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肖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极富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知识的引导者、学习的合作者,要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使每个人都能从学习中体验到进步的喜悦。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激发兴趣;教师;引导作用;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25-0004-03
合作学习是一种极富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团体协作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发展,这也是课程改革积极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笔者所在学校也不例外,合作学习开展的如火如荼。走出去学习、本校研讨,“合作”几乎运用到了每一节课堂,然而效果却不尽相同。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感受到小组合作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稍作尝试。
一、合理引导,明确目标
传统教育以教材为依据,教参为向导,新课改倡导自学、合作、探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导学案应运而生,有的课堂上教师始终离不开它,导学案成了唯一。这让人不由得问“导学案和教材到底谁重要?”的确,导学案可以引导预习、引发思考,但它毕竟是依据教材而设计。只有课本才是学习的基础,无论怎样课改都要依靠教材。教材是导学案的基础,导学案是教材的提炼和升华,只有正确处理导学案和教材的关系,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共同为课堂服务。
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时重难点,结合课后练习设计导学案。低年级同组老师商量,中高年级和学生讨论,生成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笔者想起了设计《我爱故乡的杨梅》导学案的情景。师生讨论的几个问题基本突出了重点,大家比较满意。
看着学生笔者想到:“一小组介绍一种家乡特产,一个人仿写一个特点,那开头结尾呢?”“当然是自己写了。”嘴快的大佳佳说道。“一个小组得有几个开头和结尾呀?”“对呀。”“咱们再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让每个人既独立创作又与他人合作呢?”经过一番讨论,最后一致决定把最后一个问题改为:以小组为单位介绍一种家乡特产,仿照描写杨梅果的方法,从颜色、形状、味道、用途等方面,每人介绍一个方面,开头、结尾小组共同完成。一分一合,既有个体创造又有集体合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学会创新、学会互助、品尝合作的快乐。
二、拓宽思路,培养能力
合作学习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知识的引导者、学习的合作者。要激发调动学生积极性、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使每个人都能从学習中体验到进步的喜悦。
三、设计梯度,激发兴趣
合作学习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教师要善于组织有价值的内容开展合作,培养互助合作能力。学习任务应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和探究性,用不同难度的问题照顾学困生,调动优等生,激励学习动机。
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第2自然段,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
1.默读第2自然段。
2.用“_”画出小蝌蚪成长的句子,用“□”标出这句中你最喜欢的词语。
3.小蝌蚪见到鲤鱼阿姨怎么做的?你最喜欢哪个词语用“△”画出来。
4.“迎”让你体会到了小蝌蚪怎样的心情?你能做做这个动作吗?能用别的词替换它吗?
基础问题鼓励后进生、开放性问题引导中等生、探究性问题启发优秀生。梯度问题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激发了学习兴趣。
四、独立学习,自主尝试
合作学习的基础是个体独立学习,个体独立学习是设定训练目标过渡到小组合作的必要阶段。教师要给学生留出独立学习的时间,允许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特点,自主、能动地进行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突出个性化学习,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重在提出问题、教给方法,提供给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过渡桥梁;学生则重在独立思考,初步感知学习内容。尤其是低年级的独立学习,需要教师一点点地教给方法。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第2小节时,学生先读课文,读完后笔者一一提问:“蒲公英妈妈给娃娃准备了什么礼物?”“娃娃指的是谁?”“谁帮助娃娃出发的?”“娃娃出发干什么去了?”学生带问题一步步阅读、思考、划重点词句、初步理解、班上交流、带感情朗读。整个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完成,这让学生对解决问题有了初步认识,最后总结学习方法。有了前面的学习,笔者试着让学生合作学习了第3、4小节,效果不错。尽管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以鱼授渔”已经让学生的合作能力不断提高。
五、组内讨论,关注差异
小组研讨是合作学习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合作学习的调控。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干什么、遇到什么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有效帮助和指导。讨论跑偏时,引导小组回到主题,防止讨论重点步入误区;讨论进行不下去了,用启发性问题激发思维,使合作顺利进行;避免让少数优秀生唱主角,引导他们把机会让给别人,同时鼓励其他成员大胆发言,指导他们表达清楚、表述完整,增强信心。教师要尊重个体差异,耐心引导学困生动脑思考,积极参与;鼓励中等生公平竞争,争取进步;激活优秀生的创新细胞,提升综合素质,力争不让一个人掉队,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自身价值。
六、把握交流,引领探索
合作学习主张“组内合作组际竞争”,把个人目标转为小组目标,发挥小组的主体功能。小组发言结束,其他成员要及时补充,同时针对其他组发言要提出不同意见,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引向理解重点难点的思考和讨论。
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加深理解,通过探索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还记得学习“染”字的情景。交流识字方法时,平时很文静的一位学生充满自信地说:“上边三点水代表液体,在这儿是染料。‘九不是九个人,是很多人。下边的‘木是木头。‘染就是很多人拿着木头在染料里搅拌。”“氵、九、木”把一个“染”字解释得浅显易懂。笔者惊讶地问她怎么知道的,她说是爷爷教的,赞叹声中她的脸上充满了自豪。在学习课文《学会看病》的课堂上学生说出了许多实用的看病方法:手机、电脑预约挂号,网上看病,甚至有的学生把学到的急救知识讲的一清二楚,还加上动作,可谓专业十足,得到了阵阵掌声。endprint
开放的环境,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串串火花,合作学习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学生。
七、拓展视野,提升素质
合作学习不只是课上合作,走出学校的课外组合更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根据学年、学龄特点,依据教学内容,合作方式可分为多种类型。低年级和父母及熟悉的人合作,中高年级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有时甚至需要几个小组一起配合。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可分为语言类、手工类和调查类等。《生命生命》拓展环节中学生声泪俱下,一个个普通动人的故事蕴含着深刻道理,给学生上了一堂珍惜生命的课……学生们在合作过程中培养了团队精神、拓展了视野、提升了自身素质。
八、多方位评价,促进发展
教学中,评价有着重要的作用。合作学习的评价與传统教学的评价有很大不同,它将常规参照改为标准参照,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鼓励大家合作达标。评价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反思,重点是提炼问题、获得新知的学习思维方法的有效策略,使学生能有所体悟,提高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主动性、独创性等品质要进行鼓励,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为了提高合作质量,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些简单问题对小组合作进行评价。
(一)这节课小组的主要目标是什么?通过合作是否达到了目标?
(二)为了更好的解决课堂上的问题,小组还能提出更好的建议吗?
(三)合作过程中每个成员提供了什么想法或办法?怎样提供的?
(四)谁提出了创新的想法或建议?对解决问题起到了什么作用?
(五)小组成员的知识储备充足吗?预习环节需要改进吗?你觉得小组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努力?
根据这些问题,每天学习结束组长组织一天的评价,每个成员根据自身表现进行分析,自评、互评,根据“基础分”和“奖励分”给个人和整组打出分数,每个人看到了不足更看到了进步。评价结束,组长把分数上报给班长,并对奖励分进行解释,班长记录下来。一周结束,根据每天的分数进行汇总,评出“周冠军”,月底评出“月冠军”和各方面的学习标兵。教师根据管理制度不定期对每组进行检查,确保积分的准确性和公平性。“基础分”促进了后进生,“奖励分”调动了优秀生,多方面的、合理的评价让每个人都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课前合理引导明确目标、课堂拓宽思路培养能力、课后拓展视野提升素质,时刻培养互助合作能力,多方位评价以学生为核心,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合作学习是符合时代发展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如何引导学生在合作中进行有效交流,提升综合素质,培养互助合作能力是每位教师都关注的问题。尽管任重道远,但教师有信心让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踮起脚,跳起来摘到那个属于自己的红苹果。
【责任编辑 李幸阳】endprint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7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