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凤莲
摘 要: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写作能力是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大多数小学生怕写作文,教师也怕教作文。习作教学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习作的“批”与“改”更是习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作文教学;习作能力;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10B-0113-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习作教学不仅要注重考查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习作水平。当前小学高年级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批改仍采用教师“全批全改”的传统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形式单一,而且实效性差,對学生习作的帮助微乎其微。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探索新的小学高年级习作批改方式,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习作批改方式,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将学生、教师、训练三者紧密结合。
怎样改变过去那种形式单一、实效性差的习作批改模式呢?其实,在习作教学中,为改进批改方式,不仅要注重“批”的多样化,更要注重“改”的多样化。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我批改的能力,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及同学的习作进行批改。由此我认为,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将批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甘于当倾听者,给学生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习作的批改中去,从中受益,从而又快又好地提高其习作水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习作的批改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 创造性批改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它可以不断地增加人们的知识储备,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促进人们在实践中进步发展,开创新的局面。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必要!
教师在准备习作课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预先设定几个习作题目供学生选择。当然,在上课开始时,教师完全可以把这些题目隐匿起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想法试着为自己拟定本次习作的题目。大家都拟好题目之后,分小组交流、讨论,设置组长监督成员(包括他自己在内),使大家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理由,组内人员互相评定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大家充分交流后完善个人的习作草稿。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把修改后的草稿再说给同伴听一听,再议再改,不断完善。小组交流后,选派代表在班上发言,与更多的同伴分享自己及同伴的劳动成果。在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性地完成习作及批改任务时,相信每位学生都能从中有所锻炼、有所收获。
一节习作课基本上都是由学生自己组织完成的,教师隐匿在班里这么久了,也该是发挥作用的时候了。在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后,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实际境况,对学生的创造性习作及批改进行总结、升华。这样一节课下来,教师就真正地发挥了其主导作用,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没有被教师剥夺;教师发挥引导、总结的作用,学生就有了充分而宽裕的创作空间,不仅为自己施展才华提供了机会,而且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教师和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任务并能教学相长,何乐而不为呢?
二、 师批生改
教师批学生改的批改方式与传统的教师“全包全揽”式批改有很大的差别。教师切忌对学生的习作精批细改,应该在阅读了学生的习作后,对其进行整体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其根据教师的评语进行自主修改。对于这种批改方式,写好评语是关键。教师的评语应该是以肯定优点为主,以指出缺点为辅,在肯定成绩、表扬鼓励的基础上,指出学生的不足、切磋探讨,或提出问题启发思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中看到进步、受到鼓舞,并找出不足进行改正,从而提高习作兴趣。
于漪老师讲过: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那么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鼓励是调动兴趣的有效方法。在我上小学时,我的班主任老师就给过我很大的鼓励。有一次期中考试,老师为班级进步的学生颁发进步奖。前面颁发奖品的同学都在年级进步了一百多名或几十名,当老师念到我的名字时,我激动不已却也十分惊讶,因为我只在年级进步了五名。老师似乎从我的眼中读到了不解,他告诉我虽然只进步了五名,但也是上进的表现,只要进步就有奖品,希望你以后可以再接再厉,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次表扬对我鼓舞很大,我着实兴奋了好几天,之后的期末考试中,我的成绩比上次又进步了好多。由此可以看出,鼓励对学生来讲相当重要。
三、 自批自改
自批自改,其实是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在进行语言交流,是对过去的“我”的一种反思、一种改进。
从心理学角度看,每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具有一定的自我监控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会越大。因此在作文评价中可以尝试让学生在完成习作后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自行批改自己的习作,让他们在阅读后,思考并找出优缺点;另外,在进行自我批改时可能会遇到弄不清楚的问题,对于不懂之处要及时反馈给老师或向同学寻求帮助。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只给学生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要使学生的习作水平有所提高,就必须培养他们自主修改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小老师”,教师扶持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在学生进行自我批改以前,教师应给学生列出批改的要求及注意事项,让学生分别从中心思想、内容结构、语言表达、文字书写等几个方面进行自我评定。
四 、互批互改
批改他人的习作,是同学之间以习作为载体进行的一种精神沟通,在批改过程中,相互鼓励、相互批评,在这样的交往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自己,也提升了他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心灵会产生交往、互动、共同进步。
与学生自批自改不同的是,学生互相批改应放在课内进行。学生相互批改应该建立在其具有一定的自我批改能力的基础之上。这种能力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才能获得。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互相批改时,应考虑学生的个人能力,将习作水平较高的学生与习作水平较低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设立组长,并让组内成员相互帮助,促进学生共同提高。小组长的设立不应是固定不变的,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有当小组长的机会。在当小组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从中有所感悟,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这样的批改方式,使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对批改的习作做到心里有数、心中有理,从而培养了学生习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便于习作水平的有效提高。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应具有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因此,我们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批改方式,用积极的评价引导、督促学生通过观察、调查、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从身边搜集习作材料。习作的批改只有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原则,由关注习作转为关注学生,开展各种习作批改方式,让学生从关注分数转变为关注批改过程,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的批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才能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切实提高。
参考文献:
[1]薛素芹.小学生习作中的模式化语言现象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2015,(1).
[2]钟桂秀.让习作贴近学生的生活[J].教育教学论坛,2015,(1).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