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民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消除种族间的歧视及做好移民后代的教育。中国是一个多民族文化国家,应加深对公民教育内涵的理解,以适应全球化发展需求。本文分析了美国多元化公民教育的途径,阐述了其对我国公民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多元文化 公民教育 启示
美国是一个有着多文化、多种族及多民族的国家,多元文化主义是美国实行的主要政策。20世纪60年代,多元文化主义教育政策开始在美国盛行,为了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发展,美国经历了很长的公民教育过程,其目的是帮助、维护国家及民族之家的团结和稳定,创建自由、平等、民主的国家。
一、美国多元化公民教育的主要途径
1.在理论上展开多学科研究
多元文化包涵三方面内容:第一,构建一种思想或观念;第二,进行一场教育改革运动;第三,坚持持续教育的过程。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公民教育的途径变得丰富起来,并逐渐开始使用并响应“世界公民”理念。后来受经济全球化影响,世界对公民的教育逐渐开始改革,为了更好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及全球意识的世界公民,美国“世界公民”理念被运用到政治中,且受到了很多人推崇,也逐渐开始出现关于全球公民教育多学科的研究。由此,公民教育真正落实到了学科教育中。
2.在实践中开展教学活动
开展公民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场所在学校,教育者不能只向他人传播知识,还需要实践,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美国,公民教育不仅局限于学校,政府、历史博物馆、家庭等地方也是开展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很多学校都会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文化场所,如艺术馆、博物馆等,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学。除此之外,社区及社团也是公民教育的好场所,学生通过参加社会服务活动,培养了自身的道德感、责任感,以及公民意识、服务意识。
二、美国多元文化公民教育及对我国公民教育的启示
1.明白自身权利及义务
世界公民的含义主要有两点:第一,能够参与全球公共事务;第二,在法律规定下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由此可见,世界公民所享有的权利及承担的义务不只在民族及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我国的少数民族也是世界公民的组成部分,也应执行世界公民的义务,这样才能很好地解决民族问题。因此,在对国家公民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国家应消除民族之间的不同,打破文化之间的差异,形成全球公民意识。
2.注重实践教育
在对公民教育的过程中,我国注重理论教育,忽视了实践。因此,我国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锻炼自己、认识自己,帮助学生形成公民意识,让学生的合作精神及责任意识都能得到提升。在对公民教育的过程中,我国也要改变传统民族教育体系,创办有关公民教育的试验点,打破民族身份的界线,改变民族偏见,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开展游学、访问活动,还可以开展一些讲座、主题活动等,让学生受到世界公民观念的熏陶,从而形成全球公民意识。
3.民主而灵活的城市文明
美国非常看重城市规划,每个城市几乎都有详细并符合实际的发展计划。规划的实施,需要通过专家评判和市民审议,才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有变动,也需要经过市民同意。我国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欠缺,不切实际的规划将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埋下隐患。我们可以学习美国对环境的保护,如美国街道环境卫生的维持和整理。
三、结束语
中国从民族主义发展到国家主义,再到世界主义,经历了漫长且艰难的过程。中国作为崛起的大国之一,公民教育工作任重道远,还需不断努力,美国多元文化公民教育的确有很多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1]James A.Banks,王文麗.美国多元文化教育及公民教育——华盛顿大学多元文化教育中心James A.Banks教授访谈录[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7,(1).
[2]李茜.美国社会科教科书中的多元文化教育视角——以美国哈特·米福林版小学社会科教科书为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8,(2).
※本文系内蒙古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包头市“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应然性走向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17C06,课题负责人:冀淑辛。
(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