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圣勇
摘要: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把数学运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用意识和能力,坚持可行性、渐进性原则,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中数学 应用意识 能力 原则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对生产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也是其他科学进行研究的重要工具。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和实践,是为了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一、培养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基本原则
1.可行性原则
数学拥有非常广泛的运用空间,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运用方式。高中生年龄偏小,生活阅历相对有限,他们接触到的数学知识还只是基础知识,很多学生长期处于学校的环境,缺乏足够的社会阅历,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的机会非常有限。培养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可行性原则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从实际需求出发,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
2.循序渐进原则
新课程改革前,数学成绩能达到90分以上的高中生非常少,而现在不少高中生的数学成绩都能够达到90分。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不是数学知识变简单了,而是学生的基础知识丰富了,基础解题能力提高了。教师应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为提升学生的能力而不断努力。同时,高中生也需要重视能力训练,不断强化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做到逐步提升。
3.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原则
为了培养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教师不能孤立地丰富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也不能单独地训练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而应该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考虑当地的生产生活状况,将学生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将数学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社会生产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强化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培养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措施
1.将数学应用意识逐步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中
培养和提升学生能力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需要从思想意识着手,让学生先具备相应的意识,然后再指导他们进行实践活动。有了应用意识,学生就会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将现实生活和生产联系起来,感知其应用的场景和条件,逐步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有了一定的应用意识,学生就会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意识地将各种现象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思维和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培养他们基本的数学应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能力。
2.注重应用题的案例分析
让学生解答应用题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在传统的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更多的是从方法和技巧着手,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答数学题。這样的教学有悖教育的初衷,也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能力最关键的是要丰富他们的经验和体验,这样才能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解应用题时,教师一定要注重案例分析,将每个数学应用题看作是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典型案例,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3.重视数学实验教学
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必须在具体实践中才能真正获得,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融合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实验教学是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是让学生将数学运用到具体实践中的最好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最佳途径。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充分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不断丰富直接经验,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各种教学模式和方式不断尝试和推新,各种教学思想理念都在接受实践的检验。其中,最根本的检验标准就是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延平.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J].新西部(理论版),2014,(9).
[2]张绍庚.高中数学应着力培养学生“四新”能力[J].教海探航,2010,(5).
(作者单位:九江市第三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