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问题探讨

2018-01-12 02:21段丹丹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小学问题对策

段丹丹

摘要: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但现实中的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仍存在缺乏专业性教育、教学方法使用不当、教育教学与学生实际脱节等一系列问题。现从这三个方面来阐述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现状,并探究其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程;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25-0010-03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性的教育

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之所以缺乏专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教师招聘的需求上

大部分的教师岗位主要设置在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要学科上,其他科目相对而言很少,思政教师的招聘数量则更少。在每一年的教师招聘中,个别地区的中学会招聘一两个思政教师,几乎很少有小学专门招聘该职位。这从源头上就切断了专业性的来源。

2.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课程设置上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应为一周三节课。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少有学校一周能安排够这三节思想品德课。而且思想品德课一般都是安排在上午最后一节课或者是下午,在这样的一个时间段里,学生往往精力不足、注意力涣散。久而久之,小学思想品德课不仅不能取得成效,反而会被学生认为这是一堂“放松课”,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并且思想品德课程经常会面临被调课的局面,这种具有流动性的课程设置也会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这门课产生一定的偏见。

3.从任课的教师上

思想品德课程主要是由班主任进行兼任,这样的设置存在一定的好处,班主任是与本班学生交流接触最频繁的老师,相对于其他教师而言,较为了解学生的特点。然而,现实的状况是,由于是班主任兼课,思想品德课的流动性很大,这种流动性并不是说学生在课堂上的空间流动性,而是指班主任对待思想品德课的随意性——可以今天上也可以明天上,可以上思想品德课也可以占用思想品德课来上其他的课。这就产生了这样一种现象:哪怕今天没有思想品德这门课,学生也会在书包里放着这本书,并且是从周一到周五没有一天落下,因为学生不知道老师今天会不会上这门课。

(二)不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1.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以书本内容为主,另外有些学校也会定期召开主题队日活动。从教师的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大部分都是照本宣读,学生仅仅是依靠书上的几行字、几幅画来体会思想品德课。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并不能契合该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还未成熟,如果只是一味地灌输,不仅会让学生对这门学科失去兴趣,也不会真正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2.小学阶段加入少先队是一个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这个途径反而越来越不受人重视。因为,小学生不再认为加入少先队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他们会认为只要年龄到了,成为少先队员不过就是水到渠成。在这种缺乏教育性的活动课中,由于过于形式化,会打消学生参加少先队的积极性,学生也不能完全领悟“少先队员”这个光荣称号的真正内涵。整个活动下来,学生只知道身上多了一条红领巾,却不知道为什么红领巾是红色的?为什么红领巾是三角形的?这些重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被忽略,留下的都是流于形式的表面文章。其实,少先队活动的真正意义,是让学生体会到对革命先辈的崇高敬意,从而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三)思想品德教育偏离学生实际需要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常使用的手段还是说服法。这种教育形式虽然容易普及,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很难做到内化并真正落实到行为上来。每个学生都明白,乘车时应该给更需要的人群让座,但在真正的行为中,很难充分将意识反映到行为上并立刻执行。当学生碰到红灯时,学校课堂上教给学生的道理是“停”,为什么还是有许多学生随人流“行”呢?对小学生来说,这种情况就会在他们的脑海里出现一个疑问:为什么学校里老师教的和社会上他人的行为是不一致的?这种疑问使学生在思想与行为上产生了冲突。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思想品德课不受重视

我国一直在强调思想道德建设,党和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近年来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这个最基本的环节却没有引起应有的注意,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受关注度太低。学校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无论是高中、初中还是小学,这种现象早已让人习以为常。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不重要”的课程则被排在了其他课程的后面,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自然不会引起特别的重视。因此,学校对于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往往要求不高,对于占用思想品德课或者调课的现象也是置之不理。其次,由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尴尬地位,许多任课教师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也不予重视。由于学校重视的只是学生的其他学科的成绩,即片面追求语数英三科的教学质量,从而忽略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忽视了思想品德的培养要从小抓起,而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则是最基础的一环。基础若没打好,就像空中楼阁,迟早会坍塌,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若没有在学生成长的阶段进行适当的思想品德教育,就会不同程度地干扰着学生以后的学习及生活,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活动规律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要与小学生这个阶段的发展水平、心理特点相符,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忽视了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不能根据小学生这个阶段发展的特点因材施教,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就是教师普遍采用的是一般的讲授法,然而面对学生心理的千差万别,这种教学方法远远满足不了小学生的需求。小学生的天性就是对有趣的东西感兴趣,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单一枯燥的方法,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打消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讲授新知识的过程中,也不能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出发,不能指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

(三)教学内容缺少情感因素与生活的结合

每个阶段的学生有其特点,教师应该将与之相适应的因素融入到教学内容中,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由于小学生受到其年龄、经历、心理发展的限制,对教学内容的情感感受力不强,教师要想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就比较困难。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根据这一特点来发挥每个学生自身的情感因素,没有按照知情意行的规律进行教学,就会使思想品德教学失去了趣味性和吸引力。

三、解决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切实提高认识,端正对思想品德课的态度

重视思想品德课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提高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认识,培养正确的态度无论是对于国家的思想道德建设还是小学生自身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认识,需要学校与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只有自上而下团结一致,才可以加强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

(二)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并进行优化组合

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要考虑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条件等因素。尤其是学生实际这一方面,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有所不同。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能力水平也会各不相同,教学方法也要有所区别。在传统的讲解模式基础上深化教学方法改革,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一步步深入启发诱导学生进行反思,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学方法的选择,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储备,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让学生体验生活、实践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的一些正确的观点往往容易被一些其他因素影响,使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产生怀疑。通常我们的教育教学给予学生的是一个简单的结论,即“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你会怎么做”,这就使学生在生活中不能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教學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去体验生活、实践生活,只有做到知行统一,才能发挥思想品德课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 张蔷】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