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冲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教师;引导作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3—0114—01
古语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是有效开展历史教学的关键所在。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策略。
一、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
“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思想、学识、举止成为一种权威主宰着课堂,学生没有独立自学的机会。而“满堂动”的教学方式是课堂上出现各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但是这只流于形式,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并未得到真正落实。以上三种教学方式其实质是一样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他们都将学生当成了灌输知识的容器,剥夺了学生的思维,妨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因而,教师必须抛弃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
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1.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师应挑选与所学历史内容密切的历史故事、典故、歌曲、诗句、乡土材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运用情感教育。历史教师可借助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创设历史情景,再现历史氛围,使学生比较真实地感受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环境。如,在学习“火烧圆明园”一节时,可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的部分片段等。在这种氛围下学习历史,效果肯定会更好。
三、让学生主体参与
主体参与的内涵是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生动、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以实现和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具有主体意识的一代新人。初中学生在面对一个历史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为其指引思考的方向,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并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电脑网络、调查访问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也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入更多的谈论话题,活跃历史学习气氛,这对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学习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主体参与的目的在于养成学生的主体性。
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搞清楚问题。实践证明,学生自己搞清楚的问题印象深,记得牢。例如,讲完一个章节内容,学生可能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就会让学生把疑问提出来,让全班学生进行集体讨论,而我只在一旁做点拔引导启迪工作。对于学生不能解决、不易解决的问题,我根据具体情况给学生予以答复或提示,必要时则给予个别辅导。问题中既有当前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有与之相关的值得学生思考的内容。教师也可以把学习和思考延伸到课外,用课外知识巩固和补充课内知识,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
学生的问题解决完后,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依据教材重点、难点或易让学生产生分歧的历史知识补充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规律性探讨。比如,在学习“三国鼎立”一课时,可提出疑问: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不是历史的倒退?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如下分析:1.东汉末年社会状况如何?2.从社会发展过程看,由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混战到三国鼎立安定局面的出现,是不是进步的?3.局部的统一、局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历史产生推动还是阻碍作用?通过这样的层层分析,学生就会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这一历史事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还学会了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也接受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五、让学生认真做好学习总结
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做好学习总结。写小结实际上是一次重新整理与复习已学内容的过程。他们很可能在小结过程中发现自己没有认识和理解的问题,以便弥补缺陷,并把分散在课本中的知识加以系统化,从而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如,在每讲完一单元及一本书之后,我总会要求学生写学习小结。我常有意识地布置带有总结性的作业,让学生完成,然后再总结。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