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艳
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们广大教师能按照课改的要求来进行教学,这样一来,就大大地活跃的课堂气氛,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进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体现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那么,在新的课改大潮中,我们教师如何来为学生营造出好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气氛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我们不妨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做到激情导入新课,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课堂学习中来
上课伊始,我们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讲个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生动感人小故事等等,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尽而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来,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因为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开始的环节,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设计好导入新课的内容,利用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进而收到非常好的一堂课教学效果。
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就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而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记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因此说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更能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譬如,我们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我们教师要以微笑的方式授课,给学生塑造一个教师亲切可爱的美好形象
我们教师要为学生来一个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就要充满微笑地去授课,因为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过,我们教师的这种微笑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不是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一定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可是,现在我们还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可以想象一下,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我们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这有些时候能会起到一定的效果,可是这样做往往不能持久。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四、为了营造好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气氛,还可以创设悬念引发学生课堂学习气氛
过去,我们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让学生围绕自己的指挥棒转,学生一味地听,教师一味地讲课,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在课堂上,我们的教师在唱独角戏,而下面的学生却静如一潭死水,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就让我们的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而我们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为学生创造出好的学习环境。
总之,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我们作为教师的,要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学习气氛,创设出多种多样活跃课堂学习的氛围的方式、途径,要进一步结合小学語文学科的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机动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学习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endprint