如图2

(图 2)

3.线上数据分析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数据模块,来了解学生在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预习态度表现。针对掌握情况比如通过查看自测分数,了解学生个体对知识掌握情况,也可了解某个重点的集体掌握情况;而通过是否观看视频,视频所化费的时间,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如图3

(图3)

对于部分不能端正学习态度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及时干预,行为纠正。

(二)课中内化

1.构建脚手架资源

在任务布置的初始,就要设计好完成任务所需掌握的知识点,哪些知识点属于重点,是本单元需要内化的知识;而哪些知识点是辅助完成任务的步骤式流程(脚手架),可能存在个体认知上的差异。比如在完成任务“跨境电商主图制作”知识点体系处理上,将知识点“主图规则及要求”进行内化是重点,而各类修图技巧则是辅助知识点,因此在学生完成任务时,可提供这些辅助知识点的链接,供其完成任务。

2.构建分级化完整任务

在完整任务布置前,需对任务难度进行分级,比如在制作标题上,先让学生找到各类关键词,然后再让学生组合关键词成为标题,最后再让学生对标题进行评价修改。最后将这些相近的分解式任务进行合成,要求学生对某个产品拟定 标题。这个完整任务的本身就包含了上述的任务分解操练。

(三)课中展示、交流、评价

利用BYOD设备,建构“可量化的”、“全员参与”BYOD互动活动设计。比如在小组成果展示详情页时,展示人员进行线下展示,其他成员边听展示边进行线上提问,比如是否缺少产品属性分解,尺寸对照图设计是否合理,场景图是否可以更具有品牌化等,而展示组的其他成员则进行线上答辩反驳。教师按照参与次数与参与质量进行两个维度的给分,最后形成最终成绩。

而个人成果展示则操作简单些,在讨论区把成果发布,并由大众参与点赞或评价,选出点赞数最高的几个作品进行讲解并给予优秀,选出评价最到位的几个学习者,加分入最终成绩。

在成果的展示、点评与评价,教师需控制全场,引导全场氛围,推动全员参与。

(四)全课程教学管理

较多的MOOC平台都具有教学管理模块,在此技术上,教师可以对课程内的学生进行班级管理、学生管理,也可以对部分学生进行群发通知、催交作业、调整作业时间、查看作业详情、发布学生答案等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操作。

五、SPOC教学模式反思总结

在学生层面上,需培养学生教学信息化,(尤其是SPOC、翻转教学)的意识,明白教改所带来的学习优势,提高学生的配合度。引导学生熟悉平台的各类操作,降低认知负荷。引导学生了解SPOC课程的评价体系,提升学习驱动力。

在教师层面上,需提高教学信息化(SPOC)意识,学习各类相关理念与教学方法,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技术、教学改革等培训。

在学校层面上,鼓励教师采用SPOC教学法,承认教师线上授课的课时,让教师享受到课改带来的好处;提供可以泛在学习的无线网络环境,把线下的教学打造成为适合BYOD互动,适合深度学习的教室,开展教学信息化公开课示范,开展各类教学改革项目。

参考文献

[1]杨竹筠,郑奇. 深入思考MOOC等在线教育模式初探[J].科技与出版,2014(2):9-12

[2]王竹立. 知识嫁接学说: 一种更具包容性的教学理论[J]. 現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1):3 3-39.

[3]蒋轶阳. 从“知识嫁接学说”看微课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职教通讯,2018(12):1-7

[4]百度百科. 知识:https://baike.baidu.com/item/知识/74245?fr=aladdin [2018-3.26]

[5]王竹立. 新建构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创新实践[J]. 远程教育杂志, 2012(6): 3-10.

[6]盛群力, 马兰. 面向完整任务教学,设计复杂学习过程——冯曼利伯论四元培训与教学设计模式[J]. 远程教育杂志,2010 (4): 51-61

[7]王竹立. 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主义: 从连通到创新[J].远程教育杂志, 2011(5): 34-40.

基金项目:

1.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新建构主义理论的高职SPOC教学应用研究——以跨境电商实务课程为例(编号2016SCG236),主持人:蒋轶阳;

2. 浙江省教育技术项目研究规划课题,“微课”在“O2O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编号JB080),主持人:蒋轶阳。

作者简介:

蒋轶阳(1983.12—女,浙江宁海人,浙江工商技术学院(浙江宁波),研究方向:学信息化。

猜你喜欢
跨境电商
“一带一路”战略下跨境电商人才需求与培养探析
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跨境电商发展背景下政府作用浅析
关于对跨境电商店铺名的研究
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外贸电商的对比分析
河南郑州港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